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官府舉債,以工代賑
作者:荊南小六      更新:2021-08-08 17:37      字數:3251
  其實,老百姓們的慘狀比武定國看到的還要嚴重。目前出現在他眼前的,隻是冰山一角,嶽州城裏還有很多地方有著這種人口買賣的小巷子。而且,不隻是嶽州城,其他周邊幾個縣城,甚至更遠的幾個遭受水災的州府,都有著這種情況出現。因為天災,導致老百姓們大麵積破產,這種情況亟待解決。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由於水災到來的時候,正好是秋收末期,很多老百姓來不及收拾糧食,就遭了災,完全靠著吃老本。而這個時候,已經錯過了播種的時節,還要等到來年開春才能種田。所以,現在有大批的老百姓無所事事,成天等著官府來接濟。

  ??若是這個時候,他們去官府開辦的善堂去看看,原本提供幹飯的善堂,現在都隻能提供稀粥。就算是這樣,也不能保證所有前來吃救濟的老百姓都填飽肚子。每天排隊的人,就像是在打仗一樣,來晚了,就吃不到了。

  ??看來,給老百姓提供就業的機會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武定國突然在腦海中冒出一個詞語——以工代賑。

  ??“諸位兄台,目前百姓們主要還是因為失去了掙錢的機會。他們隻能夠吃老本,而那些底子薄的家庭,就很容易陷入了困境。我們如果僅僅靠著賑濟災民,是遠遠不夠的,頂多保證大部分人不會餓死。可是冬天一來,很多人沒有地方住,沒有錢買柴炭,同樣也會因為凍餓而死。所以,目前解決老百姓們就業,才是關鍵,而不能讓他們這麽每天遊手好閑,無力自救。”

  ??武定國一針見血,讓其他幾個人有茅塞頓開的感覺。按照武定國的說法,給百姓們創造賺錢的機會。百姓們獲得了工錢,就能夠重建家園,然後恢複生產。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定國,你的意思,莫非是以工代賑?”

  ??蔣昕一聽武定國說的,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以工代賑的確是解決目前問題的最好方法。

  ??以工代賑其實早在幾百年前就出現過了。不過,那時候是麵對旱災。當旱災出現的時候,官府會組織災民趁機修建大壩,為應對水災做準備,同時也是讓百姓們有活幹,好過直接救濟他們。

  ??“可是,定國,你有沒有想過,目前還不是修築大壩的時機,水位還是比較高的。而修建大壩需要等到冬季,水位最低的那段時間,才能露出大壩底部。從下往上重修大壩才能造的穩當。”

  ??“嗬嗬,蔣兄,誰說以工代賑就隻能夠修築大壩呢?”

  ??武定國麵對蔣昕的提問,露出了神秘的微笑。這讓其他人十分不解,難道不修築大壩,還有什麽其他的機會可以以工代賑嗎?難道是修橋?或者修補城牆?嘶……想不通,還有什麽可以給百姓們提供工作的。

  ??武定國在心中暗暗發笑,這些個古代人啊,思維實在是太窄了,他們要是見識過後世新中國那種基建狂魔的浪潮,恐怕會驚出屎來。誰說不修大壩就不能搞*基建?房地產是怎樣煉成的,了解一下?

  ??“定國,難道你有辦法?你就別賣關子了,趕緊說出來吧,我們都有點等不及了。”

  ??史習焜對這種新奇想法最為來勁,當初獲得等高線地圖的時候,就如獲至寶。如果武定國真有辦法在這大水災來了之後,還能以工代賑,那這種方法可就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了。他到時候參與了,沒準也能青史留名。

  ??“嗬嗬嗬,好吧,我就公布謎底吧。這種方法,我把它叫做搞*基建和搞房地產。”

  ??“搞*基建?搞房地產?”

  ??又是兩個新名稱的出現,眾人居然有種見怪不怪的感覺。難道是因為這次出門聽了太多的新詞匯,已經麻木了?

