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5章 呆軍港內也不安全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2-04-04 00:31      字數:2196
  不怪他驚詫,要知道瑟堡軍港作為法國的重要海軍基地,除了有戰列艦駐守之外,還遍布海岸炮台,裝備有口徑為150毫米的後膛裝彈火炮,威力遠在艦炮之上,南華軍同樣也有這樣類型的火炮。

  自從裝備了這種大口徑的火炮後,敵我雙方幾乎不會去進攻裝備了這種火炮的海岸據點,那是白費功夫,大口徑的火炮對於戰列艦有很強的侵襲力,有時甚至是一發入魂,而艦炮則幾乎難打下海岸炮台。

  現在聽聞南華艦隊突襲瑟堡,還造成已方艦隊撤離並損失戰列艦,實在讓人驚詫。

  情報消息陸續到來,伯拉罕·迪凱納和唐·阿斯納爾·安東尼奧了解到戰況後,讓他深感震撼,中國人牛B!

  中國人居然把H210重炮給裝到戰列艦上,用來遠轟瑟堡軍港錨地內的駐泊的西法聯軍戰列艦!

  他們以為呆在防禦嚴密的軍港內就以為我們奈何不得他們?

  不,我們聰明的中國軍人專砸他們這些縮頭龜!

  這不僅僅是針對瑟堡,而是一個新課題,解決這個課題是南華海軍上上下下開動腦筋,發揮“辦法總比困難多”的思維,集思廣益的結果。

  有的人說直接派海軍陸戰隊登陸奪取炮台,因為敵人在海港駐軍眾多而不售;有的人說大量發射火箭,但火箭在初時亮相時帶來的震撼過後, 敵我雙方都加強了防火而大為削減了威力;又有人說出動縱火船, 也因對方防禦嚴密而告吹……

  最終得出一個可行的方法那就是改裝戰艦,把陸軍的210重炮給裝到艦上, 遠射海港內的敵艦,如此既安全又穩定,一炮不成來二炮,二炮不成來三炮, 總有一炮打中敵人, 反正彈藥夠便宜。

  把陸軍H210重炮給裝上艦?

  該炮正式型號為H210N1663型,“H”是轟的首寫字母,“N”是年的首寫字母,210表示口徑, 1663表示定型的年份, 炮管足有四米長,口徑達到了驚人的210毫米,整門炮重達16噸(含炮身、炮架、車輪、駐鋤等), 最大射程六公裏,有效射程二公裏。

  陸軍最強大的火炮口徑達到800毫米,被稱為“雷神之錘”,H210的威力比不上“雷神之錘”,但殺傷力依舊十足,且使用時更加方便,射速也快,被炮兵們親昵地稱呼為“皇帝的小錘錘!”

  小錘錘雖小, 砸敵人夠力, 其數據令人垂涎,但要裝到軍艦上, 還真的是相當困難。

  首先要解決重炮上艦的承受問題, 要是放不穩當或者開上幾炮就讓戰艦散了架,那是程咬金的三板斧, 不能持久使用, 南華軍雖說是家大業大, 也經不起這樣的消耗。

  二是重炮開炮時, 其驚人的後座力如何消除?

  要知道,火炮後座力是驚人的, 比如42磅艦炮重達2.5噸,開炮的後座力足以撞死人---西班牙與法國炮手們由於業務不精, 開戰後手忙腳亂以致於被火炮後座力撞死撞傷者不是少數,即使是久經訓練的南華炮手也年年在在訓練中有人死傷,開戰後同樣有人死傷。

  而210毫米重炮的後座力更是恐怖,軍艦如何承受?

  三是使用時是否方便,要知道H210重炮使用後膛開火,射速大增,必須在軍艦上也保持其方便性,方有實用價值。

  為什麽“雷神之錘”被陸軍冷落,就是因為它打得太慢了, 一小時最多發射一發炮彈,裝填很慢, 快不起來,且最好一天打十發炮彈,盡量不要多發。

  其前身是“烏爾班大炮”, 在征服1453年時被奧斯曼蘇丹用來轟擊君士坦丁堡,射速更慢,一天隻能打七發炮彈, 雖然威力大,但沒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由於射速慢,對君士坦丁堡城牆破壞力有限,每當夜幕來臨,被城內軍民紛紛到受損的牆頭連夜搶修,以致於往往第二天黎明,上一次炮擊的效果便完全化為烏有,烏爾班大炮的優勢一定程度被壓製了。

  要是不好用,改裝大炮上艦是沒必要的。

  對於問題一還算好解決,拿出一艘三級戰列艦充當H210重炮的載艦,戰列艦身軀堅固, 在炮位上作加強支撐, 包括鋼板當甲板, 下有支柱, 這對於南華軍的工程師們不在話下。

  支撐多出來的重量, 則該艦不裝備重炮,艦體即可減重。

  至於後座力和方便性?

  經過技術攻關,關鍵是有皇帝的指路,皇帝畫了一個圈,再畫了一條線,稍加解釋,聰明的中國人完全明白了。

  圈圈就是火炮所在位置放在了戰列艦的主桅與前桅中間,火炮指向可以360度轉動,線就是火炮采取了架退式。

  一般火炮是沒有反後坐裝置的,身管和炮架剛性連接,射擊時火炮炮輪或會跳起(如果火炮輕),會向後退(火炮重時),需要炮手把火炮推回原位、重新瞄準,才能進行第二次射擊,比如現在戰列艦的艦炮就是如此。

  戰爭摧生技術的發展,南華軍重炮上艦,消除後座力依靠架退式技術,原理是火炮裝在一個斜坡狀的滑軌上,每發射一次,炮架就在傾斜的滑軌上向後滑動,再在重力影響下向前滑動複位。火炮底座下麵的鋼輪和軌道用於調整火炮射向。這些炮身和炮架剛性連接,以炮架後退吸收後坐能量的火炮叫做架退炮。中日甲午戰爭時期,北洋水師的克虜伯、阿姆斯特朗艦炮、岸炮就屬於架退炮。

  至於還有更複雜但更好用的管退炮技術,目前是超綱了,辦不到。

  有了架退炮技術,就把H210重炮放到了軍艦上,南華海軍財大氣粗,一氣裝備了這樣的炮艦三艘,伴隨著已軍前去進攻瑟堡的戰列艦一起行動,在法軍150重炮的射擊半徑外,向著港內的法軍戰列艦開炮。

  三炮有二炮落空,第三炮就擊塌了法軍戰列艦“瑪倫格”號的艉樓!

  炮艦接二連三地放炮,接連命中港口內的西法聯合艦隊的戰列艦,甚至還有一發炮彈擊中了一艘倒黴的武裝商船,當場將其一分為二!

  不停響起的巨炮炮聲,港口內最高指揮官,法軍的歐尼伯爵再也坐不住了。

  這真是的,異教徒就是異教徒,到處惹是生非,大家好好呆著不好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