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點到為止
作者:魚年無鉤      更新:2021-10-16 09:15      字數:2352
  1990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委員會組織法》正式實行。一部法律的實行,足以證明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令社會結構、人民生活、治安管理等諸多方麵都在與時俱進。

  社會和諧與穩定,靠“法製”還是“法治”,眾說紛紜。“法製”鋼性突出,缺春風化雨之力;“法治”柔性為宗,能化幹戈為玉帛。

  可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委員會組織法》體現的是“水治”的綿長,追求的是和諧與共享。

  誠然,社會安定需要“法治”來保障。那麽,企業發展得靠精神來感召。

  在“冀東線精神”的激勵下,冀機人信心滿懷,幹勁倍增,在空前規模的鐵路建設大潮中,冀東機務段持續發揮“火車頭”和“先行官”的作用,夜以繼日,加班加點,運輸建設物資。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鐵路運輸網日漸完善中,冀東客貨運牽引徑路不斷延長,使冀東人民在不知不覺中融入國家“大社區”。

  在一元複始之際,地處中原的冀東省高歌猛進,這片沃土上,高山巍峨,河流交錯,長江自南向北縱貫全區239公裏,令冀東江南水鄉的溫婉愈發突出,處處可見的湖泊、濕地裝扮著冀東平原,讓冀東省始終保持著“江南明珠”的美譽。

  冀東分局占據冀東優越資源,最渴望坐上自己的火車上北京。

  這一天,真的要來了。元旦剛過,鐵道部決定:1990年冀東至北京開行169170次旅客列車。

  喜訊傳來,冀東人民乃至冀東分局幹部職工奔走相告。

  冷靜下來後,冀東分局黨政工團意識到,開行一趟往返於首都的旅客列車,任務光榮而又艱巨,相當於進京趕考。

  一個鐵路分局,如何把冀東開往北京的169170次旅客列車,打造成一艘奔馳在冀東平原和首都北京之間的陸地“航母”,向世界和首都人民遞交一份滿意的答卷,既要付出心血,還得依靠廣大職工群眾。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冀東分局統籌兼顧,在抓好各項工作的同時,把光榮任務交給冀東客運段,牽引任務毫無疑問落在冀東機務段的肩上。

  鐵路部門是個大聯動機,密切協同乃是鐵路搞好運輸生產的法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準備工作迅速進入狀態。

  進京旅客列車得有高起點、高標準、高水準,特別要在服務質量上下功夫、有突破。

  好在冀東鐵路局擁有寶貴的“冀東線精神”和“紅旗號”機車。

  有標杆、有榜樣、有領導核心,準備工作推進異常順利。

  車輛部門加班加點美化車廂、檢查整備車體走行部位。

  冀東機務段提前選拔機車乘務員、苦練“韓大路平穩操作法”。

  “紅旗號”又一次脫穎而出,將肩負牽引進京列車的重任,韓大路和兄弟們的工作積極性更加高漲。

  工務部門發揚傳統的“冀東線精神”開展線路精檢細修工作……凡是和列車運行安全有關的單位和部門都齊心協力為進京列車鋪平道路。

  天工作意輿一飽,端是今年春草長。冀東客運段從業務素質、行為禮儀、五官氣質、愛崗敬業、吃苦耐勞五個方麵遴選列車員,並進行嚴格再培訓。

  禮儀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行為科學,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產物。是一種工作能力,更是個人魅力。所以,冀東客運段對禮儀培訓嚴上加嚴,逐個考核把關。

  對於車廂文化格局布置,參照中原文化大融合特色完成,對於餐車飲食絕對滿足百姓日常飲食標準,對於獎勵考核標準比普通列車嚴一格。

  經過100多天的不懈努力,進京車體被打造得煥然一新,像一個待嫁的新娘,羞澀地等待吹吹打打中迎親花轎的到來。

  李娜和她的姐妹們個個精神抖擻,笑靨如花,禮儀掌握成竹在胸,隻待一聲令下,英姿颯爽,立刻踏上列車,奔赴北京展示冀鐵人的良好形象。

  韓大路和李娜回到家仍然在談論開行進京列車的事兒。兒子韓通也被感染了,嚷嚷著要乘坐170/169次列車去北京看升國旗。

  韓通眉飛色舞地說:“姥姥,我太高興了,爸爸的‘紅旗號’機車拉著媽媽的170/169次進京列車,簡直就是珠聯璧合!這個寒假,您和姥爺能帶我坐170/169次列車去北京嗎?”

  張瑞英喜滋滋地答應:“寶貝,期末考試你拿第一,我和你姥爺就帶你去北京。”

  “姥姥,您就看我的……爸爸拉著媽媽的車廂去北京,我必須考第一。”

  韓大路也想考考兒子,擼祁袖子,擺好架勢,鼓勵道:“兒子,你已經是個男子漢了,明年就要高考,去北京可以,得先過爸爸這一關。”

  李娜不幹了,毫不猶豫地阻止:“大路,你四十出頭的人了,怎麽和韓通一般見識。兒子血氣方剛,腿腳靈活,武功早已在你之上。拳腳無眼,誰受傷,我都不能接受,不許動手動腳!”

  “媽媽,我爸爸功底深厚,我經驗不足,就讓我和爸切磋切磋,我們點到為止,可以嗎?”

  李娜眼見丈夫和兒子眉來眼去,如果不讓父子二人過把癮,他們會在外麵偷偷交手,更無法把控。隻好勉強同意。”

  韓家拳法講究快若閃電,韓通早就掌握了其精髓。

  出拳顯然韓通占著上風,韓大路防守有餘,進攻不足,顯然和年齡有關。

  父子二人互不讓,李娜和張瑞英睜大眼睛,神神情緊張的觀戰。

  韓大路一招大鵬展翅,韓通使出雁過拔毛……招招帶風,腳腳挾力,父子二人騰挪有度,都不想認輸。

  韓大路邊和兒子交手邊思量:“韓通的確是個練武奇才,把韓家拳練的出神入化,將來絕對要超過我。”

  由於思想不集中,韓大路防守出現破綻,韓通一招直搗黃龍,韓大路猝不及防,被兒子打翻在地。

  李娜和張瑞英嚇得一聲尖叫:“哎呀,受傷了吧?”韓大路一個鯉魚打挺,站起來,拍一拍身上的土,嘿嘿一笑,道:“沒事兒,韓通用了三分力,不會傷到我,放心吧!”

  個頭兒和韓大路差不多的韓通知道分寸,趕忙走上前扶住爸爸,道:“爸爸,您沒事兒吧?”

  韓大路喜愛地拍拍兒子肩膀,道:“放心兒子,爸爸皮糙肉厚,不礙事兒。不錯、不錯,象韓家的兒郎!”

  李娜和張瑞英目睹大路和韓通喜氣洋洋,心裏的石頭終於落地。

  吃飯時李娜莫名其妙地幹嘔,嚇得韓大路不知所措。

  張瑞英激動地問:“娜娜,你是不是有喜了?”

  “媽,不會吧?十幾年都沒懷孕。明天,我和大路去醫院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