  ??“定國啊,我以前聽過,你總是在洗澡的時候,說,不和我搞*基?難道你說的這個搞*基建,就是建澡堂子?嗯,還可以,算個賺錢的營生。”

  ??唐行瞬間露了臉,武定國的新詞匯,他第一個表示聽懂了。搞*基建嘛,以前聽過武定國說“搞*基”,這兩個詞應該是一脈相承。嗯,就是這樣。

  ??武定國聽了唐行自以為是的回答,真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這明顯是兩個方麵的詞啊,有個鬼的聯係。要是太子問起我,“搞*基”是什麽意思,我特麽怎麽解釋?

  ??“唐行你個笨蛋,你不會說話就不要亂說話!”

  ??武定國氣不打一處來,白眼球都快翻出來了。多翻幾次,武定國覺得他會得白內障。

  ??“定國,你還是解釋解釋,你這兩個詞到底是什麽含義吧,從你嘴裏蹦出來的新詞簡直太多了,我看,你得回家寫個武定國語錄才行,沒準能流芳千古。哈哈哈。”

  ??太子給武定國開了一個小玩笑,算是緩和了一下剛才唐行造成的尷尬氣氛。見太子開口詢問,武定國也不好再賣關子了。於是開口解釋說:

  ??“這個所謂的‘搞*基建’實際上,就是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的意思。這麽說吧,就是官府組織大家修橋修路修堤壩,這些就是基礎設施建設。也就是搞*基建。比如說,官府出資,組織大家來修路,修橋,這樣以工代賑就能夠實現。”

  ??武定國這麽一番解釋,大家聽懂了,其實和修堤壩一個意思,隻不過武定國這裏說的是修建道路,修橋之類的東西。那麽問題來了,如今賑災,消耗了大量的銀錢和糧食,官府現在手裏的錢糧,其實並沒有辦法支撐起這麽多人的以工代賑。

  ??這個問題,很快就被史習焜給提了出來,畢竟他長期待在臨時指揮部裏麵,對官府現在有多少錢糧,那是了然於胸的。

  ??而武定國卻隻是簡單的說了一句:“沒有錢,咱們可以借呀。”

  ??借錢,武定國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卻給了其他幾個人深深的震撼。借錢,向誰借錢?借給誰?難不成武定國是想,讓瀟湘省官府找其他省官府借錢嗎?那還不如直接由朝廷撥款來的直接,而且量更足。

  ??武定國看著他們的表情就知道他們陷入了死胡同了。自古以來,官府向來都是大家長的角色,需要用錢,什麽時候借過?直接拿來就好了。把富商按個罪名,然後抄家,不就有錢了。從來都是把富商當肥豬養的,曆朝曆代無一不是如此。

  ??“各位,其實賑災銀我們花出去了,並沒有消失,而是流入到了各種商人手裏,比如糧商,藥商,他們用手中的物資換取了大量的銀錢,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向他們借錢,把錢給再投入到建設中間去。”

  ??“可是,如果按照你這樣的說法,就好像是強行由官府攤派給每個商人一樣,這樣商人們哪裏會願意呢?而且,你到時候又拿什麽去還上這些錢呢?”

  ??楊升家庭頗有家資,如果按照武定國這麽去做,他們家肯定跑不掉,一定會被官府借錢的。這樣一來,可就關係他的身家性命了,要知道,武定國可是和史習焜一起,在史嵐清身邊工作的。

  ??“嗬嗬,楊兄,不必擔心,其實官府借錢反倒是很容易還上。官府每年的稅收,就可以作為抵押物。這是看得見的收入,我想每個商人若是知道官府每年拿出一點稅收還錢,沒有人會擔心官府不還錢吧。而且,我還有另一個讓商人們十分垂涎的方法。那就是——鹽引。”

  ??武定國這話一出,大家都明白了。尤其是鹽引這東西,大家簡直太熟悉了。早在史嵐清跟著當今聖上打天下的時候,就用過鹽引換軍糧的說法。當時的做法是,讓糧商把軍糧送到指定地點,然後史嵐清也不給錢,而是給他們一些鹽引,讓這些糧商去沿海一帶或者川府鹽井,憑鹽引,領取食鹽。

  ??因為鹽鐵,是官府專賣的東西。所以史嵐清當時這一個舉措,很大程度減輕了大軍的後勤負擔。因此鹽引之法,流傳開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