第316章 (3)
作者:南海十四郎      更新:2021-08-10 03:04      字數:3327
  第316章(3)

  ??“李克用的實力雖然強大,但是隻要我們控製了中原,依靠中原強大的人力物力,完全可以將其擊退。昔日的突厥人如此強盛,最終還是敗在了李靖的手中。那不是李靖一個人的勝利,而是大唐國力的勝利。隻要控製了中原,平定了江南,我們就可以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訓練出最優秀的軍隊,然後和突厥人決戰,一擊致命。開拓西域,重新打通絲綢之路,同樣需要有強盛的國力。”

  ??“遺憾的是,朱溫同樣想要奪得中原。遺憾的是,他起步要比我們早,現在已經控製了中原的半數以上區域。更遺憾的是,我們采取的戰略,和他是基本相同的,就算我們奮起直追,也難以在短期內追上。更更遺憾的是,他已經率先占據了最有利的位置,絕對不會容忍我們侵犯的。故此,我們和朱溫之間,唯有死戰才能決定歸宿。”

  ??劉鼎默默地歎了一口氣。

  ??這就是朱溫給鷹揚軍製造的最大麻煩,是劉鼎有時候不太願意麵對的麻煩,主要是宣武軍的實力已經很強大了,要比鷹揚軍強大的太多,中間的差距已經超過了任何計謀策略可以彌補的範圍。鷹揚軍的開端無疑是順風順水的,直到現在為止,鷹揚軍的進取都是一帆風順的,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鷹揚軍就有實力戰勝宣武軍了,事實上,宣武軍目前的實力遠在鷹揚軍之上,鷹揚軍一旦和宣武軍直接遭遇,勝算到底有多少,劉鼎自己都無法知道。

  ??無論從哪個方麵來講,朱溫都是鷹揚軍需要跨越最大的門檻。隻要涉及到中原爭奪,朱溫就是繞不過去的坎,而且雙方沒有和解的可能。宣武軍起步要鷹揚軍早,吸收了原來起義軍中的大部分人才,而且控製了中原主要的戰略要地。朱溫本身也是從死人堆裏裏麵摸爬滾打出來的人物,別人要謀士有謀士,要勇將有勇將,想要打敗這樣的敵人,談何容易?

  ??論實力,鷹揚軍差宣武軍好幾個檔次啊!這種實力上的差距,要是在遊戲裏麵,倒是可以作弊彌補回來,可是在這個真實的世界,差距就是差距。說的不好聽一點,現在的鷹揚軍隻能算是一頭狼,而宣武軍卻已經是一頭猛虎。一頭狼無論多麽凶猛,想要戰勝一頭猛虎,成功的幾率都是很小的。

  ??當然,狼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戰勝猛虎。隻是如何創造這個機會,難度就高了。朱溫不是周寶、不是林度、不是路審中這些不入流的人物,他是鷹揚軍目前遭遇到的最狡猾的對手。他能夠在叛變之後的四五年時間裏,就將勢力延伸到如此廣袤的地區,證明他絕對不是庸才。和曹操相比,朱溫顯然更加的狡猾。

  ??艾飛雨留給劉鼎足夠的時間來考慮。

  ??良久,劉鼎才說道:“你繼續說罷!”

  ??艾飛雨說道:“朱溫是個強大的對手,我們必須正視他,研究他,琢磨他,隻有將他琢磨透了,我們才有勝利的機會。飛雨對此人的總結,有八個字:反複無常,冷酷堅韌。”

  ??劉鼎聽他娓娓道來。

  ??朱溫此人是無賴出身,和劉邦有幾分相似,但是他出身盜賊,武勇更在劉邦之上,使得他要比劉邦更難對付。唯一可以用來比較的,就是三國時候的曹操,然而朱溫要比曹操更加的狡猾。從小的生活經驗就告訴朱溫,善變是保持自身的最佳辦法。麵對弱者,朱溫毫不留情,斬盡殺絕,麵對強者,朱溫又能屈膝求全,忍氣吞聲。為了生存下去,朱溫可以放棄自己的一切,包括尊嚴。他不擇手段的積累實力,不遺餘力的打擊自己的對手,都充分說明了他複雜多變的性格。

  ??宣武軍最大的特點,就是常有逃兵,朱溫自己也很頭疼,他想了兩個殘酷的辦法,可是依然不能完全製止。最後謀士敬翔告訴他,逃兵並不可怕,這些逃兵到了其他勢力以後,剛好可以成為朱溫攻擊對方的借口。等到合適的時候,散布流言,表示那些逃兵都是宣武軍派去的奸細,對方自然就會將他們全部誅殺殆盡,殺戮一起,宣武軍就有了出兵的借口,不但解決了這些逃兵,還贏得了仁義名聲。朱溫正是以此為借口,屢屢攻擊東南方的武寧軍節度使時溥,不斷的擴大地盤。

