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提前回京
作者:乾乾靜聽      更新:2021-08-01 03:46      字數:3355
  天啟元年三月二十九日。

  ??冬季的寒冷正在慢慢退去,春耕之際即將來臨。

  ??而此時的北京城中,因為半旬之前的鹽場租聘活動剛剛過去,許多官員和豪商們還沉浸在之前的歡喜當中,沒有走出來。

  ??京城之中依然每天都逗留著來自五湖四海的商人們,除了留意打聽朱由校在長蘆鹽場的所作所為以外,便是每日拜訪各個高官達貴,或者三五一群相互拜訪,尋找可以合作的機會。

  ??內閣中。

  ??首輔劉一璟,次輔韓爌,以及徐光啟和周永春正坐在一起開一個簡短的會議。

  ??劉一璟將手頭還沒有票擬完成的奏疏拿過來放在桌上,說道。

  ??“陛下傳回旨意,已經啟程回京,按時間來算的話最多還有三日到京。”

  ??說完後歎了口氣,有些無奈地繼續說道。

  ??“現今國庫裏多了一大筆銀子放在那裏,各部都想先緊著自己。這不,最近時日又上了一堆這樣的奏疏。我等雖無法立刻給予裁決,但在陛下回京之前也須得商議出個具體章程出來。”

  ??“各位,有話但說無妨,暢所欲言吧。”

  ??韓款等人看了看劉一璟桌前堆滿的奏疏,又看了看自己桌上的那些奏疏,也是一陣頭疼。

  ??所上奏疏的這些人各部官員都有,內閣必須一碗水端平,否則這麽多年內閣建立起來的威信力將被削弱,這是四人中誰也不願看到的結果。

  ??“平時隻知國庫空虛,財政緊張,直到此次各部所上奏疏提議才知道,這裏也缺錢,那裏也缺錢,填補不完的窟窿。本來還覺得有了這麽一大筆銀子足夠支撐兩年的,現在看來啊,能不能把之前的窟窿填滿都尚未可知。”

  ??徐光啟率先抱怨道。

  ??其他三人雖沒有徐光啟這麽口直心快,但心中也頗為讚同。

  ??這就像一個餓了很久的人,雖然知道自己很餓,但卻並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麽餓。直到將一席香噴噴的飯菜擺在他麵前讓他吃的時候,才知道此刻自己究竟能吃多少。

  ??“以老夫看來,還是將戶部畢部堂叫來一起商議為好,我等……”

  ??韓爌正說著話,忽然被一聲尖銳的聲音打斷。

  ??“諸位閣老,陛下在乾清宮中詔諸位閣老前去商議政務。”

  ??劉一璟等人先是愕然,緊接著便是心中一驚。陛下已經回京了?什麽時候回來的,怎麽一點消息都沒有收到?

  ??四人齊齊望向聲音來處,隻見有半旬時間沒有露麵的乾清宮管事王朝輔正站在門前,麵白無須,笑眯眯的望著他們,一臉人畜無害的表情。

  ??如果說剛才他們還對於陛下是否已經回京抱有懷疑態度的話,那麽這一刻看到王朝輔後,劉一璟幾人已經徹底相信了。

  ??四位閣老的表情變化被王朝輔全部看在眼裏,王朝輔明白,這就是為何陛下會讓自己專門來跑這一趟的原因所在。

  ??“四位閣老,請吧。”

  ??“哦,對了,戶部畢部堂,以及範侍郎等人已經前往乾清宮中了,四位閣老可不要讓陛下久等啊。”

  ??劉一璟四人對望了一眼,慢慢地站起身來。

  ??次輔韓爌有些心虛地問道。

  ??“王公公,你可知陛下為何會突然回京?,我等還沒有出去迎一迎,這……這不合規矩啊。”

  ??王朝輔眼睛微眯,並未回答他們的問題,笑了笑說道。

  ??“其中緣由諸位閣老去到乾清宮後自會知曉,咱家就不多嘴了。”

