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銀錢分配
作者:乾乾靜聽      更新:2021-08-01 03:46      字數:3245
  朱由校此話一出,整個官署裏的氣氛瞬間為之一頓。

  ??仿佛被按了暫停鍵一般,齊齊停止了手裏的工作,直到兩秒後有反應機敏的宮娥內侍才開始繼續忙活著自己手裏的活計,卻不敢發出一絲聲音。

  ??本來還有心要上前勸諫一番的朱由檢,此時一瞬間呆在了原地,臉上沒有什麽懼怕的神情,或者說他對於可能發生的事情並沒有太多的認知。相反,他的臉上更多的是難以置信。對於皇兄看待問題方式上的難以置信。

  ??在宮中的時候,朱由檢時常聽到劉太妃等人讚賞皇兄胸中自有丘壑。

  ??起初的時候他心中還頗為不服,甚至在心中想過,若是自己有一天做了皇帝的話,一定會比皇兄做的好。可是直到此刻,朱由檢才真正感覺到了兩個人之間的差距。

  ??自己想到的是朱燮元此人是否真的是奸臣,用人不明之過該如何向群臣向天下人交代。而皇兄想到的卻是如此多人一齊上疏,他們之中是否有陰謀,該如何定罪。

  ??思維方式的差距這麽大嗎?

  ??朱由檢小小的腦袋裏此刻充滿了疑問。

  ??而另一邊,相對於人精一樣的王朝輔來說,他深刻的感覺到了朱由校這一句話裏所包含的腥風血雨。

  ??一驚之後,王朝輔趕忙說道。

  ??“陛下,此前朝堂剛剛重整,此時鹽業新政也剛剛實行,實在不易再貿然掀起大案啊。”

  ??“嗯?”朱由校冰冷的目光迅速看向王朝輔,問道。

  ??“你身為朕身邊的貼身管事,你也被收買了?”

  ??‘噗通’一聲。

  ??王朝輔跪在了地上,緊隨其後的是周圍的內侍和宮娥們。

  ??一時間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隻聽王朝輔哭著說道。

  ??“陛下明鑒啊,老奴對陛下忠心耿耿,絕無二心啊!”

  ??“老奴隻是擔心朝野震蕩,被有心人有機可趁,還請陛下明察。”

  ??朱由校雖然心中很生氣,恨不得立刻殺光那些隻知私利,於國毫無益處之輩。但是經過剛才這麽一鬧,理智又漸漸占據了上風。

  ??看著跪拜在自己麵前的王朝輔,他也知道,王朝輔說的沒錯,現在才是四麵皆地,最危險的時刻。

  ??遼東後金在虎視眈眈,雖然去歲之時將遼東梳理了一遍,但也正因為這樣,奴酋努爾哈赤才更可能在今年春播之際發起戰爭。

  ??北方蒙古一直都是大明的敵對勢力,現今蒙古大汗——林丹汗野心勃勃,時刻準備著馬踏中原,劫掠一番。

  ??而在山東地區,白蓮教愈演愈烈,起事可能隻在旦夕之間。

  ??四川土司現今也蠢蠢欲動,就等待著大明四麵皆地之時,給予致命一擊。

  ??其實如今的局麵,早在去歲的時候朱由校就已經有所預料,也做了相應了的準備,可是現在真的到了這個時候,朱由校心裏還是忍不住擔憂。

  ??是啊,現在朝廷內部需要的是穩,不易再大動幹戈了。

  ??情緒慢慢平複下來後,朱由校才對王朝輔說道。

  ??“好了,平身吧。”

  ??然後又看向周圍其他的內侍和宮娥,說道。

  ??“你們也都平身吧。”

  ??“謝陛下不殺之恩。”王朝輔一臉劫後餘生的表情顫顫巍巍的站了起來。

  ??他知道,這一次其實不是自己的解釋有多麽的合乎情理,而是因為陛下對自己的情緒有著極強的控製力而已。

  ??站起來後,為了讓朱由校盡快忘掉剛才所發生的事情,王朝輔想起什麽似的,趕忙拿起其餘所剩不多的幾封奏疏,說道。

  ??“陛下,這些都是關於鹽場租聘所得銀兩處理分配的幾封奏疏,內閣一時無法決斷,還請陛下聖裁。”

