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王安回京
作者:乾乾靜聽      更新:2021-07-26 08:10      字數:3751
  王安帶著自己的使命,輾轉東南數個省,終於集齊了朱由校之前交代的土豆,玉米,番薯等農作物。

  ??不僅如此,隨他一起回到京師的還有數百個農民,這些農民都是培育種植這些農作物十數年甚至數十年時間的老手。

  ??有著豐富的耕作經驗,而且對這些農作物的生長規律有著他們的一套認知。

  ??王安相信,有著這些經驗豐富的農民們的加入,一定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此前出京去到東南幾省的行動,是出乎所有人預料的。

  ??在世人看來,王安深得泰昌帝信重,又是從小看著朱由校長大的,他們之間的感情不言而喻。泰昌帝雖倉促駕崩,但是王安在宮中的位置一樣牢不可破。

  ??可是事情的發展卻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新繼位的朱由校不僅沒有繼續信重王安,還給他安排了這麽一個出走京師,遠離權力中心的差事。

  ??所以,當王安帶著朱由校的旨意出現在東南等幾省的時候,一時間讓鎮守在當地的太監和官員們都有些不知所措,不知該以何種方式來接待他。

  ??其中尤其以當地的百姓為甚,王安剛到福建,浙江等地的時候,便有一則謠言流傳開來,其中內容是,當今陛下又將重演萬曆時期征收礦稅之舉。

  ??謠言還沒有完全發酵出去,便又開始變了質,說當今新繼位的天啟帝不僅要收礦稅,還要再加田稅,哪怕是百姓們種在山地沙地這等劣質土地上的玉米番薯等農作物也要收稅。

  ??這一下可是嚇壞了百姓們。

  ??山地,沙地這等土地原本是不適合種植糧食的,反正荒廢著也是荒廢,不如種一些耐旱的粗糧來增加一筆收入。

  ??現在聽說就連這等百姓偷偷開墾出來的土地也要收稅,一時令百姓們惶惶不可終日,大有民亂之意。

  ??東南這些地方,遠離京城二百多年,隨著近些年思想越加開放,對於北方的皇權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敬畏之心。

  ??王安初來這些地方,就是在這樣一種環境下開始完成著他的使命。

  ??好在此次離京之時,朱由校給了他足夠多的銀子,這讓他將這些快要曝氣的民亂並沒有放在眼裏。

  ??果然,當告示貼出,此次確實要征收玉米,番薯等糧食,但卻並不會再征收礦稅,也更不會再多加田稅。

  ??不僅如此,征收玉米,番薯這等糧食不是讓當地進貢,豪取強奪,而是要付錢的,簡而言之也就是朝廷要從這些百姓們手裏用銀子去買。

  ??這可是開了曆史先河了,朝廷什麽時候開始這麽講理了,不會是假的吧?

  ??懷著這樣的心情,百姓慌亂的心情被暫且壓下,觀望了起來。

  ??隨著第一個百姓出售了自家的玉米,番薯等糧食,換取了比市麵上價格高很多的銀子。其他百姓終於開始相信了,紛紛開始出售,並且一傳十,十傳百,很快流傳開來。

  ??到了此時,百姓們的心才算徹底放進了肚子裏,恐慌的情緒也隨之煙消雲散。

  ??不止如此,當朝廷取消遼餉的政策流傳入東南百姓們的耳朵裏時,百姓們更加歡喜雀躍,有的人家甚至掛燈籠,貼喜字慶賀起來。

  ??一時間,朝廷在許多百姓的心中不再是那個冷冰冰隻會欺壓,壓榨的龐然大物,而是開始變得有溫度,有擔當。

  ??連帶著朱由校的聲望也在百姓們之間高漲起來。

  ??直到朱由校親率大軍,擊退建奴,取消宮中取消茶供等消息再次傳來,朱由校和朝廷的聲望直接達到了頂點。

  ??這一切身處其中的王安看在眼裏,卻也憂在心裏。

  ??懷著這樣的心情,王安開始了自己的返程之旅。

  ??乾清宮中。

  ??當朱由校和王安主仆二人時隔半年再次相見的時候,一種難言的氛圍在其中蔓延。

  ??朱由校問旁邊的王朝輔,說道。

  ??“查清楚了嗎?王大伴隻用了其中的兩萬兩白銀,其餘全部安然帶了回來?”

