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節 選擇道路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6      字數:2291
  且說祖大壽、何可綱等輩為第二批登陸台灣的錦州軍,先前錦州軍大部隊已經在台南登陸,入住台南近郊的大軍營裏。

  祖何等人的到來受到了東南府的熱烈歡迎,孫承宗代表領袖歡迎他們。

  都不用領袖出麵,孫承宗的資曆,是他們的老上級,在那裏一站,祖何等人的膝蓋統統軟了,當場要下跪!

  孫承宗嗬嗬笑道:“我東南府有新風,除非拜見領袖,否則都不行跪拜禮了!”

  他們恭敬地請領袖金安,孫承宗告訴他們道:“領袖率領艦隊在海上訓練未歸,等他回來你們再去晉見吧。”

  “領袖還親自訓練軍隊啊?”錦州軍諸人訝道。

  “是的,領袖從來都是勤練不綴!”孫承宗說道。

  身為領袖是不容易,他訓練艦隊,巡視軍隊與地方,批改文件,處理政務,軍政兩手抓,並不輕鬆。

  祖大壽、何可綱等輩到東南軍的一個軍營裏暫歇,他們到得地方,但見得是宿舍是樓房,水泥建築,刷著白灰,內裏是套間,八人一間,而普通軍官則是兩人一間,高級軍官則是一人一間,如祖大壽、何可綱兩人則有“將軍樓”是單幢別墅而住。

  軍營裏綠樹成蔭,訓練場地眾多。

  在軍營食堂裏,孫承宗親自給他們接風,陪客有戴維先生、周全斌、顏典、左良玉等東南籍軍官,包括了海軍陸軍陸戰隊等軍官數十人,顯示了對他們的重視。

  “這是周全斌,攻占巴達維亞的英雄!”孫承宗介紹道。

  “久仰!久仰!”錦州軍官道。

  自然是水陸畢陳,台灣的上好菜肴一一送上餐桌上,還開了酒禁,大家盡餘友誼,吃得開開心心。

  東南府人非常客氣,對錦州軍給予高度的評價,稱他們是對付北虜的中流砥柱,功在千秋!

  孫承宗舉杯,大聲說道:“北虜肆虐,為禍北方,幸得諸位力挽狂瀾,抵禦北虜,還北方一個清淨!”

  錦州軍人則愧不敢受地道:“資政言重了!”

  祖大壽代表他們發言道:“我等隻能保北方一隅之地,北虜繞道而過,橫行於北方,我等卻無能為力,實在慚愧!”

  “不然,能讓北虜繞道而過,不得不走窮鄉僻壤,亦是大功一件!”孫承守高叫道:“來,讓我們為英雄幹一杯!”

  “喝!”

  大家盡歡而散,祖大壽來到將軍樓,但見得用具都按遼東之製設置,不由得大為滿意。

  他的兒子祖可法(實為養子)在頭一批到達台南的部隊,來見他告訴他道:“東南府給我們頭一批部隊送來了一批馬,說要組建騎兵部隊,給我們進行訓練,但沒有對我們進行招募,沒有納入東南軍的說等您回來了再說!”

  “這麽說東南府還是尊重我們的!”祖大壽高興地道。

  接下來就是軍官及士兵代表被安排到東南府各處參觀。

  他們見識了高雄軍港裏軍艦滿港的盛況,還有另一支艦隊在海上!

  他們參觀了東南府海軍、陸軍、海軍陸戰隊三軍,包括軍營、造船廠、軍隊訓練等。

  東南府的高造船廠,占地宏偉,船台上兩條在建的“東南亞級”戰列艦格外醒目。

  軍隊訓練,他們看到了東南府的步炮合練,如同滾滾洪流,任何敵人敢直擋其鋒,必招致重大損失!

  讓他們震驚的是兩樣:

  一是東南軍的陸軍相當多,全程陪同他們參觀的左良玉道:“我們已經擴軍,由旅改成師,我已經是個師長了!”

  東南府一個師有一萬人,如今錦州軍到台的不足五千人,祖大壽歎息道:“我們真是越混越回去了!”

  二是在東南軍的陸軍隊伍序列中有不少的騎兵部隊!

  騎兵部隊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約有三千人左右,勉強成旅級編製,騎著矮馬在操場上奔馳,他們裝備有馬刀、弓箭和火槍,讓祖大壽吃驚的是,他們的弓箭並不差,與錦州軍有得比,騎術倒是差過錦州軍。

  左良玉說這是領袖以台灣原住民,那些少數民族組建的騎兵部隊,他們天生就懂得使用弓箭,遂將他們征召入伍。

  東南府以火器稱雄,但這支騎兵部隊依舊使用弓箭。

  另一支騎兵部隊則人多了,為龍騎兵師,是左良玉統率,多以北方移民為主,他們可在馬上劈殺(敵不過正規的騎兵),亦可下馬組建火槍陣迎敵。

  說明原理,左良玉說道:“領袖用兵對敵,沒有條件亦要創造條件上,我們雖然騎兵不如北虜,但能夠對付騎兵的隻有騎兵,因此我們也組建了龍騎兵,至少不能讓北虜把我們的速度拉得太遠。”

  “真要騎兵對騎兵,不見得北虜能勝!”左良玉傲然地道。

  祖大壽頜首,心中的驕恣不由得減弱三分。

  還參觀了東南槍炮總廠、糖廠、煙廠、貿易中心、行政中心、學校、大學、軍校、市政、民居等等。

  各處都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東南府的富裕和強盛讓他們不能不服,以前隻是耳聞,今日是親見,歎為觀止!

  參觀過後,左良玉在濱海的台南大酒店請他們喝夜茶,他這邊的陪客有周全斌,請的是祖大壽、祖大弼、何可綱和趙率教的兒子趙海陽。

  兩個東南府軍官都軍裝齊整,胸前掛著的勳章閃閃發亮,他們表情嚴肅,這讓錦州軍諸人明白:“東南府要和我們攤牌了!”

  “你們的出路有兩種!”周全斌開口道:“一種是加入我們東南軍,但我們東南軍與明軍是不同的。”

  “所有的軍人,都向領袖宣誓效忠,軍隊不為已私有,再沒有明軍那種家丁製,即無有私軍。”周全斌聲明,錦州軍官們默默地點頭,他們已經在參觀時被有意無意地說明情況時知曉了。

  明軍將領在收到軍餉後,克扣軍餉的同時,給出一部分給自己私兵,這些私兵得到將領賞賜的較好裝備,甚至憑借功績得以主人以父子或者爺孫相稱,收入十倍於軍士,他們隻聽將領的話,不聽大明調遣,是為家丁製度。

  “另一條出路則是你們過海去大明,你們為國立了大功,我們願意送你們一筆費用,感謝你們為國效勞!”

  周全斌淡淡地道:“請你們好好考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