  ??饒是如此,朱溫還是製定了嚴厲的律令,加強對軍隊的控製。宣武軍的戰場紀律是非常殘酷的,戰鬥結束以後,如果某個部隊的主帥沒有回來,其他人卻跑回來了,這些人全部都要被斬首,謂之:“跋隊斬”。在這樣的高壓政策下,宣武軍的士兵不得不奮戰到底,陪同自己的長官同生死共存亡。

  ??由於“跋隊斬”的軍令實在殘酷,不少宣武軍士兵悄悄逃亡,他們沒有選擇別的勢力投靠,而是選擇偏僻山嶺藏匿,於是朱溫又下令在士兵臉上刻字,作為標記。士兵如果逃走,因為臉上有刻字,很容易被哨卡發現。這樣的士兵被抓回來以後,當然是公開處死,連同長官也要受罰。由於朱溫的軍令非常殘酷,因此宣武軍每戰必定拚命,退縮者隻有被處死的份。

  ??處在中原這種四戰之地,朱溫的敵人實在太多了,麵對不利的形勢,朱溫也非常能忍。當初和王重榮交戰的時候,因為上司孟楷的搞鬼,朱溫的日子過的非常的艱苦,部下傷亡很大,援兵卻遲遲不到,危在旦夕,但是他依然堅韌下來了,沒有給王重榮打敗他的機會,而且沒有讓黃巢看出他又叛變的念頭。占領了汴州以後,宣武軍的兵力不足。

  ??朱溫的能忍,尤其表現在對李克用的用兵上。

  ??在北方,朱溫最大的敵人,其實不是秦宗權,而是李克用。秦宗權的淮西軍依靠搶掠為生,注定了是不長久的,縱有煙消雲散的那一天。然而李克用的卻不同,突厥人有仇必報的性格,注定了他們對朱溫是最大的威脅,他和朱溫之間,注定了最後也隻有一個人可以活下去。

  ??上源驛事件以後,朱溫和李克用不斷開戰,黃河兩岸戰火連綿。李克用每年都要發動數次對朱溫的戰役,利用突厥騎兵的機動性,深入黃河岸邊偷襲朱溫,同時在政治上不遺餘力的打壓朱溫。麵對李克用的瘋狂,朱溫采取了高築牆的手段,在黃河岸邊修建防禦要塞,駐兵把守,同時實行堅壁清野的措施,不給李克用發揮戰鬥力的機會。

  ??麵對宣武軍的銅牆鐵壁,李克用非常惱火,騎兵善於機動而不善於攻堅,隻有將宣武軍引誘出來,才能更好的聚殲。然而,無論李克用如何挑釁,如何刺激,朱溫都不肯輕易出戰,無論李克用如何羞辱他,他都能夠堅韌的控製自己的情緒。李克用麵對這隻老烏龜,還真的無從下手,好幾次都無功而返。

  ??劉邦身邊有張良、韓信、蕭何,朱溫身邊同樣有敬翔、謝瞳、葛從周、孟絕海、鄧天王、龐師古、牛存節等人,可謂是人才濟濟,單從人才上來說,在數量和質量上都超過了鷹揚軍。尤其是宣武軍的核心謀士敬翔,更是鷹揚軍最為關注的目標。如果劉鼎決定實施刺殺計劃,那麽敬翔的排名肯定要在朱溫之前。

  ??敬翔的生年不詳,同州馮翊(今陝西大荔)人,自稱為昔日平陽郡王敬暉的後代。敬暉是個響當當的人物,唐神龍元年(705年),曾經聯合張柬之、桓彥範等人,發動政變,將武則天逼退位,擁戴唐中宗複辟。被唐中宗封為異姓郡王。後被武三思所害。唐睿宗即位後,賜敬暉 “王”爵,並封敬暉為秦州都督,諡曰“肅湣”。

  ??敬翔小時候就聰明過人,酷愛讀書,尤其擅長於寫文章。按照讀書人的曆來傳統,參加科舉是最好的出路。他曾經赴長安參加進士考試,結果名落孫山。紛亂的世道,他投了朱溫的手下王發。初時,敬翔在軍中“為人作箋刺”,也就是給軍中一些文墨不通的將士代寫書信,有時有將領欲寫公文向上級報告,也來找敬翔代筆,敬翔寫完後,還要向人家解釋,文縐縐的別人聽不懂,也不愛聽。

  ??敬翔馬上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幹脆用大白話來寫,還在公文中,加入當時流行的俚言俗語,按照現在的說法,是將嚴肅枯燥的公文作了通俗化、情趣化、生活化的處理,取得了極好的效果。朱溫出身草根,對那些文縐縐的“之乎者也”也頭大,他喜歡敬翔創造的生動活潑的文風,看後居然愛不釋手,很快將敬翔調到了自己的身邊。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