  ??“回陛下,已經全部核算清楚,王公公隻用了一萬七千六百兩用來購買玉米,番薯等糧食,其餘全部安然帶了回來,一分不少。”王朝輔躬身答道。

  ??聽完王朝輔的答複,朱由校暗歎一聲,看著跪拜在地上,花白頭發披散在肩的王安,說道。

  ??“世人常說,宮中之閹人最貪。你這又是為何呢,其實即使你貪墨一些朕也不會有所察覺的。”

  ??跪拜在地上的王安身子巨震,他知道,真正的考驗來了。

  ??在宮中摸爬滾打了數十年,察言觀色的本事早已深入骨髓,他深知,不要看陛下如何說,關鍵要看如何做。

  ??陛下雖然口口聲聲說著即使貪墨一點也不會有所察覺,卻是在自己回京之後,第一時間清查了銀兩。

  ??這還不夠說明問題嗎?

  ??深吸口氣,盡量使自己平複下來,王安答道。

  ??“這天下間所有的一切都是陛下的,老奴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所思所作隻求心安。”

  ??朱由校嘴角翹起,無聲地笑了笑,說道。

  ??“既是隻求心安,那麽朕便將此次剩餘銀兩全部賞賜於你吧,這樣你拿著總該心安了吧。”

  ??“老奴不敢,老奴心中依舊難安。”

  ??“銀子不要?那麽你便還是回到宮中,擔司禮監掌印太監之職吧,這個職位可是一直都空著呢。”朱由校再次提出一個條件。

  ??王安身子顫抖的厲害,甚至說話都有些結巴了。

  ??笑話,現在司禮監之所以沒有掌印太監,是因為陛下將蓋印的權利收回到了自己的手裏,現在讓自己來擔當這個職位,這不是在和陛下政權嗎。

  ??想到這裏,王安趕忙說道。

  ??“老……老奴……什麽都不要,隻求……隻求陛下能讓老奴去南京守皇陵。”

  ??守皇陵,這可是一般犯了錯的太監被貶斥責罰的地方,去到那裏的太監下場一般都很淒慘。王安想要去守皇陵,基本上就等於將自己流放了。

  ??朱由校沒有搭他的話茬,語氣有些嚴厲起來,說道。

  ??“若是朕非要你選一樣呢?”

  ??“若陛下真要執意如此,那老奴隻好以死謝罪了。”王安的語氣決絕,說完這句話後,竟然失禮的抬起頭來,與朱由校進行對視,眼神中滿是堅定。

  ??這是一種什麽樣的眼神?

  ??視死如歸的堅定,還有看向朱由校時的讚賞,甚至朱由校從他的眼神裏竟然看到了一絲解脫。

  ??“王安你放肆!竟敢忤逆陛下,對陛下無禮?!”

  ??王安連續的謝絕恩賞,早已看呆了一旁的一眾內侍,在他們看來,陛下的賞賜無論是什麽那都是天恩。

  ??王安倒好,連續拒絕之後,竟然還敢直視陛下,這簡直是活的不耐煩了。

  ??於是,反應過來後,內侍們除了嚇出一身冷汗外,便是急忙大聲嗬斥。

  ??卻見朱由校擺了擺手,壓下了這些人的聲音,平靜地說道。

  ??“好,朕答應你。這對你或許是一種解脫吧。”

  ??沒想到陛下會答應,其實這次回京王安是抱著必死的心情回來的,他以為今天自己是無論如何都走不出這乾清宮的。

  ??卻沒想到陛下不僅沒有責罰他,反而還讀懂了他,答應了他的請求。

  ??一時間,在這宮中發生過的一幕幕全都湧上了心頭。

  ??曾幾何時,坐在上邊的那個人是先帝,而站在先帝身旁的那個內侍正是他王安。而現在一切物是人非。

  ??究竟是一種什麽樣的情緒,王安自己也說不清楚,隻是眼淚不住的從眼眶中滴落下來。

  ??雙手顫顫巍巍的從懷中掏出一遝紙出來,嘴唇哆嗦了半天才說道。

  ??“這是老奴近半年來,在東南各省的所見所聞所想,或許有助於陛下了解我大明,這是老奴最後能為陛下做的了。”

  ??“老奴……走了。”

  ??......

  ??朱由校拿著那一遝皺巴巴的紙張,看著那個老人漸漸離開了自己的視線。

  ??那個老人曾經也是這個宮裏叱吒風雲的一個人物,如今終於完成了他最後的使命,徹底的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之中。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