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2節 廷議風聞奏事(一)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5 12:24      字數:2463
  “現在雖是皇太孫殿下主持朝政,但大事最終拍板者乃監國公主殿下!”

  “科道風聞奏事禍害大明,已成定論,白紙黑字寫進了前明史,豈可自掌嘴巴?他們想把天給翻過來,馬相以為,這能成嗎?”

  “不許科道風聞奏事,乃東南王所定,監國公主是他的妻子,不會逆夫!”楊天生一一分說道。

  “豎儒隻會放嘴炮,孰不知世界潮流,浩浩蕩蕩,現在講的是豬的屁,誰放的屁越大,誰就是有理!”楊天生揮手道:“過去那種長篇道德說教可以休矣!”

  馬士英心中大定,雖說他也是被罵“豎儒”中的一員,但文人相輕的風氣猶為嚴重。

  偽君子令人討厭,相比之下,反倒是海賊楊天生這種真小人來得可親,他對楊天生拱手道:“待廷議那日,還望楊公幫襯!”

  “一定,一定!馬相放心!”楊天生滿口答應,不過他預言道:“說不定都不怎麽要我們出手,自有人去搞定那幫家夥!”

  “堵胤錫?”馬士英眼前一亮道。

  “對,堵胤錫!”楊天生肯定地道。

  ……

  起初官員們要求恢複科道風聞奏事,朱和坪往往是留中不發,如今雷厲風行起來,召集朝臣廷議,乃朝臣的擴大會議,包括了內閣、九卿、詹事、科道等官員,人數達到了一百三十五人。

  其中有內閣六閣老,明朝九卿則有大小之分,明以六部尚書與都察院都禦史、大理寺卿、通政司使為大九卿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祿寺卿、詹事、翰林學士、鴻臚寺卿、國子監祭酒、苑馬寺卿、尚寶寺卿為小九卿。

  大小九卿均來,另有他們的副手也參加了會議。

  科道官員,包括了六科給事中、監察禦吏等人。

  會議在華蓋殿召開,皇宮正殿是奉天殿,無論是朱真真還是朱和坪,他們從不在奉天殿議事,這是謹守禮製,隻有現任皇帝朱由產才能夠名正言順地居於奉天殿議事。

  當然,一旦朱和坪正位,成為皇帝,他就可以動用奉天殿了。

  群臣匯集,大家看到了朱和坪寶座左下方另設一座,黃綾包裹,均不知其意。

  很快他們就知道答案,隨朱和坪一起來的還有一位不速之客,正是東南國王太子顏琨!

  顏琨造訪南京是官員們關心的一件大事,大家都在猜測他來想做什麽。

  他頭頂大蓋帽,身穿東南軍軍裝,儀表威嚴。

  這次大議,有他參加,無疑能夠嚇倒一些意誌不堅定的家夥,否則待他以後見著東南王,與東南王一說,那些官員就會“簡在帝心”了。

  東南王非常強勢,調整官員時是直接丟名單執行,不象朱真真和朱和坪還得召集大臣,聽取大臣們的意見後再作決定。

  尤其是當開會時,他身邊站了一人,給顏琨指點發言官員的名字與簡曆,情景真的有點嚇人!

  不僅是他這麽著,大明現有一個職業很吃香,那就是“速記員”,把參會人員的話給記下來,如此大家不能夠大放厥詞,想說什麽就說什麽了!

  朱和坪身穿明黃色四爪龍袍,精神十足,讓眾臣心中嘀咕。

  看來他有兄弟幫忙,確實不同!

  顏琨是以東南國使節的身份出現在大殿上,除他之外,還有東南國重臣夏允彝、陳子龍和海軍上將洪煕官也列席會議。

  誰都不能挑刺,因為東南王已經規定了兩中華無分彼此,這樣的事情,東南國使節參加無妨。

  所有的臣子們向朱和坪下跪行禮,山呼千歲、千歲千千歲!

  而顏琨則在位置上站直,手加額頭行軍禮,朱和坪向他欠身點頭回禮。

  行禮畢,朱和坪讓官員們平身,他們在地上爬起來,一個個目光灼灼,有的人已經是饑渴難捺,準備上陣了。

  果不其然,當徐公公宣布皇太孫殿下欲就科道官員如何發揮作用,請大家暢所欲言時,戶科給事中姚至言頭一個發言,他力主給予科道官員以風聞奏事的權利。

  姚至言從六品官階,位置不高,但影響力很大。

  因為他是新明第二任首輔,已退休的姚明恭的孫子!

  眾所周知,姚明恭原為前明的內閣高官,作過文華殿大學士和戶部尚書,被稱為姚閣老,之後他過檔到東南國任職,照做高官,待顏常武另立新明,首任首輔是孫承宗,接任者正是姚明恭。

  姚明恭為人宅心仁厚,操守良好,曾致信告誡其弟居恭“潔已愛民,虛心聽獄,嚴胥役,禁家奴。”

  他在位期間,主持朝政,維係新舊官員,做出良好的貢獻,眾人皆服。

  不象馬士英,別人對他的看法是兩極分化,一是他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經濟貢獻,大明經濟高企,人口增長,年年上一個台階,以致國力增強,軍隊茁壯、民眾漸漸富裕,還拓地千裏;第二是他為人極力諂媚逢迎東南王,軟骨頭一個,對顏氏言聽計從,甘為顏氏狗,連帶對著朱真真這個婦人與朱和坪這小屁孩子都是滿心地為他們打算了,哪有我大明明仕大夫的錚錚鐵骨,令人不齒!

  詆毀馬士英的人說他不過是蕭規曹隨而已,顏常武要他做什麽,他就做什麽,而且發展經濟是得到了楊天生的幫襯,沒有楊天生負責經濟事務,馬士英根本無甚能耐勞,這種說法與譏笑楊天生是個海賊,白丁一枚,隻會吃喝,根本不會管理經濟,要不是馬士英幫他,楊天生都坐不穩次輔位置的說法相抵觸。

  馬士英的名聲不好,相傳他包庇門人與家人,收受賄賂,朝廷派員查過他,查無實據,但無法禁止別人照樣說他。

  新明到此,共有孫承宗、姚明恭和馬士英三任首輔,孫承宗和姚明恭的名聲遠比馬士英要好,如今姚明恭的孫子姚至言都出頭為科道風聞奏事,幫理不幫親,可謂反戈一擊,大振讚成派軍心。

  姚至言首先出班發言,他高屋建瓴,首先從科道風聞奏事的曆史說起,他簡要回顧曆史,指出南北朝的禦史風聞奏事,源於漢代的“三公謠言奏事“,東漢三公府掾及公卿均可以根據傳聞劾奏刺史二千石官僚,稱為“謠言奏事“,至南北朝乃成為禦史的特殊權力。

  接著是宋朝行台諫製度,到了大明朝則有科道製度,乃是一脈相承,有利國家,尤其是有利於皇帝!

  如無科道製度,不行風聞奏事,隻怕唐朝藩鎮之亂,禍不遠矣。

  姚至言的口才很好,抑揚頓挫,娓娓而談,富有感染力,擺出了一副為國家、為皇帝著想的態度,讓人聽得頻頻點頭。

  而旁聽的客人顏琨則聽得想打嗬欠,他有人介紹,知道姚至言是什麽貨色,心忖你小子得感謝今朝,否則你發言被你祖父姚明恭聽到了,他可是不同意風聞奏事的,逆了他的意思,隻怕他可用忤逆的罪名,將你活活打死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