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102.應天書院,“民貴君輕”
作者:仙者之魚      更新:2021-08-05 17:20      字數:4110
  祝澤泉帶著陳潁一同到了應天府書院,祝家在開封府,應天府書院在應天府,這次是正逢中秋,再加上他本想安排陳潁和他孫女兒接觸,這才在開封停留了許久。

  ??如今孫女兒去了家廟,不情願見陳潁,他也不好強求,萬一留了個壞印象就更加麻煩了。便帶了陳潁前往應天府書院。

  ??應天府書院位於應天府睢陽商丘古城湖畔,書院坐北朝南,三麵環水,另一麵緊鄰著古城城郭,整體看去莊嚴巍峨,給人一種沉穩厚重之感。

  ??掀開馬車簾布,陳潁隔湖望著眼前這座古色古香,大氣磅礴的建築,心中無比激動,這便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的“應天書院”,有著“宋朝興學,始於商丘”之譽的應天書院。

  ??湖畔上有一座拱橋,連接著書院與對岸,此橋名作狀元橋。駛過狀元橋便到了書院大門前,馬車停在書院門前,陳潁隨著祝澤泉一同下了馬車。

  ??祝澤泉笑道:“陳小子,方才我們經過的那橋便是狀元橋,眼前這就是書院了,你覺得如何?”

  ??陳潁答道:“莊嚴沉穩,大氣磅礴,觀之便讓人心中升起肅穆莊重之感,不愧是曆代文人推崇的讀書聖地。”

  ??“既然你覺得這麽好,要不就留在這裏讀書,那什麽遊學真的沒什麽意義,不但浪費時間,還讓你無法靜心讀書。”

  ??陳潁無奈一笑,這一路上祝老爺子可沒少跟他念叨這個,一副不勸服他不罷休的勢頭。雖然遊學的決定是不會更改的,但祝老爺子的這份心意陳潁還是無比感激的,若不是真心將陳潁當作是自己的後輩想好好栽培,誰會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嘮叨這些呢。

  ??“老爺子,真的很感謝您對我的這番心意,但遊學我是必須要去的,您就別念叨了,我答應您最後留出一整年到您這裏來靜心讀書,這樣行嗎?”

  ??祝澤泉拂著胡須笑道:“這可是陳小子你自己說的,可別賴賬,答應了一年,隻許多不許少。”

  ??“行,是我答應的,老爺子您就放心罷。”

  ??書院布局由南向北依次是影壁、牌樓、大門,陳潁跟著祝澤泉進了應天府書院的大門,迎麵看到一排屋舍,祝老爺子給陳潁介紹這是前講堂,一般書院都隻有一個講堂位於書院的最中心處,但應天府書院還多了一個前講堂,這裏是供院外來客與書院中的學子、講師交流探討學問的地方。

  ??前講堂兩邊有著東西兩道側門,再往北是明倫堂以及兩側的東西配房,明倫堂也就是應天府書院真正的講堂,講師、博士們給學子講學之地,兩側的配房便是學子們住宿自修之地,也叫作齋舍。

  ??繼續往北是學院的藏書樓以及東西側門,再後麵還有饌堂,也就是食堂,是學子們用膳的地方,我們在小說或者電視劇裏看到古代學子吃飯時管飯食叫做堂饌、堂食,便是原於此處。

  ??再後麵還有教官宅、崇聖殿、魁星樓等諸多建築,便不一一闡述了。祝澤泉帶著陳潁徑直到了他的住處,進門陳潁便見到一年輕學子正在整理書籍,見到有人進來,抬頭查看,陳潁才發現此人正是院試時與他有過一段淵源的開封府“雲成公子”徐雲成。

  ??“老師,您回來了。”

  ??徐雲成見到祝澤泉,連忙上前見禮。

  ??“徐兄,別來無恙啊。”

  ??聽到有人與他打招呼招呼,徐雲成才發現祝澤泉身後的陳潁,一時間愣在原地,呆呆地看著。

  ??時隔兩個月,陳潁再次見到徐雲成,發現他有了很大的變化。當然不是指容貌外表上的變化,而是他身上的氣質以及給人的感官有了很大變化。之前陳潁見到的徐雲成,臉上時常掛著標準式的微笑,行動不急不徐,風輕雲淡,讓人第一眼就覺得這應該是一位翩翩佳公子,但第一眼之後,陳潁與他稍作接觸,就會發現很假,他的笑和淡然給人一種很飄虛,很不真實的感覺;而現在的徐雲成,看上去就是一個很普通的書生,臉上沒有了那招牌式的微笑,變得嚴肅認真,但陳潁卻覺得這樣的他才是真實的他,也明白了為何在董淳和他的謀劃敗露後,依然有人願意與他結交。

  ??徐雲成見到陳潁,先是愣住,又羞愧地低下了頭,他沒想到陳潁會跟著祝澤泉一同到來。

  ??“陳公子,以前的事情,是我做錯了,多有得罪還請陳公子諒解。”

  ??陳潁見他這副樣子,開口道:

  ??“徐兄,你的道歉我收下了,以前的事就不用再提了,如今你也算是求仁得仁,望你今後好生跟著老爺子讀書學習,過去的事情便讓它過去,今後莫要再走歧路便是了。”

  ??徐雲成恭敬一禮道:“多謝陳公子指點,雲成定然銘記於心。”

  ??祝澤泉笑道:“你們這也算是不打不相識了,如今再相逢,一笑泯恩仇,再好不過了。

  ??陳小子,那就讓成雲帶你先去書院各處看看,晚間再來我這裏用膳。”

  ??陳潁笑道:“那就麻煩徐兄了。”

  ??“陳公子客氣了,這邊請。”

  ??陳潁跟著徐雲成出了祝澤泉的院子,開口道:

  ??“徐兄,你能不能別叫我陳公子了,這麽客氣怪別扭的,就叫我名字便是。”

  ??徐雲成擺手道:“不妥不妥,豈可直呼姓名,太過不敬了,不知陳公子可有表字?”

