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125. 天地通訊社
作者:馬桑嵐埡      更新:2021-08-07 14:57      字數:3528
  簡單了解了一下觀塘綜合體建設的情況,見到進度很快,質量也不錯,林耀祖就來到了附近的天地傳媒。

  ??朱麗葉還是在負責整體的運作...誰叫林耀祖擔任著董事長卻不管具體事務呢。

  ??總裁辦公室,朱莉葉與林耀祖正聊著,她說道:“天地通訊社已經在日韓、東南亞、歐美澳、中東都設立了分社,架子已經搭起來了...”

  ??派駐海外的人員超過了1000人,算是以港島為主幹,結合當地傳媒,構建起來一張遍布全球的新聞網絡。

  ??“旗下並購的各國媒體超過了200家,包括報紙、電視台、電台、出版社等等,新聞收集及傳播速度得到了保證...”

  ??朱麗葉很自豪地說道,要知道各國的法律不同,要得到當地傳媒支持和合作很不容易...好在,資本可以影響到很多方麵...

  ??短短時間裏,天地通訊社已經進入到了數十個國家,成功躋身於世界主流新聞社的梯隊,甚至對於一些國家的政經界開始產生影響。

  ??相對而言,港島本部的發展更加快速,《天地日報》早就突破了日銷百萬的目標,其中在港島有近30萬份,日韓發行20多萬份...

  ??東南亞國家裏,《天地日報》很受歡迎,僅在星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就銷售了40多萬份,整個東南亞超過了60萬份...

  ??歐洲、美國、澳洲、中東...雖然讀者多為華裔,但還是銷售了超過15萬份...

  ??能夠將報紙銷往各國,還得感謝航空業的發達,否則,報紙根本無法及時送達讀者手裏。這裏麵,海外分社也付出了很大努力。

  ??“為了增加影響力,我們還專門發行航空版供各航空公司使用,甚至還提供給跨國海運公司...”

  ??朱麗葉說道,為了增加銷售量,擴大核心報刊影響,傳媒公司是挖空了腦袋想辦法...

  ??目前為止,《天地日報》已經成為港島發行量最大、陣容規模第一的大報,連帶著旗下的其它報紙、期刊也水漲船高。

  ??除了《天地日報》之外,《信報》也在港島聲名鵲起,它的風格嚴謹,特別對於經濟分析、金融個案、馬經,非常專業。

  ??這點特別對了港島讀者胃口,不管什麽人隻要聊天,絕對離不開股市、跑馬...港島人養成了很重的賭性,由此可見一斑。

  ??“今年,計劃將歐洲、美洲、澳洲的報紙在當地出版,增加除中英文版之外的語言版本...”

  ??朱麗葉雄心勃勃地說道,“因為各地情況不同,推出更符合地域特色的報紙,會更受歡迎。”

  ??林耀祖不由得有點驚異,看來朱麗葉在實踐中也看到了細分市場、深耕市場的好處...《亞洲華爾街日報》就是這麽做的。

  ??不過,要輪到這份美國報紙出現在港島,還得要幾年時間...而朱麗葉已經開始布局實施了,走到了前麵。

  ??“不錯,你的思路很對...落地新聞最重要的就是要引起當地人關注,堅持下去,《天地日報》一定會發展的很好。”

  ??林耀祖不吝表揚,會思考的人才會做好事情,正是因為善於把握機會跟爭取機會,今年投入巨大的天地傳媒居然是盈利的。

  ??就連免費的《天地商情報》、《俚巷報》都是盈利的...報紙是不要錢,刊登廣告要錢呢。

  ??為此,天地傳媒專門成立了廣告公司,為旗下報刊雜誌提供幫助...

  ??根據統計,《今日娛樂報》、《亞視月刊》、《時尚麗影》、《男人裝》單個廣告收益最高。

  ??而《天地日報》的廣告總收益達到了驚人的1.5億港幣!

  ??天地傳媒僅是報刊廣告費全年就收取了2.5億港幣之多,連帶著報刊本身盈利,超過了5億港幣。

  ??“出版社為教育係統、政府係統出版印刷產品,也是盈利豐厚...投入新設備以後,印刷品毛利率提高了30%...”

