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節 進入下降通道的大明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3-22 12:16      字數:2471
  三進士見孫承宗穿著青衣短打,在瓜棚下接見他們,他們並無不悅。

  孫承宗地位崇高,在大明是帝師、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督師,在東南府是秩比總理的資政,如宰相坐堂,可禮絕百僚,不在話下。

  “原來老大人在此學圃,誠令我等羨慕!”秦士奇說道。

  “休閑而已,老夫老邁,唯有此務,方可舒心,你們前途遠大,不必羨慕老夫!坐吧。”

  瓜棚下有圓桌圓凳,皆為石製,孫承宗讓他們一道坐下敘談。

  三進士向孫承宗請安,問他身體狀況,是的,不錯,身體還行,老當益壯。

  孫承宗問起三人的情況,秦士奇首先說了他的經曆,他丟官回鄉閑住,作為進士階層,在鄉裏屬於士紳,無人敢惹,又有田地收入,他觀書畫畫,不理世事,舒心安逸。

  三年前(崇禎十一年)的大劫,仿似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是年,北虜酋首黃台吉派大酋多爾袞統帥軍隊從沈陽出發,繞道蒙古突破長城,到了京東,沿著運河往南打,一直打到濟南,攻克了濟南府的府城,連克一府、三州、五十五縣,明朝的德王被清朝俘虜了,明朝山東的布政使、巡撫、知府都被清軍殺了,這一次多爾袞俘獲了人畜46萬。

  清軍這次侵犯曆時5月,轉戰2000裏,克1府3州55縣,滿載而歸,沿著運河撤退的時候,俘獲的人、畜、財寶、金銀幾十裏地絡繹不絕,這樣從長城口回去的。

  八旗兵手段極為殘忍,所到之處,“遍躁畿內,民多殘破”,“荒草寒林,無人行蹤。”

  “一望荊棘,四郊瓦礫”。

  “河北山東數千裏,人民殺戮幾盡,金人用子女牛羊馬百皆席卷而去”。

  從遵化到濟南之地千裏無人煙,手段之殘忍、屠殺之野蠻、破壞之慘重遠遠超過日本鬼子之“掃蕩”。

  多爾袞進攻時,山東大震,各處驚恐,謠言滿天飛,韃子窮凶極惡,民間相傳他們三頭六臂,巨口獠牙,吃人不吐骨頭。

  秦士奇所在的山東金鄉接近濟南,聞警而一日三驚,一點點小狀況都足以炸營。

  真要是來了,隻怕韃子一騎破千,一人奪縣,不在問題。

  秦士奇心忖漢賊不兩立,他是正宗明朝仕大夫,不可能從賊的。

  不得已,一家人離開家鄉,先到徐州,之後輾轉到得南京。

  屬於進士階層,哪怕不為官,有同一階層的接濟,隻須寫字賣畫,也能夠生活得下去。

  在南京的生活安定,但是讓他深感失望!

  北國生靈塗炭,南方歌舞升平!

  仕大夫們醉生夢死,醉死夢生!

  如北虜兵鋒強盛,官員們該當為君分憂,訓練兵馬,以備作戰?

  然而南京兵部官員,經常不見坐堂,一打聽,晚上到秦淮河上班,白天回家休息,哪來得了坐堂!

  其餘各部都是如此,經常請假,不會用心辦差。

  他看邸報,邸報乃是朝廷官府之間的信息匯集,不對外,以秦士奇的身份,看個邸報是小事一樁,真是觸目驚心!

  1月,李自成攻克汝州;張獻忠至開縣大破明總兵猛如虎。

  2月,李自成圍攻開封,雖不克城,卻有張獻忠攻克襄陽城,當時,楊嗣昌以襄陽為軍府,餉金、甲器各數十萬皆聚於城內。每門設副將防守。張獻忠出川後,一日夜馳三百裏,道上殺楊嗣昌使者,取其軍符,以二十八騎進入襄陽城。夜半火起,居民望見火,以為滿城皆賊,奪門出城,城潰。張獻忠執襄王翊銘於南城樓曰:“吾欲借王頭,使楊嗣昌以陷藩伏法。”襄王朱翊銘與貴陽王朱常法皆被殺。

  賊焰囂張如此!

  正如張獻忠所言者,使楊嗣昌伏法,楊嗣昌其時已患重病,聞此消息驚懼而死(或是自殺)。

  至此,當初主持圍攻中原諸賊的明朝兩大臣:楊嗣昌掛掉,熊文燦出奔東南府,官軍其勢已孤,想找個象樣的文官去指揮都沒有了!

  張獻忠攻陷光州、隨州,氣勢如虹!

  4月19日,朝廷以總督三邊侍郎丁啟睿為兵部尚書、督師,節製陝西、河南、四川、湖廣、江北諸軍。

  啟睿本不知兵,受重任不知所為。受命出潼關,將由承天赴荊州,湖廣巡按汪承詔將船藏起,啟睿至,五日不得渡。折而向鄧州,州人閉門罵。過內鄉,同樣不得入。軍隊隻得行荒山,吃馬肉。啟睿聞自成軍圍開封,有軍隊七十萬,不敢與之戰!

  不僅人禍猖獗,又有天災肆虐。

  4月至8月,吳江一帶,大旱不雨,飛蝗蔽天。官令捕之,日益甚。米價每石銀四兩,民間以糟糧腐渣為珍味,或食樹屑榆皮。各處設廠施粥,不夠吃,民眾多搭船出逃東南府!

  6月,兩畿、山東、河南、浙江、湖廣一帶,大旱,蝗蟲起。當時山東等省連歲告災,給事中左懋等督催漕運,道中馳疏言:“臣自靜海抵臨清,見人民饑死者二,疫死者二,為盜者二,逃離者四。”

  有賊子李青山率領民眾起義,阻斷漕運,明廷大震。

  左懋不敢寫的是逃離者四,多出奔海上東南府!

  當中獨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浙江,東南府放糧浙江,俾使民眾不流失。

  一改之前收民之例,讓左懋心中不安,琢磨著東南府為何如此行事?

  明亡之後,他醒悟過來,這是東南府力保基本盤不失!

  最沉重一擊來了!

  7月,洪承疇為援錦州率馬科、吳三桂等八大將,兵十三萬駐鬆山。

  北虜黃台吉聞之,於八月二十日親率大軍陳於鬆山、杏山之間,橫截大路。洪承疇懼,欲戰則力不支,欲守而送糧之路已被截斷。於是馬科、吳三桂等相繼逃走,諸鎮兵皆潰。洪承疇所率兵十三萬,先後失亡五萬三千餘人。錦州之圍益急。而鬆山外援亦絕。

  壞消息傳到南京,南京朝堂上的袞袞諸公,也難得地愕上一愕!

  “丁啟睿不知兵,讓他去純屬送豬飼狼,派其他人上都好過他去!”

  “楊嗣昌雙腿一挺,倒是幹淨!”

  “熊文燦有東南府支持,若他還掛在前線,東南府不敢冒泰山被殺之罪名,而不得不支持他,我等尚可無憂也!”

  “中原賊勢甚熾,誰可平複!”

  “言官李希沆、王誌舉攻訐楊公,黃宗周力咬熊文燦,派李、王、黃之輩去罵死諸賊即可!”

  “好主意,關外之事,看哪個言官去學諸葛亮罵王朗般去罵死黃台吉呢?”

  大家竊竊私語,明白得很,如今在內沒將帥對付中原諸賊,在外,黃台吉已經殲滅了大明最後一支重兵集團。

  無帥、無將、無兵,這大明朝藥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