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詞壓全樓
作者:餘線      更新:2020-03-22 00:29      字數:2203
  見著碰過頭的多麵狐,餘白在樓中繼續打轉,不一會兒看見了在三樓賣湯水的湯婆子、在四樓抱著長刀佇立的刀客、以及正在五樓和人談笑風生的俊俏書生。

  這三人分別正是當日夜間見過的蟲婆子、快刀樓七,以及花麵鼠。

  餘白行走之間,也被幾人給看見了,眾人雖然沒有直接打招呼,但麵上都點過頭,並無劍拔弩張之色。

  這是因為此次的城隍宴中,樓上樓下都有不少一看就不好惹的江湖人士,高門子弟。

  餘白甚至還在幾人身上隱隱瞧見了出塵或者非人的氣息。

  夜色濃重,但上有星空,下有燈展,潛郡城中的百姓渾然不知夜已深,直到三樓樓角處有銅鑼聲響。

  “砰砰砰!放炮咯、放炮咯!”有人吆喝呼喊著。聽見話聲,不少人走出來,或是探頭,或是俯身的看著三樓角落。

  餘白已經將四樓五樓走完,正好走下來在三樓閑逛著,他隻聽噓噓的聲音,有火繩燃燒的硝煙味出現,便聽得周遭的人鼓噪到:“要放了,要放了!”

  砰!陡地一聲爆炸,好似將整座城隍廟都轟的一震,有火丸從西北、東南兩樓角處衝天而起,飛射到十丈幾十丈,乃至百丈的高空,炸裂開來。

  一股火雨在天空中無聲的出現,緊接著就是雷鳴般的炸裂聲,席卷整座潛郡城。

  赤紅、赤黃、明綠、明藍、亮白的火花在天空中緩緩的落下,綻放出一簇簇耀眼的巨大花朵,籠罩天地。

  噗噗噗!三樓樓角處不斷的火丸從煙花炮仗中衝天而起,於百丈高空化作一枚枚華美的煙花。

  餘白站在樓上,眺望潛郡城,發覺每有煙花閃爍,整座城好似都白了一下,重回白日間的光景。

  眾人皆是如癡如醉的望著天上地下的景象,有目瞪口呆者,有扯聲嘶喊者,還有正襟危坐者,各自神色都被耀眼燦爛的煙花和巨大的炸裂聲混做一團,淹沒在微濃的硝煙味道之中。

  餘白瞅看了幾眼樓外,便回頭往樓內瞧去,想要看看城隍宴會上是否有動靜。

  他回頭往樓內看,發覺正有近十道目光和他一樣,都沒有欣賞煙火,而是觀察著樓內景象。

  這些目光應該就是今晚特意前來參與“城隍宴”的與會者了,餘白默默的將回頭看的幾人記了下。

  潛城的煙火聲大、光亮,人間難得一見,但約莫三十息後,便停了動靜。天地間再無耀眼奪目的火樹銀花,也沒有巨大的爆炸聲,重回寂靜,隻有燦爛的星漢和點點花燈繼續存在著,上下相應。

  樓外沒了煙火,樓中的賓客全都交談起來,聲音嗡嗡的。不多時,樓中有清冽的銅鍾聲敲響,有小廝喊到:“開宴!作詩相賀!”

  餘白走進樓中,發覺樓內掛了一根根紅繩,正有小廝仆人穿行在人群中,手上端著裁剪好的紙條,以及潤好墨汁的小筆,遞送給人群中的儒衫儒袍者。

  若有人想作詩文,便可取過紙筆,寫下自己的文章,然後係在樓內紅繩上,供往來的賓客鑒賞。

  若是有紅繩上的文章被賓客看著,賓客可以投出一枚割製過的銅錢,掛在紅繩上。

  文章所在紅繩上的銅錢數目越多,則該文章越是能吸引人的注意。等到數目過多,紅繩崩斷,銅錢灑落一地,則該篇文章立刻就會被列入頭三名的候選者。

  餘白旁觀著,發現寫詩文的不僅有讀書人,還有一些個提刀帶劍的武林中人,隻是這些人的水平堪憂,往往掛在紅繩上的壓根無人投擲銅錢。

  餘白本不打算參與這場盛會,但突地發現之前被他注意到的幾人,全都不約而同的寫了點東西,掛上去了。

  他心中暗道:“莫非寫了詩文的,才算是真正的與會者?”

  餘白環頭四顧了一番,樓中的人何止五六十,再加上仆人小廝,三層樓的總人數恐怕能超過三百。

  雖說今年的城隍宴多了如他這般的別有用心之人,但去年的城隍宴與會者絕對不可能隻有四十五人。

  餘白細思一番,也從路過的小廝手中取了張紙條,他回想了一下,準備隨便謄一首中規中矩的詩詞放上去。

  但餘白思來想去,突地意識到自己今生沒怎麽鑽研過詩詞,腦子中記得的隻有前世從課本上背下的古詩文。

  搜腸刮肚一番,他好歹記起一首有關上元節的,然後便在紙條上麵寫了起來。等寫完之後,又隨便找了個人少的地方,趕緊將紙條掛上去,立刻便溜走了。

  隻見紙條上所寫詩詞名為:《青玉案·元夕》。

  雖然紙條掛在偏僻的角落,但餘白自覺紙條上的詞威力驚人,饒是他今生新見過不少詩詞,也沒幾首能勝過它的。

  果不其然,等餘白寫完溜到一旁後,過了點時間,紅繩上掛著的紙條被一個過路的書生瞧見,口中發出輕咦聲。

  以這聲咦聲為起始,三樓的閑人散客慢慢圍繞過來,口中兀自吟唱起: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詩詞內容吟唱出來,堂中轟然,不斷有人叫到:“好詞!落款……辛棄疾!辛棄疾哪位?”

  “敢問辛兄何在?”……

  不多時,眾人投擲的銅錢便壓斷了紅繩,紙條飄下來,被送到了諸位先生處評鑒。

  從餘白掛上紅繩,到紅繩壓斷,費時約莫一刻鍾,不快也不慢,但樓中掀起的軒然大波蔓延開,驚動整棟樓。

  雖然餘白早就知道這首名詞的殺傷力、威力會有些大,但他見著樓中眾人癡醉的模樣,心中也詫異。

  並非餘白有意要出風頭,隻是他腦中記下的詩詞,大多都是這個水準,且寫元宵節的,僅此一首而已。

  好在餘白如實的將詞人名填了上去,認識他的人也少,應該不會有人認出他來。

  又過幾刻鍾,廟中氣氛更加熱鬧,已到尾聲。

  但凡有詩詞出現,皆被辛大爺的元夕壓下了,絲毫不得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