  ??朱麗葉對於數據記憶力很強,“澳洲天地傳媒經過整頓,業績有所上升,報紙發行量提高了30%,幾乎覆蓋了全國。”

  ??澳洲公司的電視網也開始通過並購發展到了數十家,“基本上,可以躋身於前五名...”

  ??不過澳洲人口不多,朱麗葉已經考慮通過澳洲公司將業務延伸到新西蘭、巴布亞新幾內亞...

  ??一些跟澳洲離得很近的國家,都成為了澳洲公司的目標...前提是,必須有價值。

  ??“現在金澳電視網開始跟亞洲電視台互換節目,包括電台節目...那邊有一些娛樂綜藝還是不錯的。”

  ??朱麗葉補充道,節目互換是必須要的,因為港府在發出牌照時就有英語節目的時間要求。

  ??林耀祖提醒道:“也可以學習下電視自製節目的方法,比如電視劇的製作,不得不說,港島還真是剛起步啊...”

  ??其實亞洲電視台已經在努力探索了,不過通常8集左右的電視劇集讓林耀祖吐槽不已。

  ??“編導隊伍要加強才行,沒有好的編劇,出不了好劇集...問問黃夕照,看看有幾個編導在,都找過來聊聊吧...”

  ??林耀祖說道,他知道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沒想過直接提供什麽幫助,但是開拓思路沒問題吧?有的時候就是一張紙隔著,一旦捅破了就會徹底豁然開朗...沒有什麽玄乎的,就這麽簡單。

  ??一會兒,辦公室裏就擠進來滿滿一屋人,林耀祖一看不行就安排轉移到會議室。

  ??看著人頭攢動的滿滿一屋子人,林耀祖心裏也有了點期盼,就用眼神示意黃夕照介紹一遍。

  ??當聽到麥當熊、李兆雄、屠永雄的名字,林耀祖點點頭,曾經亞視碾壓TVB的亞視三雄還在籃子裏,很好...

  ??雖然麥當熊、屠永雄還比較年輕,但有什麽關係呢?誰不是在磨練中成長起來的?

  ??後來聽到了蕭笙、蕭若元的名字,臉上的笑容更盛了...這裏麵的幾個家夥,不僅能編劇、導演、監製作品,還能參演...

  ??與王天林齊名的蕭笙,被譽為港島電視界的“胖瘦頭陀”,因為王天林比較胖一點,而蕭笙呢很瘦。

  ??而那個從小習武,一生都視黃夕照為師傅的徐小明,竟然也在人群裏,雖顯得還很稚嫩但是精氣神很足。

  ??林耀祖知道比能言善侃在座的許多人都強過自己,也不廢話,直接開啟頭腦風暴模式。

  ??他先舉例之前的一部劇集說起,從人物設計、故事編排、矛盾衝突、支線構思、整體推進...一部短短8集的劇情劇集,硬生生地被他擴展到20集以上...

  ??“大家看看,這樣雖然劇情偏長一些,但是故事更加豐滿,演員也能從中更好表現人物...”林耀祖笑道,“過去大家總擔心費用不夠,現在還擔心什麽呢?”

  ??滿屋子的人都在思考著,以港島電視製作習慣,每部戲能有幾萬塊預算算是好的了。聽林耀祖的意思,以後預算會放開一些,那麽...

  ??黃夕照接話道:“編寫長劇雖然沒有什麽經驗,但是可以幾個人組成小組來做,沒人編寫擅長部分,然後組合起來...”

  ??大家都若有所思地點頭,這不妨是個辦法...其實不少人也是平時寫一些碎片,到需要用的時候拿來添加到劇本裏。

  ??如果是好幾個人一起來寫,而且都是自己擅長的方麵,效率不僅更高,估計劇本會更完善。

  ??看著開始討論起來的眾人,林耀祖心裏好笑:“好萊塢的編劇室都是集體創作的多,要不怎麽稱為工業流水線?”

  ??要保持競爭力,持續的創新能力必不可少,但是別忘了支持發展的還有穩定的低層思維,最短的板子決定桶子裝水的總量!

  ??在林耀祖看來,亞視的大才們更應該成為點子選手,出創意跟思路,由其他人集體完善才是最佳搭檔。

  ??要不然,人才的使用就是一種浪費!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