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8節 楊展鎮川西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9      字數:2175
  川西很落後,多是土司自治,民不開化、地方建設跟不上,經濟很差,向來土司在家當大王,對外則向大明明稱臣,而大明明理睬他們,不管他們,想管也管不著他們。

  從去年到今年,土司們給嚇壞了!

  朝廷修路修到了川西打箭爐,很多明兵湧了進來。

  要說到一些土司也見過世麵的,前明的兵鬆鬆垮垮,兵無兵樣,讓土司們嚴重地BS他們,現在的明兵年輕氣盛,身材結實,行動迅速,裝備精良,俱是精兵,看上去很怕人的那種。

  真的很怕,因為土司們怕朝廷借機來搞“改土歸流!”

  改土歸流是指改土司製為流官製。又稱土司改流、改土設流、廢土改流,始於前明的中後期,將原來西南地區統治少數民族的土司頭目廢除,改為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

  土司製度是在唐宋時期羈縻州縣製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其實質是“以土官治土民”,承認各少數民族的首領世襲地位,給予其官職頭銜,以進行間接統治,朝廷中央的敕詔實際上並沒有能夠得到真正的貫徹。

  元朝開始實行的土司製度弊病很多,土司對內殘暴統治少數民族,對中央叛服不常,騷擾周邊村莊,土司之間也不斷發生戰爭。

  關鍵是你對他們好,給他們權利與自由,他們不領情,不服王法!

  如萬曆年間播州土司楊氏造反,引發明朝動亂,損失大量軍費和兵力,傷亡五萬人,上百座城池被毀,成為著名的萬曆三大征之一,消耗了明朝的大量國力,加速了前明的滅亡。

  新明定鼎,修前明國史,對於播州之亂有深切的認識,認為土司世襲製度在生產力水平不高、交通不便、民族文化差異巨大的情況下,曾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至少他們認朝廷是老大,朝廷有大義名份。

  但是,土司世代為官,獨霸一方,更有一些土司專橫不法,對境內人民實行政治壓迫和經濟掠奪,土司之間為爭權奪利挑起械鬥或戰爭,導致生靈塗炭,對朝廷也叛服無常,不利於大明邊疆安定。

  隨著社會的發展,土司製度已日益腐朽落後,廢除它已成為必然。

  改土歸流已經成為國策,即在條件成熟的地方取消土司世襲製度,設立府﹑廳﹑州﹑縣,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進行管理。

  政策初時還是很溫和的,如有的土官絕嗣,後繼無人,或宗族爭襲,就派流官接任;土官之間互相仇殺,被平定後,即派流官接任;有的土官犯罪,或反王朝被鎮壓後,以罪革職,改由流官充任,更有的在土民向朝廷申請“改土歸流”時,大明明以所謂從民之意---嘿嘿,封建社會居然有民意,革除土官世襲,改為流官。

  總之,大明明遇有機會,立刻抓緊改流……

  但土司們也不是傻嘀,他們看到朝廷對他們心懷不軌,也就夾起尾巴做人,不給朝廷抓到雞腳。

  近五年來,朝廷竟然在改土歸流方麵毫無建樹,再沒有一個土司被改為流官,水靜河飛,土司們乖得象小學生。

  他們當然不會這麽老實,他們看到朝廷強盛,遂不敢輕舉妄動。

  而朝廷很清楚這是假象,一旦中央王朝陷入衰弱,彼輩必定跳出來作妖!

  所以,趁著這次大軍征西,一次性地搞定川西土司,絕不能讓川西土司拖了征伐西藏大軍的後腿,就成為了周正儒和楊展的既定任務。

  他們先不動聲色,去年任由土司們千方百計地打聽朝廷對土司們的處置,他們也不作聲,各處的答複千篇一律是聽朝廷的旨意,讓土司們難受極了。

  眼睜睜地看著明朝大兵開進,修路、建立堡壘、屯積物資,諸作搞作,土司們左右為難。

  想造反吧,看著明軍磨刀霍霍,等著人出頭就砍。

  那些明軍,天殺的都是山地兵!

  如果是普通兵,土司兵伏擊他們,拖死他們,頂住他們,仗的就是山地環境。

  但人家是山地兵的話,還是免了吧!

  不造反的話,天知道朝廷會怎麽處置他們。

  怕什麽來什麽,楊展率領大兵壹萬到達川西與先期抵達的二萬兵馬會合,而另一個副將張建新則率領另外三萬兵馬鎮守各處隘口,時機已經成熟。

  楊展進入打箭爐,下令給各方土司們,要他們到打箭爐進見。

  敢不從者,必擊之!

  據史料記載,“打箭爐”這個地方,位於成都之西偏南五百裏處,過了大渡河不遠,往南走就是著名的風景區貢嘎山,它在宋朝以前曾是一狹長山穀;元代形成一小村落;明代開始茶馬互市,漢藏商人匯集於此貿易而漸漸出名。

  打箭爐曆史悠久,其三山環抱,二水夾流,折多河貫穿城中,富有民族風格的各式建築錯落有致地散布於河兩岸。悠悠民歌聲,翩翩民族舞,極富情特色。

  “打箭爐”的來由,相傳,三國時期蜀漢軍師諸葛亮率大軍南征孟獲途經雅安,曾遣一名叫“郭達”的將軍,到打箭爐一帶為軍隊造箭。據說郭達將軍一人每天能造箭數千支,當地百姓感到驚奇,將其視為神靈供奉,並將郭達造箭之地叫做“打箭爐”。

  就在該地的南邊近河處有一高坡,矗立起一座明軍的軍堡,坐南向北,深溝厚壘,如虎般雄視周邊,上麵架起大炮,火槍林立,精銳的士卒在巡羅。

  在堡內南邊,下方是五十米的崖壁,其上建了漂亮的兩層木製房屋,楊展就在二樓歇息。

  打開窗戶,見到經過打箭爐的南北走向的橫斷山,北高南低,森林密布,河穀蜿蜒,雲霧常生,景致大觀!

  住在那裏,可以做神仙了。

  坐在房間裏看風景的楊展喝著茶,很高興,因為他發出令諭,著周邊各地的三十二家土司來見他,剛剛接到報告,全部到齊,無一缺席!

  諸將恭維他一曰我大明之威風遠播,郡酋俯首;二曰老將出馬,一個頂倆!

  楊展則板起臉來,說咱不老,等咱打完這一仗,回鄉討個十五歲的小妾來壓壓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