  ??陳潁道:“我雖已有了秀才功名,但是家外祖道我年紀尚小,便還不曾賜下表字。”

  ??徐雲成道:“那我還是叫你陳兄弟罷。”

  ??陳潁道:“那就依徐兄之言。對了,方才我聽祝老爺子喚你‘成雲’,不知這是?”

  ??徐雲成像是回憶起了什麽,釋然笑道:

  ??“‘成雲’是老師賜予我的表字。老師說我名雲成,以往的富貴、名氣正好比雲匯聚而成,虛幻、一觸即散,便給我取字為‘成雲’,意為過往一切皆成雲消散,讓我忘掉過去,重新開始。正如陳兄弟你剛才勸我的那番話。”

  ??陳潁拍手道:“好字,祝老爺子這‘成雲’二字取得頗妙。

  ??其實犯錯並不是可怕的事情,我也經常犯錯,隻有犯了錯才知道什麽能做什麽不能做,也便成長了。但可怕的是同樣的錯誤犯了第二次,甚至三次、四次、五次,最後就變成習慣,變成本性了。

  ??徐兄,我想祝老爺子不是想讓你引以為戒,時時反省自己,不然最終不管是‘雲成’還是‘成雲’,都是一場空。”

  ??徐雲成拱手作揖,感激道:“陳兄弟一語驚醒夢中人,雲成感激不盡,還請受我一拜。”

  ??陳潁連忙讓開,擺手道:“徐兄不必客氣,我不過是站在局外看得透徹些,相信就算沒有我,徐兄用不了多久也會悟到的。”

  ??陳潁決定先去看看明倫殿,同徐雲成一道來到明倫殿時,裏麵正在講學,二人便停在殿外。

  ??陳潁問道:“徐兄,這裏麵講的是什麽課,怎麽倒像是在辯論?”

  ??徐雲成道:“陳兄弟果然慧眼,這的確是在辯論,平時上課都是在課室之內,這正殿是用來讓大家交流讀書心得的,有時候也有博士來此出題考較學子。想來現在便是有博士出了題目讓大家討論。”

  ??也不知道古代的辯論賽和現代的有什麽不同,激烈起來會不會口水噴對方一臉,會不會罵人甚至動手,陳潁十分好奇,便打算留下聽聽,二人便立於殿外,凝神細聽。

  ??聽了一會兒之後,陳潁搞明白了裏麵是在討論君與民的關係。

  ??有人提出《孟子·盡心下》中的那句經典之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

  ??還有人引出一句“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來解釋君民關係,這句話出自《論語·顏淵》,表達的是儒家“民貴君輕”、“國以民為本”的思想主張。

  ??陳潁在殿外殿內諸多學子紛紛引經據典,討論地好不熱烈,但所有的聲音都是在說“民貴君輕”。

  ??陳潁覺得這句話應該沒什麽好辯論的,讀過書的人想必都知道儒家“民貴君輕”的思想,殿內這些人能進入應天府書院,其中總不會有人反著來,覺得“君貴民輕”罷。若是觀點都一致的話,還有什麽可辯的。

  ??辯論的確沒有展開,但結果卻出乎了陳潁所料,殿裏麵的諸多學子方才還互相交談,引經據典說著民之於國家的重要性,結果等到教習回來提問,殿內卻是鴉雀無聲,沒有一個人站起來將討論時的話說出來。

  ??等了好一會兒沒人作答,堂上的博士便開始點人,然而被點到的人皆是含糊其辭,隻說民之於國家如何,或者隻說君主的重要性,與方才討論時的滔滔不絕判若兩人。

  ??陳潁又聽了一會兒,失望地離開了。

  ??見了這樣一堂課,陳潁也沒了興致再逛,便讓徐雲成帶他回了祝老爺子的院子裏。

  ??很快陳潁也釋然了,官學裏麵的學子諱言慎行,這種情況他早就設想到了,再怎麽說這裏也是官學,那些博士都是有官身的人,這些學子自然不敢堂而皇之的再博士麵前大談“君輕”之說,就像後世的學生,老師不在時可能整個班都興致勃勃地吐槽老師,批判校長,但老師一來,紛紛閉口不言,化身乖寶寶,好學生。

  ??這也是陳潁為何不願意答應祝老爺子一直留在這裏讀書,一定要去遊學的原因了。

  ??隻是陳潁沒想到學習儒家思想的學子居然不敢將“民貴君輕”堂堂正正地說出口,實在是有些諷刺。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