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6節 《羅馬條約》
作者:比薩餅      更新:2020-05-13 12:11      字數:2471
  “下臣告辭!”

  也不拖泥帶水,艾西木·帕夏向教皇連連鞠躬後,倒退著離開。

  待他離開後,殿門重新關上,亞曆山大七世慢條斯理地問大家道:“剛才的故事,諸卿都聽到了,覺得怎麽樣?”

  眾主教麵麵相覷,竟沒人搶先吱聲。

  別看是一個故事,但關係到立場問題,有的話也不能昧著良心,硬著來說。

  例如海廷加說三分天下時,蜀吳兩國結盟,共抗魏國是不對,那會被人懷疑他沒眼光,不應該與其他紅衣主教同列。

  魏國強大,蜀吳兩國若不結盟,一對一根本不是魏國的對手,又或者吳國助魏國打蜀國?

  待魏國消滅蜀國之後,吳國還能幸存嗎?

  而羅本主教沒有出聲,他勢單力薄,想的是後發製人,否則他一對四,不是舌戰群雄,別人會覺得他話太多了!

  畢竟他是羅馬的紅衣主教,而不是奧斯曼人的代言人。

  見無人發言,亞曆山大七世直接點將道:“博拉魯茲主教,你說吧!”

  首席樞機主教博拉魯茲乃是方才艾西木·帕夏見到的中立派之一,教皇說什麽,他就說什麽,唯教皇是從。

  眼下教皇並沒作直接指示,但博拉魯茲心中雪亮無比!

  papa在他的圖書館裏竟然收藏有中國的《三國演義》,這隻是本小說,都被他收藏了,顯而易見的,他對中國的有關東西十分地在意與關心。

  那個奧斯曼人講的故事十分中肯,應該是合乎papa的心意。

  因此首席樞機主教博拉魯茲笑稱:“回的話,蜀吳兩國當結盟,共抗魏國!”

  “好!”亞曆山大七世的目光轉向海廷加主教問他道:“海廷加主教,按世界目前形勢,何為魏國,何為蜀國,何為吳國?”

  紅衣主教海廷加的臉一陣青一陣白!

  最後他不情不願地道:“魏國是中國人,奧斯曼人與歐洲人是蜀吳!”

  他不得不承認事實,先不翻百多年前的老帳簿,就看幾年前,中國人殺到,奧斯曼人自歐洲撤兵,歐洲地區空虛,白皮以為有可乘之機,紛紛殺入歐洲地區,起初還留在歐洲的奧斯曼人

  認為白皮勢大,並不想抵抗,就讓出地盤,中途接戰,打打看。

  結果發現白皮部隊實在太遜了,竟然連少部分的奧斯曼人都搞不定。

  奧斯曼人不打他們實在沒天理了,因此開戰!

  幾倍於奧斯曼人的歐洲白皮大敗虧敗,奧斯曼人幾乎盡複領土,白皮龜縮回城堡守禦。

  仗打成這副模樣,海廷加在papa的麵前是不能說謊的,唯有捏著鼻子認了。

  用廣東話來說是“格食格,一格食一格”,意思就是一個克製另一個,中國人克製奧斯曼人,奧斯曼人克製白皮,那麽中國人理論上也能克製白皮,那麽奧斯曼人和白皮唯有聯合起來,

  才有戰勝中國人的機會。

  亞曆山大七世並不多說什麽,向博拉魯茲道:“你去辦吧!”

  “是!”博拉魯茲俯身應允,準備著手與奧斯曼人談判。

  可想而知,這一次必讓奧斯曼人這個強盜明白到另一個披著神父袍的強盜是怎麽一個回事!

  諸紅衣主教向教皇告辭離開宗座宮,羅本主教與另一個中立的主教斯特克倫博格走在一起,斯特克倫博格對羅本道:“這回可遂了你們威尼斯人的心意,不用擔心你們的投資白費了!”

  “是papa早就注意到中國人的入侵,我一點都沒幫上什麽忙!”羅本主教搖頭道。

  “是啊,中國人的進攻,實在太可怕了!”斯特克倫博格深有感觸地道:“他們居然占領了那麽大的地盤,奧斯曼人說得不錯,他們就是黃禍!”

  他有點見識,他看過中國人出的世界地圖,在上麵中國人炫耀他們占領的土地,引起了斯特克倫博格的警惕。

  固然在白皮中間有許多堅定的愛國者,為中國人說話,但還是有不少的有識之士,認清了中國人的真麵目,把中國人當成了最可怕的敵人。

  什麽,中國人隻顧做生意?

  不,他們大量購買白種女人,他們把不可一世的奧斯曼人逼迫成什麽樣子了!

  ……

  首席樞機主教博拉魯茲與奧斯曼使臣艾西木·帕夏展開會談,對於白皮來說,這是一個幸福時光,啪啪地往奧斯曼人的臉上打去。

  而對於艾西木·帕夏來說,則是一個悲傷的時候,從征服1453年到1659年,二百多年的心血,無數人的性命所換來的歐洲土地,一朝盡喪。

  惜哉,痛哉!

  雙方簽訂了一份《羅馬條約》,這是奧斯曼帝國簽訂的第一份不平等條約,主要的條款是:

  第一、奧斯曼帝國與以羅馬教廷為首的歐洲勢力達成和解,雙方和平,訂定條約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罷論。

  第二、奧斯曼帝國與以羅馬教廷為首的歐洲勢力結成軍事聯盟,締約雙方保證共同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任何國家對締約雙方的任何一方的侵略。一旦締約一方受到任何一個國家的或者幾個國家聯合的武裝進攻,因而處於戰爭狀態時,締約另一方應立即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

  第三、締約雙方均不締結反對締約雙方的任何同盟,並且不參加反對締約雙方的任何集團和任何行動或措施。

  第四、奧斯曼帝國在歐洲的土地,包括匈牙利、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希臘、瓦拉幾亞和摩爾多瓦(羅馬尼亞)等大片土地歸由羅馬教廷托管,這些土地的命運,由羅馬教廷負責。

  第五、奧斯曼帝國繼續在歐洲占有伊斯坦布爾以西三百裏土地作為緩衝區。

  第六、締約雙方展開全麵的經貿合作,向對方開放港口,發展經濟。

  第七、締約雙方在對方國家的僑民“悉聽如舊”。

  第八、雙方在羅馬、伊斯坦布爾建立彼此的大使館。

  第九、和好已定,締約雙方永敦睦誼,自來邊境一切爭執永予廢除,遵重雙方的領土完整,不得改變兩國領土的邊界。

  ……

  並沒有超出艾西木·帕夏出發前蘇丹的立場,雙方遂製訂文本,然後正式簽署。

  條約有拉丁文和土耳其語二種文本,一式十份,總共二十份,包括正使、副使、隨員都上前簽字,大家簽到手軟。

  以拉丁文為準,在大桌子上簽訂條約,大家代表雙方簽字畫押,然後博拉魯茲宣讀羅馬教廷手中的條約文本,再由艾西木·帕夏宣讀奧斯曼人手中的條約文本,雙方同時各自核準校對手中的文本,再進行宣誓,約定永遠和好,奉行條約不得違誤!

  ……

  條約正式簽署,一條條快船、一匹匹快馬的努力,把消息象爆炸般地傳播出去,震驚了歐洲與奧斯曼。

  立即引發了軒然大波,包頭佬與白皮兩個強盜內部來了窩裏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