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崇禎元年
作者:淮南王劉安      更新:2021-08-03 07:54      字數:5301
  天啟七年八月

  ??朱由檢的父親明光宗是皇祖父明神宗所厭的太子,母親又是太子所薄的婢妾,幼年並不幸福。五歲時,其母劉氏得罪,被其父下令杖殺,朱由檢交由庶母西李撫養。數年後西李生了女兒,照管不過來,改由另一庶母東李撫養至成人。於1622年被哥哥朱由校冊封為信王。

  ??明朝體製中藩王是被做為皇位的競爭者看待,成年後的藩王要立刻離京去自己的封地,以免留在京城成為皇位的威脅,由於朱由檢被封王之時隻有12歲,加之其兄天啟帝比較喜歡他,不肯讓他離開自己去封地,又因為天啟帝一直沒有子嗣,需要有近親留在身邊以備不測,所以信王一直留在京師沒有離開。

  ??明熹宗於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死後,由於沒有子嗣,他受遺命於同月丁巳日繼承皇位,時年十六歲。第二年改年號為“崇禎”。

  ??朱由檢初入內廷之夜,身邊沒有隨從,內苑的守衛都是魏忠賢的人,他內心十分恐慌,可是表現的卻非常冷靜,當宮內侍奉上糕點時,他問是否可以將食物分賜給宿衛,內待回稟,陛下已是天子,臣屬唯命是聽而已。於是朱由檢命侍衛們分食糕點,自己則和他們圍坐在一起,閑話家常,待衛們都非常感動,朱由檢也漸漸放下心來。

  ??崇禎帝的母親,宮裏稱作劉嬪。朱由檢做了皇帝,命畫師照一老宮女所述,製做了劉嬪的像。像畫成,在隆重儀仗導引下,由正陽門經大明門,穿承天門過端門,迎往皇宮。崇禎帝在午門前,跪迎已故母親的畫像。崇禎帝見到母親畫像,往事回憶,思緒萬千,悲痛欲絕,淚如泉湧

  ??“帝雨泣,六宮皆泣。”

  ??朱由檢迎進母親畫像,懸掛在宮中。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幼年喪母對他的傷害至深。

  ??天啟帝龍馭上賓,給祟禎帝留下了一個動蕩不安的朝局,還有一個尾大不掉的閹人。

  ??天啟七年時的魏忠賢正處於權力的頂點,他職位是東廠提督,司禮監秉筆,天啟六年,熹宗朱由校又加封他為上公,上公者,春秋中所言是太傅太師太保封出加一命,故稱上公九命,此時始有九千歲五百歲之稱。

  ??魏忠賢不甚識字,但憶記力很強,口才很好,言辭時而諂媚,時而犀利,長於隨機應變,八麵玲瓏,此時,經過六年的黨爭,東林黨已被徹底整垮,楊漣、左光鬥、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顧大章等六人,牽連進熊廷弼案中,投進監獄,拷打至死。廣寧潰敗之後,魏黨又殺熊廷弼,將他的親家禦史吳裕中杖打至死,又將尚書李宗延、張問達,侍郎公鼐等五十餘人撤職逐出,朝中東林之類為之一空。

  ??魏忠賢黨徒眾多,羽翼甚豐,閹官除王體乾等人外,還有李朝慶、王朝輔、孫進、王國泰、梁棟等三十餘人,做左右擁護。外廷文臣有崔呈秀、田吉、吳淳夫、李夔龍、倪文煥主謀議,稱為“五虎”;武臣則有田爾耕、許顯純、孫雲鶴、楊寰、崔應元主殺戮,稱為“五彪”。還有吏部尚書周應秋、太仆寺少卿曹欽程等人,稱為“十狗”。又有“十孩兒”、“四十孫”等名號。

  ??朝堂之外,地方官員將魏忠賢與孔子並論,興建生祠,每建一祠,多者用數十萬,少者也要數萬。生祠饗祀,按王公規格。

  ??魏忠賢看似權勢暄天,有篡逆之能,九千歲五百歲之稱,毫無人臣之禮,其實他的強大的表相流於浮誇,跟曆史上的權臣相比,他這個魏公一無開府之權,二無虎符在握,說到底隻是皇帝的家奴。

  ??他的頭銜林林總總,駭人聽聞,其實隻有司禮監秉筆,和東廠提督是幹貨。

  ??明朝廢丞相之設,以內閣大學士輔助天子處理朝政,內閣中的首輔大學士稱閣老,轉呈於內閣的奏折稱題本,首輔在閱罷各部呈上的題本之後,會用一張小紙條粘於題本,簽上處理意見,這稱為“票擬”,又稱“藍批”。

  ??票擬過的題本會由內閣轉呈皇帝,皇帝以朱批在票擬上勾圈,就算是同意了內閣的意見,然而皇帝一般僅批示重要的幾本,其餘的題本會送去司禮監,由司禮監秉筆太監代批。批完紅的題本就會照發六部,等同於聖意。

