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各顯神通
作者:乾乾靜聽      更新:2021-07-26 08:10      字數:3404
  乾清宮之中,此刻一片安靜,朱由校微閉著眼睛假寐,其他大臣和內侍太監則是全都低頭看著自己的腳尖,大氣不敢喘。

  ??一旁的偏殿之中,王在晉,丁啟浚,袁應泰三人已經相繼落座。

  ??在他們麵前分別擺放著一張桌子,桌上放著紙墨筆硯。

  ??對於將要麵對的事情,宮中內侍早已向他們三人說明。他們清楚的知道,這是一個機會,一個天大的機會,光從最近幾日來京的商人們不住的登門拜訪之勢頭便可知道擺在眼前的這個機會究竟有多麽誘人。

  ??王在晉想要借此機會從獲自由,繼續為國為君效力,他還有精力,有抱負,不想就此離去,泯然於眾生。

  ??袁應泰想要借此機會重回官場,最近幾個月在京閑住,表麵上看起來雖然悠哉雅樂,可是其中焦急憤苦隻有自己知道。

  ??更何況,現如今朝堂上東林人士失勢,盡皆辭官歸家,太需要新鮮血液湧入,以振奮人心。無疑,袁應泰便是眾多東林人士寄予厚望的那個關鍵人物。

  ??至於丁啟浚,則完全是不甘,身為萬曆二十年的進士,其資曆比朝中大多數官員都老,卻總是不得機遇,蹉跎半生,年過半百,不過是一刑部侍郎而已。

  ??即便是刑部侍郎,也是不久之前朝中大量官員隱退歸家,才被想起來補這一空缺。

  ??他急需要一個機會,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無疑,此次擺在他麵前的便是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又如何不重視。

  ??三人各懷心事,靜坐於桌前,卻沒有立即動筆,而是在盡量放空自己,以便思路會更加清晰。

  ??一旁監督的內侍,點燃了一支香後,看到這幅情景忍不住提醒道。

  ??“三位大人,時間有限,隻有兩炷香的時間,可要抓緊啊。”

  ??說完還不忘向著正殿之中朱由校所在的方向拱了拱手,補充道。

  ??“皇爺和各部大人日理萬機,可不要讓人久等了。”

  ??聽到提醒,三人仿佛從發呆之中驚醒一般,瞥了一眼插在香爐裏的香,相互對望了一眼,這才鋪平紙張,執筆寫了起來。

  ??時間一點點過去,整個乾清宮中,無論是正殿還是偏殿,都是一片寂靜。

  ??在外端坐等候的大臣們,有的耐不住性子,不時向著偏殿的方向望去,看到的卻是一層不變的寂靜。

  ??不知過了多久,直到三名內侍分別手持王在晉三人所寫的奏疏走進正殿之時,才打破了那令人能夠發狂的寂靜。

  ??“陛下,三位大人的奏疏已經書寫完畢,恭請陛下閱覽。”

  ??三個內侍站成一排,分別將手中的奏疏高高舉過頭頂。

  ??不需要提示,王朝輔趕忙將三份奏疏拿來送到了朱由校的手裏。

  ??朱由校首先翻看的是袁應泰所上奏疏,其內容卻並沒有讓人感到有何驚訝,無外乎應當恪盡職守,積極參與到鹽業新政的各個環節之中,以免此次改革有不當之處,從而釀成大錯。

  ??看完他的奏疏後,朱由校並沒有發表任何建議,甚至臉上都沒有任何表情,隻是微微地沉思了一會。

  ??對於袁應泰這個人,朱由校多少還是有些了解的,先不管能力如何,的確是個忠臣。在原史中,沈陽城破之時,他選擇的不是趁亂逃跑,也不是屈膝於奴酋苟活,而是選擇了自盡而亡,以示忠烈。

  ??或許在他自盡的那一刻,對於自己在遼東的所做所為也曾後悔過吧,也曾自愧過吧?

  ??朱由校心中暗歎一聲,又拿起了丁啟浚的奏疏翻看了起來。

  ??咦?

