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4章 英國人幫不上忙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2-04-04 00:31      字數:2443
  在英國的國王是查理二世,由於他甘當劉禪第二,遂沒被廢黜。

  查理二世的心態超好,他投降中國人,中國人不難為他,一樣以他為王,對他的供應不缺且尊崇他,狀況遠好過以前英國人把他這個英國國王逼走,那時他甚至在樹上過夜呢(主要是為了防追兵和防野獸)。

  中國人入侵英國時,查理二世迎降,不甘心的英國人擁戴他的DD約克公爵加冕為王,是為詹姆斯二世國王。

  魯珀特親王稱呼查理二世的父親查理一世(就是英國著名的斷頭王)為舅舅,對英國忠心無比,一直輔佐詹姆斯二世。

  西法聯軍進攻英國的一個攻略方向那就是讓詹姆斯二世及魯珀特親王渡海,前往英國,舉旗號召英國民眾造反,推翻中國人在英國的統治。

  為此西班牙和法國積極地出錢出槍,為逃亡法國的英國人拚湊了五千武裝,計劃護送詹姆斯二世及魯珀特親王渡海。

  計劃準備得好好的,英國人也答應了,沒想到中途變卦。

  兩個海軍上將驚問為什麽?

  德·布斯克茨子爵回答說詹姆斯二世派了個使者偷偷潛往倫敦,見到了查理二世,想來個裏應外合,最好在詹姆斯二世過海時查理二世出逃,以免被中國人挾持。

  應該說這是條好計, 但據使者回報, 查理二世不僅拒絕配合,還讓使者傳話, 叫詹姆斯二世不要來,否則,他們兩兄弟將很快有機會見麵了!

  聽得兩位海軍上將麵麵相覷,查理二世的話, 表明他不看好詹姆斯二世的反攻, 也表明中國人在英國的統治穩定。

  德·布斯克茨子爵被巴黎方麵派去聯絡詹姆斯二世起事,事情不諧,唐·阿斯納爾·安東尼奧機警地問他道:“從使者那裏了解了英國多少內幕?”

  他點點頭道:“確實有不少!”

  看過紙上的文字介紹,讓兩位海軍上將大皺眉頭。

  中國人在英國的統治相當牢固, 實行了“皇帝的歸皇帝、上帝的歸上帝、國王的歸國王、貴族的歸貴族”的策略, 經過皇帝、國王、貴族三方商定,中國人主要負責外交與國防,其餘的國內事務歸由國王與貴族負責, 中國人承認了《大憲章》,而英國人則承認皇帝是國家最高元首。

  英國《大憲章》主要內容是保障封建貴族和都會的特權及騎士、市民的某此利益,限製王權,一定程度也就限製了皇權,主要管轄權限由英國人完成,皇帝沒有對英國實管,更沒有把南華的那一套治理模式放在英國---英國人是不享受南華子民的福利的。

  這樣反倒好,大家相安無事, 中國人占領了英國, 但尊重英國人,遵守當地法律, 光顧著開發與賺錢。

  中國人完全按歐洲人的統治習慣來管理英國, 即國王向皇帝效忠,貴族們向國王效忠, 貴族不受皇帝直轄。

  當然, 有點不同的是有些新法律是必須遵守, 比如規定了皇帝的權利(也有義務)、保障中國人的人身安全與財產利益、以及保障帝國統治的保安條例等等。

  對於英國人來說, 這幾乎與以前沒什麽不同,征服者是如此的寬宏大量, 讓他們喜出望外。

  須知中國人在歐洲的傳聞從來不是那麽地良善,他們對於不服從的被征服者的處置粗暴直接---幹掉反抗者的中堅人物, 賣掉其他人,把地皮刮個幹淨,所到之處,天高三尺,大地為之清明!