  ??……

  ??乾清宮中。

  ??一路快馬加鞭趕回京師的朱由校此時正斜躺在榻上,拿起一本本賬單在仔細翻閱著。

  ??不遠處是二十多名之前特意培訓出的計師,正在核算著賬冊。

  ??“劈啪”不斷響起的算盤聲在宮中響徹。

  ??每核算完一本賬單便會有內侍專門遞送到朱由校手裏,請他翻看一遍。

  ??一側,戶部尚書畢自嚴,已經侍郎範景文等一眾戶部官員在正襟危坐,沒有發出一絲聲響。

  ??不知過了多久,內侍終於將總得核算賬本送到了朱由校手裏。

  ??“陛下,已經核算了三遍,確認無誤。此次鹽場租聘,朝廷得銀共計一千三百七十八萬兩。”

  ??“嗯?”朱由校拿起那本總的賬單翻看了一遍後,問畢自嚴,“這和畢愛卿所呈數目不符啊?”

  ??當內侍報上那一個數字之後,畢自嚴就知道陛下會有此一問,於是趕忙回道。

  ??“陛下,微臣所報為一千三百五十萬兩,確有二十八萬差額。”

  ??畢自嚴組織了一下語言,繼續說道。

  ??“陛下離京這些時日,我大明宗室藩王盡皆上疏彈劾西南朱督師,就連京城中一些宗室也參與進來。每日堵在戶部,禮部官署門前,聲稱之前已有數年宗室俸祿都沒有補齊,此次勢必要給予一個交代。”

  ??“無奈之下,朝廷隻得……隻得拿出些銀兩稍加安撫。”

  ??“混賬東西!”朱由校將手中的賬冊扔在地上,從榻上坐直身體,大聲喝問道。

  ??“如此要事,爾等為何不報於朕?豈可擅自做主?!”

  ??“陛下恕罪。”

  ??這一刻,不僅畢自嚴以及戶部各級官員,就連宮內大小內侍和宮娥也一齊跪倒在地上。

  ??畢自嚴雖然口中說著恕罪,但是心中卻明白。全國大小宗室一起鬧事,即使是報於陛下,最後的結果也不外乎最終妥協,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對於宗室,隻能盡力安撫,自大明建國以來,曆代都是如此。

  ??基於此,禮部,戶部以及內閣商議決定,還不如由他們作為臣子的去做這個決定。省得讓陛下背上一頂向宗室妥協的帽子。

  ??身為朱由校身邊的近臣,他們又豈能不知陛下想要改革厲新的心思?如果這次真的和宗室妥協了,那麽天啟一朝再想解決宗室問題的話,將會難上加難,甚至無望。

  ??如此,還不如讓他們這些做臣子的將這樣的罪名給擔了。最後的結果不外乎罷免責罰一兩個官員,以此表明對於宗室的態度,再次對宗室展開清算。

  ??此刻,畢自嚴額頭緊挨著地麵,聲音有些哽咽的說道。

  ??“陛下對臣等皆有再造之恩,臣等一片赤膽忠心,還請陛下明察。”

  ??剛才被憤怒衝昏了頭腦,經過這一會時間,朱由校也已經慢慢回過了味來。

  ??雖然心中已經知道了他們的心思,可是心中還是一陣憋屈。如果說自己之前整頓朝堂提拔起的這些各部高官們沒有貪汙,朱由校可能還信,可是誰又知道下麵的官員,以及藩王們屬地的官員們有沒有參與進這次事件中來。

  ??那二十八萬銀子他們又貪汙了多少?

  ??最後的結果最有可能是藩王們保住了自己地位,壓製了朝廷,其他官員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各有所得。

  ??朱由校看了看跪拜在地上的畢自嚴,範景文等人。心中暗歎,自己提拔起的這些官員終究還是上任時日太短了,貿然被提拔起來,對於下麵的官員還沒有真正的形成掌控。

  ??正在氣氛凝固到極點的時候,管事王朝輔走了進來,隻見他看了看跪滿一地的大小官員以及內侍,心中也有些忐忑地輕聲說道。

  ??“陛下,諸位閣老已經在宮外候著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