  ??皇帝將票擬之權交給內閣,將批紅之權交於司禮監,目的是讓他們相互牽製,自己則始終駕馭全局。

  ??魏忠賢另一個實權職位是東廠提督,這個名頭比司禮監秉筆還要響亮,他得勢之時,內閣大學士大學士黃立極、施鳳來、張瑞圖在起草聖旨時,必用“朕與廠臣”為口吻,將皇帝與東廠提督並列,這是前所未有的事。

  ??錦衣衛最早為朱元璋所設,前身是“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特令其掌管刑獄,賦予巡察緝捕之權,下設鎮撫司,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

  ??錦衣衛是世界上最早的特務機關,全權聽命於皇帝,獨立於三法司(大理寺,刑部,禦使台)之外,依明太祖所設計,開始可能隻是一個臨時機構,隻為了監控開國之初的那些功高蓋主的勳臣。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覺得常設錦衣衛這種法外的特務機關確實不太合適,於是下令焚毀錦衣衛刑具,所押囚犯轉交刑部審理;同時下令內外獄全部歸三法司審理,將錦衣衛廢除。

  ??朱棣在靖難之役中用武力非法推翻了建文帝政權,在南京自行登基,改元永樂,是為明成祖永樂皇帝。有明一代對永樂政權的合法性異議紛起。一方麵建文帝未死的流言不時出現,另一方麵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對新政權並不十分支持。而朱棣亦對朝廷大臣多不信任。

  ??朱棣為了監察百官,先是恢複了錦衣衛製度,並由北鎮撫司專門處理詔獄。同時又覺得宮外的錦衣衛使用起來並不是很方便,於是決定建立一個新的機構。在朱棣起兵的過程中,一些宦官和和尚出過很大力(如著名的鄭和、道衍),所以在他心目中,還是覺得宦官比較可靠。

  ??永樂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明成祖朱棣一反太祖不許重用宦官的禁令,決定內待為主導,設立一個“東緝事廠”即東廠。

  ??東廠的首領稱為東廠掌印太監也稱廠公或督主,是宦官中僅次於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第二號人物。通常以司禮監秉筆太監中位居第二、第三者擔任,其官銜全稱為“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簡稱“提督東廠”。

  ??東廠的職能是“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與錦衣衛均權勢”。職能上和錦衣衛有類同之處,但是錦衣衛的首領稱為指揮使(或指揮同知、指揮僉事),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很少由太監擔任。屬於外臣。

  ??而東廠首領是宦官,即內臣。總之東廠與錦衣衛一方是內臣,一方是外臣,皇帝有意讓他們互相牽製,相互監督。

  ??有意思的是東廠入內擺設有大幅嶽飛畫像,提醒東廠緹騎辦案毋枉毋縱。

  ??較之錦衣衛,東廠不僅在機構及人員配置上更加精幹合理,而且在偵緝行動上製訂了相當嚴密的製度。

  ??每月初一東廠都要集中布置當月的偵緝工作,廠役在東廠內抽簽決定所負責的地盤。東廠廠役的工作種類都有特殊的名稱。例如監視朝中各部官員會審大獄及錦衣衛拷訊罪犯者名為“聽記”,在各處地方官府訪緝者名為“坐記”,還有某位官員有何舉措,或某城門捕得要犯,胥吏記錄上報東廠者名為“打事件”。

  ??由於東廠的最高執事人員是皇帝身邊的內待,東廠的權勢很快就超過了錦衣衛,錦衣衛向皇帝報告要具疏上奏,東廠可口頭直達;皇帝還賦予東廠督主以監督錦衣衛人員的權力。東廠和錦衣衛的關係,逐漸由平級變成了上下級關係。在宦官權傾朝野的年代,錦衣衛指揮使見了東廠廠主甚至要下跪叩頭。

  ??明憲宗成化年間成立了一個新的內廷機構——西緝事廠。其勢力甚至超過了老前輩東廠,但因為過於驕橫跋扈,屢興大獄,弄得舉朝上下人心惶惶,僅成立5個月後就被撤銷,明憲宗在位時又恢複西廠。明武宗繼位後,大太監劉瑾掌權,宦官勢力再度興起,西廠複開,劉瑾倒台,武宗才下令撤銷西廠。西廠作為一個臨時產品,就這樣在曆史上永遠地消失了。

  ??錦衣衛,西廠,東廠,是明朝皇權繞過體製實現直接統治的工具,其權力毫無限製,其手段極其殘酷,興盛之時,發生過種種悚然聽聞的案件——

  ??京城四人於密室夜飲,一人酒酣耳熱,大罵魏忠賢,其餘三人不敢出聲。罵者話音未了,突有隸役數人衝入,捉四人麵見魏忠賢,魏下令將罵人者當場剝皮,另三人賞錢放回。生還者嚇得魂飛魄散,險成瘋疾。

