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滅其國!亡其族!絕其苗裔!
作者:怕起重複      更新:2021-03-30 10:17      字數:2261
  朱慈烺也沒有想到勸內閣發行國債不成功,自己先發了國債。

  之所以這麽幹是因為農業部認為連續兩年未陣農業稅,前兩年農業稅也不高,所以百姓手裏應該有不少餘糧。

  特別是一些地主家,遠距離的糧食貿易現在被皇明糧號,他們隻能在就近的鄉鎮縣城開一家小糧行。

  加上口碑沒有皇明糧號好,糧食質量和價格也沒有優勢,所以這些人糧食大多滯銷。

  不少地主家糧庫裏的糧食都沉積兩三年沒有賣出去。

  好不容易等來一次旱災,結果朝廷還限製了糧價上限,不僅不漲價,聽說還從外國高價買糧食回來低價賣!

  這次都二兩銀子一斤的借糧了,全國糧價依舊維持一兩。

  這些人絲毫看不到糧價上漲的希望,隻要陛下高價借糧,肯定會有不少地主心動和百姓心動。

  朱慈烺想想也是這個道理,既然能從外國高價買糧,為啥不能從自己百姓手裏買,這個錢外國人賺得,大明百姓就賺不得麽?

  正好再次施行糧票製度,雖然說不上杜絕了,但是堵住了百姓大規模從皇明糧號買糧食再倒賣給皇明糧號牟利的途徑。

  就算有少量,那也無關大局。

  因為大明前兩年實行過官府發放糧票,所以這次再次實行糧票並沒有想象中的手忙腳亂。

  百姓以前知道隻有當官的能領到這種糧票換糧食,現在沒想到他們也能領了。就是以前當官的領的糧票買糧食不用掏錢了,現在的糧票竟然還要掏錢再買糧食。

  除了糧票之外,大明這次也增發了紙幣,這次小規模的倒賣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有一部分百姓家裏有存糧,但是有這樣的機會掙錢,還是會有人偷偷幹。

  每人每月十二歲以下二十斤,十二歲以上三十斤,重體力勞動者四十五斤,一個五口之家一個月就是半石的糧票。

  要是家裏有糧食,完全可以從皇明糧號把糧食買回來,然後再賣給皇明糧號這樣一個月就能倒騰一兩銀子。

  如果有一兩千萬戶這麽搞,朱慈烺一個月就要貼補出去一兩千萬兩銀子。

  全部禁絕危害更大,因為糧食絕收,百姓收入途徑本來就不多,這個朱慈烺全當是給百姓發補助了。

  要不賑災結束大明經濟也崩潰了,朱慈烺可不想辛辛苦苦幾年一朝又要從頭來。

  當然能掙這個錢的代表家裏還有糧食,那些真正遭遇災害的,確實指望著糧食救命,他們自然不會倒賣糧票。

  所以朱慈烺還要推動以工代賑工程和移民工程加速!

  以工代賑就不用說了,修橋修路,修河打井,趁著幹旱修理水渠,還有三縱三橫路網計劃,這些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當然也需要大量的錢!這也就是朱慈烺增發紙幣的原因,比起貨幣貶值風險,還是百姓保民更重要。

  所以中原百姓在災害來臨的時候,不僅沒有停下勞動等死,反而幹的熱火朝天,朝廷提高了工資待遇,糧食不漲價。

  到處都要人,朝廷各種工程刺激了各個相關行業的效益飛升,有錢的百姓又湧入城鎮消費。

  比起他們在家裏種地,這種做工更加讓經濟活躍。

  從甘肅到陝西再到山西再到北直隸,朱慈烺啟動了二北防護林計劃,因為大明時期東北的樹林還沒有被破壞所以不需要種。

  甘肅和陝西的百姓就近去北方挖坑種樹!

  說是種樹,其實就是去修渠修路,這麽幹旱的天氣,哪有什麽水種樹,再說也不是種樹的季節。

  就是把黃土高原和甘肅地區那些不適合居住地區的百姓遷移出來,今年先做準備,來年就在那住下種樹!幹個幾年這裏就是家了,誰還想著回去。

  七月十日,李通低頭拱手,宮內的宮女噤若寒蟬,貴喜看著被皇上砸掉的紫砂壺心疼,不是這個壺多值錢,是因為這個是陛下的最愛,造壺的大師已經死了。

  這種孤品以後再也沒有了!陛下是一個很謙和的人,即使怒極了殺你全家誅殺九族都是淡定說出,很少砸東西!這次看來是真的生氣了!

  朱慈烺咬牙半天:“給臉不要臉!朕給你機會了!你自找的!李通!軍部準備好了麽?”

  李通拱手高聲說道:“軍部已經擬定計劃,出動四個師又一個陸戰旅的兵力,十五天結束所有戰鬥,控製莫氏和黎氏全境!”

  朱慈烺猛然揮手:“那就打!滅其國!亡其族!絕其苗裔!那裏的百姓朕一個都不要,全部都驅趕到鄭氏、占城和阮氏那邊去!”

  李通愣了一下:“臣回去立刻整理墾殖公司確保一個月內恢複生產,年底前收割第一波糧食!”

  朱慈烺冷然說道:“這些驅趕的百姓,不許攜帶任何東西,路上糧食限量供應,如果能交出一百石以上糧食者可以免被驅逐!其餘的非漢族人統統趕走!”

  李通目光深邃:“那要不要……”說這話做了一個切割的手勢。

  朱慈烺想了想還是搖搖頭:“算了,大明軍隊不能做這種事,不能開此先例。”

  七月十一日大明報紙頭版頭條:

  ‘七月十日,黎氏和莫氏上表,稱國中人口損失巨大,田地荒蕪,無力供養大明百姓,請大明百姓體恤。

  七月十日帝震怒,對莫氏和黎氏宣戰:滅其國!亡其族!絕其苗裔!’

  大明上下僅有微弱的反對聲音,百姓嗷嗷待哺,這個時候誰還敢講仁義道德,不給大明供應糧食就是不道德!

  敢同情異族者怕是會被百姓生撕碎。

  消息傳出後,高麗和倭六國加緊了籌集糧草的速度,平安道甚至出現搶奪百姓口糧導致百姓不堪忍受暴亂的事情發生。

  不過被很快鎮壓下去,事後大明要求高麗要給百姓留下口糧和種糧。

  南邊的占城國為表誠意,國王號召全國百姓‘每人再開兩畝田,養一個大明兄弟。’的活動。

  為此國王和王後親自做出表率,在王城開辟兩畝稻田。並且為駐紮在這裏的大明天軍山地第一師承包了所有的糧食後勤,劃出一百萬畝良田任其開墾。

  阮氏和鄭氏糧食產量有限,紛紛出海捕魚,打算以漁獲曬魚幹抵糧食。

  真臘國王城一日三驚,大明兩個師的軍隊駐紮在側,交出糧食才能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