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節 加九錫(二)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6      字數:2621
  顏常武這時才假腥腥裝腔作勢道:“萬萬不可!”

  少不得來三辭三讓的把戲,表示我不是我想要的,而是大家逼我要的哦!

  好在他這樣的抽風少之又少,如大行皇帝崇禎玩脫了,他明明想要什麽,偏自己不說,讓大臣來說,說了之後,一旦有事,一推了事,提議的大臣承擔苦處,沒有擔待!

  當初想與黃台吉議和,兵部尚書陳新甲負責,事情敗露,崇禎翻臉不認賬,陳新甲下獄受死。

  之後李自成逼近北京時,崇禎想遷都,問群臣,這回群臣都學乖了,誰都不提議遷都,還要求斬了提議遷都之人,崇禎就掛到了歪脖子樹。

  而東南王顏氏卻是勇於擔當,發布政策毫不猶豫地簽上自己名字,出錯了也認,改了就是了!

  他給大臣們背書,所以大臣們也就敢於發言出聲,執行任務。

  且說顏常武受了九錫,其慶賀與北伐大勝的慶典一起辦理,南京城內城外,儀式隆重,歡樂無限!

  以紫金山有王氣,在紫金山建新王府,等到新王府落成,在那裏坐鎮的是其妻宜陽公主,從此,南京的政治、經濟中心移往紫金山地區,迅速地發展起來。

  顏常武大舉封賞北伐軍將,甘輝功大,加兵部尚書銜,加封至一等公!

  當初封國公時留有餘地,甘輝是三等公,如今為一等公,是升得最快的新勳貴。

  其餘如祖大壽、何可綱、劉澤清、顏典、陳喬諸將亦一一封賞,自然是皆大歡喜。

  顏常武素來大方,職位、級別、爵位、錢財、田地給得多,遠勝過崇禎朝,究其原因,發展經濟是他的拿手好戲,財政有錢,給得起。

  這不,僅僅加了九錫三天後,他就招內閣成員姚明恭、馬士英、阮大铖、楊铖新和堵胤錫一起來商量工作道:“戰爭結束,國家中心工作以經濟建設為重點,積極發展人口!”

  “南方的發展正常,我們不必多加幹預,北方則要休養生息,優先發展農業,今年就要過去了,明年長江以北凡受過兵火的地區農業稅全免,後二年隻收一半,第四年才正常收稅!”顏常武不容置疑地道,諸臣一致點頭。

  此乃老成之舉,無農不穩,大家有飯吃才可以安居樂業,作進一步的發展。

  “對於農業相關的產業,例如種子、肥料、耕牛等等,統統減稅,還要利用農閑,做好農田水利工作!”顏常武老練地道。

  “因地製宜,積極發展工業、推進商品流通,!”

  “關注民生,發展人口,提高就業率,大明境內,不允許出現凍餓而死的百姓,這是朝廷與地方官的責任,不能推卸!”

  顏常武不斷地發出指示,定下大政方針,官員們得製定詳細策略,並確保實施。

  然後他分派人手:“開春之後,抓緊春耕,請楊閣老(铖新)巡視南方事務,堵閣老(胤錫)巡視北方事務,至於馬閣老(士英)則與本王到東南府一行。”

  如此內閣人手隻得姚明恭和阮大铖,顏常武就加派人手,人選是錢謙益。

  錢謙益入閣,主管禮樂教育以及民生方麵,阮大铖為政法口,姚明恭則是兵戶吏工四部一齊主管。

  時人BS錢謙益的為人,但不得不說,他賺到了!

  ……

  而在沈陽,甘輝做起收尾工作,他複製了韃靼人的投降文本,派人送到韃靼人殘餘的地盤,還有費阿拉山城的韃靼人陪同,讓大家知道戰爭結束了。

  主要地區位於沈陽以東和以北,時勢改動,那些地區的韃靼人不用流放,不過也沒多少人,點個數都不到五千,根本掀不起風浪,他們投降也就順利地被甘輝接受。

  至此,大明關外疆域盡複,並取得了察哈爾地區,不但沒有縮小,還有擴大。

  又接到朝廷四百裏加急送來的批準條約的指示和封賞,甘輝諸人自然是彈冠相慶。

  至於費阿拉山城,韃靼人在接到了朝廷的回複,無不黯然神傷。

  曾幾何時,他們風光一時,橫行世界,明人束手,將大明北方視若自家,想來就來,想去就去,風光至極。

  說句不客氣的話,韃靼人家裏缺了什麽,就到明人家裏拿就是了!

  而今對大明表示臣服,按照協議,隻得百裏的地盤,而且是窮鄉僻壤,離境都得以明人的裝束,否則會遭遇逮捕!

  原本威風凜凜的大汗汗位,變成了一等建衛公,雖然仿漢山陽公前例(即漢獻帝禪讓後的情況),但前後境遇對比,反差強烈!

  朝廷的文書公布,豪格第六子星保受了一等公的爵位。

  逃得一命的幸福感消散後,他們對主導和談的索尼深有怨言,尤其是聽聞大明給索尼封侯,為三等的和順侯,世襲罔替,而他的副手愛鬆古則封為三等安鄉伯,同樣是世襲罔替。

  他們把大清賣了個好價錢,因此索尼的家門被憤怒的韃靼人用石頭砸了!

  對於清人的怨言,索尼心知肚明,他拒不受詔,不肯接受朝廷的封賞,表示道:“我雖然保全了族人的生命,但有愧於大清,無臉麵去見大汗,豈能受爵!”

  明使節張家玉再三勸解也是無效,索尼始終不肯接受爵位。

  他不受,愛鬆古也不敢接受,因此,滿人隻接受費阿拉山城小朝廷的職務安排,對於大明封賞,無人接受----除了大明封出的一等建衛公。

  索尼找來了瓜爾佳·圖賴與他商議。

  瓜爾佳·圖賴,清開國元勳費英東第七子,清初將領,滿洲正黃旗人。太宗時屢次從軍進攻明寧遠和長城以內各地。1634年升巴牙喇(即護軍)纛章京。1644年率軍在一片石擊敗農民軍唐通部,隨後在山海關再敗農民軍於望都部,遂入關。授三等公。從多鐸鎮壓李自成起義軍,攻陷潼關,之後因朝鮮有異動,遂回關外防範而逃脫關內劫難。

  圖賴對索尼不感冒,但索尼的話引發了他的關注:“明使張家玉曾與我有言,雖然建衛公是世職,但君子之澤,三次而竭。”

  索尼告訴他道,圖賴暴怒:“難道明人敢說說話不算數?”

  “不,明人說話算數,你沒聽清楚,我說的是君子之澤,三次而竭,正常的說法是君子之澤,三世而竭。”索尼講解道:“這‘次’指是的造反,如果造反三次,則必定除去世職!”

  “世職可保留,有免死金牌,但謀逆不在其內!”索尼道。

  “那又如何?!”圖賴傲然道。

  “我知道你是準備造反的主謀之一!”索尼輕輕地道。

  頓時圖賴僵住,他確實在串聯諸人,隻待時機成熟,即行造反,重現大清榮光。

  索尼也不多說,隻講道:“真要造反,也得看時機,隻要東南王在世一天,誰都不會成功,你們好自為之吧!”

  揮揮手,讓圖賴出去。

  圖賴回去後,與諸人一說,諸人皆不以為然地道:“索尼這個無膽鬼,徹底地給明人嚇破了膽,我們不用管他,繼續幹我們的!”

  當時圖賴也是這麽想的,但第二天他接到消息,讓他如受當頭一棒。

  索尼死了,服毒自盡,屍諫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