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5節 家綱怒了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8      字數:2251
  “你說得很對!”楊天生說道:“那個阿部賢六想得也很對,兩中華的關鍵在於東南王!”

  “而東南王的策略最對!”楊天生微微一笑道。

  安清之是參謀出身,頭腦靈活,楊天生的話他一聽就明白了,連連點頭道:“王爺千歲堅決支持幕府鎖國,對我大陸有大利!”

  “對,從此沒了倭寇!”楊天生指出道:“我們並不怕倭寇,但少一樣麻煩更好,畢竟對於我們來說,事情不少,大明要建設國內,對北方用兵,東南國也要建設國內,更要對西亞用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他繼續道:“倭國地小人多,物資匱乏,所謂窮山惡水出刁民,別看倭人學了我們的儒學和佛教,實際上骨子裏壞得很!”

  “我們支持他們鎖國,同時與他們發展貿易,讓他們有點出路,有點盼頭。”安清之說道。

  “不錯!”楊天生道:“倭人中象阿部賢六這樣的人肯定存在,隻要他們認為他們強大大陸變弱他們有可乘之機就會向大陸擴張,我們也不能清除他們,關鍵是我們在經濟、政治、文化和軍事以及生活水平超過他們,他們才會老實!”

  “搞好我們的事,倭人再怎麽想,也隻能是空想!”安清之認為道。

  “很對!”楊天生頜首道。

  ……

  德川家綱念及阿部忠秋的功勞,阿部賢六亦有大功,雖一時行差踏錯,關鍵是顏常武沒當一回事,所以德川家綱未對阿部家族大動幹戈,以穩住江戶幕府內部。

  但對於敵人,他就沒有任何的好臉色。

  盡管京都的倭皇和公卿毫無政治能量,他們當初與討幕軍一起的事情是被迫或者是半推半就,德川家綱都不打算輕易放過。

  他將肥前藩大名鍋島光茂削了一半的石高,以懲罰他參加倒幕軍,但赦免了他的罪行,任命他為京都宮內使,任務就是繼續軟禁今上的後光明倭皇,以懲罰!

  鍋島光茂心中叫苦連天,這樣惡名由他背,但是敗軍之將,有何資格談價錢。

  幕府將軍與倭皇互懟,隻給石高十萬不變,後光明倭皇狀況之慘,連華人也都看不過眼,有華人去京都參觀,在遊記中記載京都皇宮久不修繕,倭皇家人衣服破破爛爛,滿朝公卿都是麵黃肌瘦,而幕府卻是窮奢極欲,夜夜笙歌,那個華人慨歎曰:“豈能這樣對待君主的!”

  相比之下,大明的永明帝雖說沒權,但生活品質絕對超一流,吃穿用度樣樣精美,最好的供給先送永明帝,畢竟他女兒在國內執掌大權,權力不能給,論孝道,不敢對他不敬,臣民同樣不敢給他臉色。

  就連顏常武也很客氣地道:“天下的好東西,我跟你可以一起享受!”

  聽聽,這話就是曹丕對漢獻帝說的,曹丕雖然廢漢獻帝為山陽公,表麵上的禮節還是很周到的,更不用說顏常武。

  給永明帝一人的待遇就是年奉銀百萬,意思就是每年永明帝的薪水為一百萬銀元,另外在國內他有多處行宮,愛去哪就去哪,終日遊山玩水,樂不思蜀,永明帝不爭權,看得開,盡情享受生活,精神上很愉快,曾治印一方曰“大明第一閑人”,其悠閑至此!

  那個華人給倭皇捐了一千銀元,結果倭人還他五幅漢字、五幅中國式的山水畫為禮,是倭人公卿所書畫,據說當中有倭皇的手跡。

  華人回國後,這十幅字畫被他拍賣,得銀元一千三百多,並不是因為倭人公卿的身份,他們的身份在明國一錢不值,而是當中的藝術價值,頗有中國風,可見倭人對於中國文化的造詣之深,不在國人之下!

  且說德川家綱監控倭皇,後光明倭皇鬱鬱寡歡,於當年大行,其弟後西倭皇登位,同樣也日子不好過。

  公卿日子更難過,德川家綱雖說沒有借機大開殺戒,但將那些公卿貶的貶、去職的去職,可憐那些公卿手無抓雞之力,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被削官去職後沒了俸祿,他們又拉不下麵子,隻好去給在倭的華人闊佬當清客相公什麽的,貌似還挺稱職的哩!

  好歹公卿還留下一條命,造反的大名則是哀號一地,命沒了,石高也沒了!

  加賀藩、長州藩、土佐藩、陸奧仙台藩、廣島藩、伊勢津藩等被徹底肢解,換上了這次幕府軍的功臣,大大小小的領主、武士從中分潤土地石高。

  原藩主皆被斬首,家族被滅,絕不寬貸!

  幕府並不顧忌各藩倭人不滿,而是趁明軍尚在,借勢大搞!

  動了真怒的德川家綱許明軍萬人到各藩掃蕩,一來藩主總有些財貨留著,正好找出來,實在找不著,就連金屬神像也給搬走,菜刀都帶走!

  於是這回輪到大明美麗的公主娘娘朱真真在看繳獲單上的物資見到有金屬菜刀八千把,不由詫異地問:“咱大明缺錢缺到這一地步?”

  二來就是人口,明軍一些運輸艦上的船艙做了改造,把原來的空間從高度上分成了幾層,可以容納人員按次序挨個的坐好,每個人的地盤不多不少,正好能坐下屁股並且能稍微活動手腳。

  這個安排確實還算合理,吃飯、大小便、通風等問題都已經預先作了安排,雖然說是人擠人但總算還是裝下了,這種狹小擁擠的改造是軍中歸化的紅毛番所為,這幫黑心的家夥們對販賣黑奴極有心得,關於如何讓一條船裝載更多的人經驗豐富之極,現在重操舊業自然駕輕就熟,華人都得甘拜下風!

  倭島大量人口被執,送上奴隸船,反正大明東北開發需要大量人手,東南國更是有多少人就收多少人,這些倭奴將在兩中華修理地球大業中貢獻力量至死,終身不赦,不得回國。

  然後他們的第二代在中華氛圍內成長起來,就有可能歸化成為中國人,最終說起來,當奴隸還是他們賺了咧。

  長州藩大名毛利綱廣逃回藩國,明軍到來,毛利綱廣戰死,闔家盡焚,毛利家至此族滅,國除。

  其他藩主家族成員被殺的殺,流放的流放,都被明軍接受走了,從此外樣大名元氣大傷。

  空出的無主土地則成為了幕府、親藩和譜代大名狂歡的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