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南下、北上謀劃
作者:可憐的貓      更新:2022-04-26 17:08      字數:2157
  阿巴泰眼神陡然一凝,葉臣所說的睿親王和豫親王他如何不知,正是這兩白旗的旗主多爾袞和多鐸。

  他這兩個兄弟,一個為人陰毒狡詐,一個跋扈暴虐,他們兩白旗實力也頗為強大,在這大清國權柄甚重。這二人一直隱隱於黃台吉對抗的苗頭,就算是這樣黃台吉也隻能暗地裏削弱打壓他們兩白旗,不敢真正的下殺手。

  他阿巴泰雖然備受器重,為奉命大將軍征討明國,但是在這兩人麵前還是遠遠不夠看的。

  阿巴泰本為努爾哈赤第七子,平日裏戰功卓著,但由於是側妃所生,一直收到輕視和侮辱,得不到公平的封賞和待遇。

  黃台吉稱帝後,多爾袞和多鐸這些人年歲少的人都晉封為親王,隻有他阿巴泰還隻是個貝勒,連個郡王都撈不到。隻在他的貝勒封號上加了一個饒餘的美號,以示差異。

  這一次入邊,滿洲各部都爭破了頭要搶著入關的名額,為了什麽?不就是為了人口和財貨,增強自己的實力。眼下兩白旗受損不小,他們本就有了怨言,再去征調他們打仗,恐怕這些人會鬧出動靜來。

  他們是強盜,此次入關為了搶錢搶糧,再度折損兵力自然不值當。

  聽說兗州之戰鑲白旗損失最大,阿巴泰犯了難,這鑲白旗旗主是多鐸,這位爺可不是不好惹,再折損他的兵馬丁口,將來自己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思前想後,阿巴泰最後決定了:“ 由揚武大將軍圖爾格帶領的兩白旗這一路不動,就地在莒州休整,看守擄獲的人口和錢糧。”

  而由他調遣各旗各部兵馬,清點糧草兵器軍械,由沂州出發伺機南下,進軍徐州。

  ……

  清軍在海州敗退,小袁營在董君巧和袁正倫的帶領下大獲全勝,繳獲一批不菲的糧草和錢貨。遠在宿遷的小袁營掌家袁時中大為振奮,立刻攜帶小袁營主力和後營家眷老小北上。

  小袁營浩浩蕩蕩沿著沐河邊北上,引得各地的震動和注意。

  小袁營在中原就是一股不小的流寇勢力,曾於李羅聯軍合圍攻打開封城。小袁營實力飄忽不定,有時人馬十幾萬,有時人馬幾萬,人馬的多少全靠平日的打糧多少決定,打糧多了這收攏的人馬自然就多。

  自去年入冬起小袁營實力不斷消減,現在計有一萬步卒,五千馬兵,算上其他饑民和後營家眷,小袁營共計有五萬餘人。

  五萬人北上,想不引起人注意都難。

  小袁營大隊人馬經過幾日珊珊北上前行,這一日終於來到了沐河邊附近的望海樓。在這裏與董君巧和袁正倫的打糧兵馬匯合。

  小袁營主營大帳之內,袁時中正為董君巧和袁正倫大擺慶功宴。

  主帳上首坐著小袁營老掌家袁時中,這個河南滑縣出身造反的漢子,雖然此時坐擁數萬部署,但沒有絲毫的梟雄豪傑風範。

  袁時中滿臉的不修邊幅,頭發胡子亂糟糟的,麵容幹枯黑黝,身材倒是魁梧,大手大腳。身上穿著也不是什麽綾羅綢緞,而是披了一件羊毛襖。袁時中的樣貌穿著氣質,放在人堆裏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唯唯諾諾,摳手摳腳腳的老漢農夫。

  營帳內氣氛熱烈,各個掌家不斷敬酒恭賀董君巧和袁正倫,吹捧得連董君巧俏臉紅暈,有些飄飄然起來,更別提袁正倫了。

  袁時中粗聲叫道:“小七,正倫呐,恁們二人可立下大功勞呐,這北邊韃子入寇各地的官軍嚇得褲子都尿了,恁們偏偏能打下硬仗,打敗了韃子,可真是給俺們小袁營長臉呐,以後看還有誰敢小瞧俺們小袁營?”

  “袁爺說得中著咧,以這回俺們小袁營真是長了臉嘞。”

  “這一仗傳揚出去,俺們小袁營肯定能招攬更多的人馬,實力大漲,將來說不定還和那李瞎子和羅曹操扳一扳手腕呢。”

  說到這賬內眾掌家門都憧憬著大笑起來,說起來他們小袁營對李羅聯軍可是憋著不少怨氣。當時他們和李羅聯軍合營,作為攻打開封的前鋒,罪沒少受,好處沒撈到多少,反而被李羅聯軍呼來喝去,受盡了憋屈。

  他們小袁營突然分兵拔營,傳聞聽說李羅流賊那邊已對他們不滿,好在但是李羅聯軍主要攻打開封城,沒時間精力搭理他們小袁營。

  因此他們小袁營迫切需要增強實力,以求自保,不單是要對付官軍,將來還要防備與他們起事造反的義軍。

  董君巧突然插話,向袁時中問道:“掌盤子,我不明白為何好好的宿遷不待,你要帶著大家夥北上?說實話,這越往北走遇到的韃子越來越多,聽說沂州那邊可是有著韃子的主力,依我小袁營的實力,和韃子打些小仗可以,這打起大仗,我們小袁營絕對要輸。”

  袁時中聞言哈哈大笑起來:“小七說得有道理,不過俺北上也有自己的打算,一個是這韃子富得流油,在俺們大明境內燒殺擄掠,搶了俺們多少東西。趁著韃子驕狂,我們自然要時不時咬他一口,搶回俺們自己的東西。”

  “這二嘛,就是將來為我們小袁營做打算。俺當初起事是實在被逼得活下去了,現在俺管著數萬的人,得為這些兄弟,這些兄弟的父母妻兒們做打算。”

  董君巧心頭一晃,不由站起身來,凝目緊盯著袁時中問道:“掌盤子,你是不是又打著歸順朝廷的打算了?”

  袁時中撓了撓亂糟糟的頭發,神色出現尷尬隨後恢複自然道:“俺們小袁營自然是要歸順朝廷的,也是為了俺們小袁營謀個前程,光宗耀祖不是?”

  董君巧憤憤坐了回去,自家掌家的她自然知道袁時中的心思,袁時中有一些愚忠,特別是功名心很熱切,平日裏一直嚷嚷就是當流賊不長久,將來被人戳脊梁骨,所以一直盤算著歸順朝廷。

  董君巧不一樣了,她看不慣這昏聵無能的朝廷,歸順這樣的朝廷有什麽前途可言?這朝廷已經不行了,就應該扯旗造反另換一個朝廷,就應當像李闖王那樣。

  但她是個重情重義的人,她是小袁營的人,小袁營就是她的家,袁時中更是待她如親生女兒一般,她怎麽可能輕易拋棄小袁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