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調兵
作者:可憐的貓      更新:2022-04-26 17:08      字數:1652
  聽說是明國流寇,阿巴泰上了心,因為他想起了他臨出征時,皇上對他的殷殷囑托:“如遇流寇,宜雲爾等見明政紊亂,激而成變。我國來征,亦正為此。以善言撫諭之。申戒士卒,勿誤殺彼一二人,致與交惡。如彼欲遣使見朕,即攜其使來,或有奏朕之書,爾等即許轉達,齎書來奏。”

  皇上對他的囑托意思很簡單直白,吩咐他入邊之後如果遇到明國流寇,不可與他們交戰,而是要與他們譴使修好,結為盟友,共同攻打明廷。

  事實上,清國內早已有人對這明國的流寇關注上了,崇禎六年,黃台吉長子豪格就曾提出聯絡明國流賊,內外夾擊明軍的策略。

  鬆錦大戰後明朝野戰精銳盡喪,清國之中不少人泛起了南下入關,奪取漢人花花江山的心思。尤其是二韃子,對在奪取中原這件事上,二韃子比真韃子更著急。

  李國翰、佟圖賴、祖澤潤、祖可法、張存仁在鬆錦大戰剛剛結束的時候,就上書皇太極,遼東明軍主力已被大清殲滅,中原明軍主力已被流賊殲滅,奪取天下的時機要到了。

  但是此時的條件還稱不上成熟,有許多對清軍不利的因素。鬆錦大戰清軍也受創不輕,急需要修整補充兵員,加上明國朝廷仍在,山海關有吳三桂等明軍死守,顯然入住中原的時機未到。

  所以黃台吉對李國翰等人的回複是:“爾等建議,直取燕京,朕意以為不可。取燕京如伐大樹,須先從兩邊削斫,則大樹自撲。朕今不取關外四城,豈能即克山海?今明國精兵已盡,我兵四圍縱略,彼國勢日衰,我兵力日強,從此燕京可得矣。”

  黃台吉主要的戰略規劃是掠奪人畜,增強自身實力,繼續削弱明朝,蠶食明軍在關外的據點,為最後的致命一擊做準備。

  最後一點就是聯絡流賊,內外夾攻明朝。

  此時的黃台吉已經意識到:“以朕度之,明有必亡之兆。何以言之?彼流寇內訌,土賊蜂起,或百萬,或三四十萬,攻城掠地,莫可止遏。明所恃者惟祖大壽之兵,並錦州、鬆山之兵,及洪承疇所領各省援兵耳,今皆敗亡已盡,即有召募新兵,亦僅可充數,安能拒戰?明之將卒,豈但不能敵我,反自行剽掠,自殘人民,行賂朝臣,詐為己功;朝臣專尚奸讒,蔽主耳目,私納賄賂,罰及無罪,賞及無功。以此觀之,明之必亡昭然矣。”

  黃台吉判斷,流寇是明朝國內的一支重要力量,對於明朝的滅亡會起到關鍵的作用。

  阿巴泰有些為難起來,依他的性格不就是明國個把流寇,剿滅了幹淨就是,但是臨行前皇上有對他很是囑咐,他不得不聽呐。

  阿巴泰本身就不是莽夫,若是沒有謀略和勇力,黃台吉怎麽會放心將十萬大軍的指揮權交予他,曆史上的阿巴泰具有不俗的謀略和眼光。

  阿巴泰主意已定,暫且也不要與這支明國流寇交戰,派人接觸下最好。

  接著他又想起了什麽,出聲問道:“揚武大將軍圖爾格和準塔人呢,他們二人現在何處?”

  話音剛落,一清將站出回道:“稟大將軍,圖爾格大人現率軍在莒州修整。”

  阿巴泰大手一揮道:“傳令給圖爾格,讓他率軍到沂州與我主力大軍匯合。”

  眾將都吃了一驚,鑲紅旗固山額真葉臣忍不住問道:“大將軍,緊急調動兩敗旗兵馬非同小可,我十萬大軍匯聚沂州,不知要作何動向?”

  阿巴泰環視眾將,麵孔陡然陰冷,眼神刁毒,緩緩吐氣開聲道:“我大清徐州、兗州之敗絕不能這麽算,匯集大軍隻有一事,那就是殲滅明將陳諾之兵,陳諾此人不除,將來必為我大清南下入關之禍害。”

  葉臣一聽瞬間急了,他連忙勸諫道:“大將軍三思啊,眼下我大軍回軍在即,順利將繳獲的財物人口和牲畜運往關外才是最主要的,這個關頭不可圖生變故。”

  “我大軍入邊日久,已近半年,現在氣候漸暖,繼續在明國腹地拖延,恐怕會對我大軍影響我大軍戰力。”

  “更何況……”

  葉臣欲言又止,阿巴泰察覺到了,喝問道道:“更何況什麽?怎麽不說話了?”

  葉臣咬牙道:“更何況,調遣兩白旗人馬作戰,就算是圖爾格大人答應,奴才也怕這兩白旗的將領和勇士們有意見,不欲前往沂州。”

  阿巴泰哼聲道:“哦?這幫子奴才打了場敗仗就膽怯了,就敢不聽本大將軍的號令了?”

  葉臣走到阿巴泰身前,附耳小聲提醒道:“倘若再折損兩白旗人馬,大將軍,奴才是怕睿親王和豫親王兩位王爺有意見呐,將來大將軍您不好交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