  ??“哦?”朱由校沒想到鹽場租聘才剛剛結束,各部大臣們就惦記上了。

  ??到了此時,朱由校知道,接下來的內容不能再讓自己的這些弟弟妹妹參與知曉了,於是對他們說道。

  ??“最近幾日你們幾個也都已經玩累了,先回去休息吧。”

  ??得到朱由校的允許後,幾個早已在這如坐針氈的孩子趕忙向外走去。

  ??當朱由檢即將走出官署的時候,朱由校忽然對著他的背影說道。

  ??“臣弟記住今日發生的事情,不要輕易相信別人,也不要輕易懷疑別人,凡事都要有自己的判斷,然後堅持自己觀點。”

  ??正要走出官署的朱由檢身體突然頓住了,沒想到皇兄竟然戶突然對自己說這些話,這使得他一時猜不透其中究竟暗含何意。

  ??正在朱由檢一時停在哪裏不知所措的時候,隻聽身後又傳來了朱由校的聲音。

  ??“好了,去休息吧。”

  ??其實剛才朱由檢那一係列小動作,朱由校全都看在眼裏,也正因為如此,才會有此刻提點他的話語。

  ??看著他們幾個孩子走出官署後,朱由校才拿起剩下的幾封奏疏看了起來,這次沒有再讓王朝輔讀,而是選擇自己去看。

  ??因為他要仔細斟酌奏疏之中關於他們所提方案的可行性。

  ??仔細翻看之後,朱由校發現,所提雖然政務不同,但卻可以看出其意都是為民為國之言,盡管有的比較偏激,卻也足以可見其一片赤誠之心。

  ??這就是整頓了一遍朝堂後的好處啊,庸庸無為之輩被掃了出去,忠臣能臣被一一提拔,給予了他們得以發揮抱負的土壤。

  ??其中工部上疏,大明境內,尤其北方各地旱災,撈災頻發,不可不察。建議大規模整修一次水利,使沼澤之地變沃土,使幹旱之地也可以得到緩解。

  ??如此下去,縱然有天災肆虐,也不至百姓居無定所,從而形成暴亂,此乃立根之本。若百姓飽暖,則大明無憂矣。

  ??在文章的最後還提到,朝廷早已在各地境內提拔有為的吏員,實行吏員轉官之策,不久前又開始實行了考成法。不如就以興修水利為契機,讓三者相結合,以此來做為考核標準,相信如此大規模的興修水利後,不僅各地災情可以得到緩解,也可以為朝廷選拔出一批能臣幹吏。

  ??這倒是為朱由校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一時讓他顯得有些興奮,覺得此事可為。

  ??緊接著朱由校又翻開了戶部所上的奏疏。

  ??戶部是戶部尚書以及戶部各級大小官員聯名上疏的,其中所提內容正是朱由校之前和畢自嚴提過的建立屬於朝廷自己的錢莊,鑄造銀幣,規劃整理大明現在流通的貨幣事情。

  ??對於設立屬於朝廷自己的錢莊,朱由校自然明白將會給朝廷帶來多大的利益,也明白其對於朝廷的重要性。

  ??看著這兩份奏疏朱由校一時陷入了糾結之中,不知該怎樣使得現今朝廷手裏的這些銀子可以利益最大化。

  ??做為一個帝國的最高領導人,就是要做著很多個選擇,尤其是處於關鍵的十字路口的時候,選擇更加尤為重要。

  ??良久後,朱由校搖了搖頭,看來還得和朝臣們仔細商議,一人計短,十人計長,結合眾人的智慧才能最終做出最優的選擇。於是歎了口氣後說道。

  ??“吩咐下去,明日啟程回京。”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