  如今他們到達英國後,英國人的生活沒受什麽影響,該幹活就幹活,該禮拜就禮拜,而且收入增加了不少。

  中國人忙著賺錢, 不關心其它的事情,他們甚至也進英國神廟裏燒香禮敬朝拜, 初時令英國人又驚又喜,後來發現空歡喜一場,原來是中國人根本不信教, 他們習慣於到外地時見廟燒香,打點各路神仙,把禮數做到, 乃“敬鬼神而遠之!”

  得,大家相安無事,但一旦英國人敢觸碰到帝國的保安法律,試圖造反的話,則可怕的懲罰就會落到他們的頭上---殺掉他們、賣光他們全家,家產沒收。

  在這樣的壓力下,英國人懂得了選擇,倒令法國海軍上將亞伯拉罕·迪凱納和西班牙海軍上將唐·阿斯納爾·安東尼奧感到事情棘手無比,他們寄予厚望的英國人揭竿而起,裏應外合的希望成為泡影。

  但,要是西法聯軍單幹的話,唐·阿斯納爾·安東尼奧持謹慎態度, 亞伯拉罕·迪凱納起初還充滿了信心, 但越來越害怕, 他感覺到中國人是張網以待,就等著他們的到來!

  他遲遲不敢出動大艦隊與中國人決戰,可是也拖不了多久,巴黎方麵的催促一天緊過一天,既有國王的指令,也有艦隊的實際狀況不佳。

  現如今西法聯軍集結了一百六十六艘戰列艦,加上巡航艦和武裝商船,總兵力超過了十五萬人,日費錢糧浩大,軍餉不敢停,但采購物資多是先欠著款,供應商隻收到不多的貨款,一旦他們支持不住,那艦隊的供應就接濟不上了,隻怕會陷入混亂中。

  因此亞伯拉罕·迪凱納強硬地道:“詹姆斯二世陛下必須出動他的人馬,能幫助法國一點就是一點!”

  唐·阿斯納爾·安東尼奧讚同道:“對!必須給英國人施加壓力,不能夠我們為他們浴血奮戰,他們呆在後方喝酒作樂!”

  德·布斯克茨子爵受命告辭離開,亞伯拉罕·迪凱納再也坐不住了,他在室內走動,隻覺得心情煩躁。

  他對唐·阿斯納爾·安東尼奧苦笑道:“不可不慎啊,否則一戰輸掉整個國家,但又不可不戰,拖下去,艦隊有可能瓦解!”

  直到現在,他算理解了前任海軍上將讓·德埃斯特雷寧可放棄高官厚祿也要進修道院的行為了,整個法國、甚至是全歐洲的命運都係於他身上,他不堪重負。

  在作為副將時,亞伯拉罕·迪凱納覺得讓·德埃斯特雷是個懦夫,不敢與敵人展開痛痛快快的戰鬥,但一旦他自己坐上了海軍上將的位置,才知道這個位置是多麽地燙手。

  他們擔負的角色是交戰雙方中能在一天就輸掉這場戰爭的人,國王、臣民和全歐洲民眾的厚望都集中在他們身上,何堪忍受啊!

  亞伯拉罕·迪凱納不禁吐槽:“我不過是個普通人,不是天使!”

  據說中國人的皇帝總是在大戰時指揮艦隊作戰,這樣就讓他的海軍上將壓力不象亞伯拉罕·迪凱納這麽大。

  亞伯拉罕·迪凱納想到一個可怕的情況,中國人為什麽也不急著與他們開戰,是在等候他們皇帝歸來指揮作戰嗎?

  那我們倒是要先發製人了,他與唐·阿斯納爾·安東尼奧說到他的擔憂,西班牙海軍上將讚同要開戰了。

  正在想著,突然間一名法國軍官闖進了會議室,大叫道:“南華艦隊突襲瑟堡,我方艦隊撤離,報告說損失了多艘戰列艦!”

  撤退就是逃跑的代名詞,亞伯拉罕·迪凱納驚道:“這怎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