  ??魏忠賢稱九千五百歲,又封上公,看似跟皇帝差不多了,卻又能如何?孰不知武宗時期掌控西廠的大太監劉瑾被民間稱為“立皇帝”,然而武宗要懲辦他時,隻是寫了一道手諭遞於宮門之外,劉瑾立刻被牽於西市,處以磔刑。

  ??天啟七年(1627)八月,天啟帝因為在太液池中墜水,得了肺炎,病至大漸時,便召五弟信王朱由檢入臥室,說“來,吾弟當為堯舜。”八月十一日,天啟駕崩於駕崩於乾清宮。信王朱由檢隨即(八月二十四日)登基。

  ??初登帝位的崇禎對於廠臣魏忠賢還是十分忌憚,九月初一,魏忠賢提出辭去東廠提督這一實權職位時,崇禎還假意挽留,溫言撫慰。而在十月初,他卻勒令閹黨中的要員兵部尚書崔程秀辭職。這一舉動是少年天子施放出的第一個信號。

  ??於是,許多官員聞風而動,攻擊的矛頭也開始直指魏忠賢。十月二十六日,嘉興貢生錢嘉征上疏,公開聲討魏忠賢的“十大罪狀”——“並帝、蔑後、弄兵、無君、克剝、無聖、濫爵、濫冒武功、建生祠、通關節。”崇禎帝把魏忠賢召入內廷,讓內官把奏書讀給他聽。

  ??魏忠賢驚懼不已,連連謝罪,而麵前的皇帝卻不置可否,似乎在玩味這位老奴的表情。

  ??此時的崇禎不再是信王,他已經完全適應了皇帝這個位置,要以主人的心態整治這個權勢熏天的刁奴了!

  ??魏忠賢隻好托病不朝,並上疏辭去爵位、誥券、田宅。崇禎則全部批準,此時朝中大臣皆知閹黨土崩在即,爭上彈章,列數魏忠賢的罪狀。崇禎先是拖了一段時間,見時機已到,就下旨洋洋灑灑的痛批魏忠賢

  ??“朕聞去惡務盡,馭世之大權;人臣無將,有位之炯戒。我國家明懸三尺,嚴懲大憨,典至重也。朕覽諸臣屢列逆惡魏忠賢罪狀,俱已洞悉。竊思先帝以左右微勞,稍假恩寵,忠賢不報國酬遇,專逞私植黨,盜弄國柄,擅作威福,難以枚舉,略數其概……”

  ??魏忠賢毫無反抗之力,得到貶配鳳陽的旨意後就匆匆起程,或許是習慣使然,他出發之時,居然廣攜禁旅,前呼後擁的隨從有一千人之多,他平日豢養的私家武士,身佩兵器,押著四十輛大車,蜂湧而動。

  ??崇禎由是大怒,立刻給兵部下旨,命錦衣衛將魏忠賢逮捕,所有隨從一律拘押,押回京師再行治罪。

  ??魏忠賢一行經由良鄉、涿州、新城、任丘、河間、獻縣,在十一月初六抵達阜城縣南關,在旅館中過夜。這時他已經得到消息皇帝派來逮捕他的官兵很快到來。他自知必死,唯恐落得酷刑,在半夜時分,懸梁自盡。

  ??崇禎聽說魏忠賢死了,恨猶未消,詔令將魏忠賢肢解,懸頭於河間府。將客氏鞭死於浣衣局。魏良卿、侯國興、客光先等都被處死,並暴屍街頭。首腦即斃,所謂魏氏閹黨也四散分崩。

  ??崇禎帝處置魏忠賢雷厲風行,也未株連大獄,表現了他的政治能力,不過究其實質,隻是主人處置了一個家奴,也算不得什麽了不起的行動,不過由於魏忠賢積怨太深,一時間朝中人人額手加慶,海內之民也鹹與稱快,對於少年英睿的天子,所有人都寄於莫大的希望,仿佛大明王朝即將勃然中興。

  ??剛處置完魏忠賢一黨,崇禎帝誌得意滿之際,司天監監正安以敬匆忙麵聖道“聖上,天命有變,天庭懿旨戰神無故降世,紫薇星暗淡,七殺、破軍、貪狼星君緊隨戰神其後下凡,‘殺、破、狼’格局已成,往後天下紛爭,動蕩不安,生民有難了!”。

  ??司禮監秉筆太監匆忙小步快跑前來傳報“皇上,皇上,大事不好,陝西巡撫喬應甲八百裏加急求援,陝西白水縣王二率饑民攻破澄城縣城,殺死縣令張鬥耀。又有陝西府穀縣王嘉胤集結一群饑民造反,王二聞知後,領軍北上,與王嘉胤會合,兩匪合流匪患已有五六萬人,皇上要早發兵鎮亂呀。”

  ??年方十八歲的崇禎帝朱由檢被接連而來的兩個噩耗亂了分寸,不斷後退跌坐於龍椅之上。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