  ??其中所寫內容讓朱由校忍不住身子前傾,心中微震。

  ??有點東西啊。

  ??朱由校嘴角微微揚起。

  ??丁啟浚所上奏疏其中內容其實和袁應泰的沒有什麽區別,都是恪盡職守,及時調整,防患於未然,但是其中有一條,卻是不同的,也是讓朱由校感興趣的地方。

  ??那就是防著遼東建奴。

  ??鹽政改革了,鹽場完全由租到的商人們自行生產,然後再由其他商人去到規定的地方去售賣,幾乎不假朝廷之手,如此以來,朝廷雖省去了很多的成本,也得到了應有的利益,但是,朝廷對於鹽的管控卻減弱了。

  ??遼東軍民依舊是大明的臣民,總不能不吃鹽吧,要吃鹽,便要到哪裏去售賣,如此一來,便給了建奴的可乘之機。

  ??建奴不差錢,他們缺的隻是糧而已,但是商人想要賺到錢啊。各種條件已經具備,建奴完全可以高出正常價格數倍甚至十倍的價格來購買。

  ??一個鹽場所產的鹽總是有一個定數的,將一部分鹽賣給了建奴,所供賣給百姓們的鹽則會減少,供需關係產生變化,百姓購鹽所需要的價格自然會變高,這無疑是與朝廷改革鹽政的初衷是向背的。

  ??本就在遼東苦苦掙紮的百姓們,鹽業新政一來,更加雪上加霜,遼東的百姓們人心浮動,萬一因此受建奴蠱惑倒向建奴,則更是最壞的結果。

  ??朱由校盯著奏疏久久沒有再往下看,心中百轉千回,思慮著應對之策。

  ??之前鹽商想要私自販賣給建奴,賺取暴利還需要偷偷摸摸的,改革之後倒好,完全不用了,有著朝廷的憑證可以直接在遼東販賣。

  ??朝廷想要出台政策禁止?別鬧了,商人重利,這是本性,禁止得過來嗎?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其他地區販賣鹽的商人也會通過各種渠道偷偷向遼東的建奴售賣,以追求最大利益,所有商人爭相效仿,到了那個時候,影響的就不止是遼東一地的百姓了。

  ??市場經濟運行規律被擾亂,將會波及整個大明境內。

  ??牽一發而動全身,治大國如小烹,古人誠不欺我啊!

  ??朱由校心中暗歎,這一項新政還沒有完全實施下去呢,光想到的便是如此多的問題,將來還會有多少個漏洞需要修修補補呢?

  ??朱由校心中有些煩悶,在前世的時候,看那些穿越小說,隨便一個政策實施下去,便是一切問題迎刃而解,你好我好大家好,怎麽到了自己這裏就這麽多事情呢?

  ??耐著性子繼續翻看下去。

  ??既然丁啟浚提出了問題,那麽就一定會有相應的應對之策吧,這才是真正展現他才能的時候。

  ??結果令朱由校失望了,或是稱不上失望,隻是沒有預期的那麽驚豔而已,應對之法平平常常,也可以說是下策。

  ??丁啟浚提到的解決之道是,規定一個最高的成交價格,高出這一標準則嚴厲懲罰。

  ??看到這裏,朱由校心裏暗暗地搖了搖頭,這完全是不懂經濟之道啊。其他的先不說,朝廷投入的成本將會有多少,難道讓錦衣衛和東廠全國範圍內,全天二十四小時盯著嗎?在這個交通和通訊不發達的明朝,想要做到時時掌控,何其難。

  ??最重要的是,朝廷強勢參與,往往帶來的不會是所想要的結果,而是事與願違。

  ??其原因便是這麽做的後果破壞了市場經濟,甚至將這個體係給搞癱瘓了。市場經濟體係想要破壞容易,再次建立起來可就難了。

  ??在前世的時候,朱由校可是經曆過經濟危機的,很多國家,一場經濟危機過後,市場經濟癱瘓,常常數年,甚至十數年時間,經濟停滯不前,得不到發展。

  ??很多時候,做還不如不做,越做越錯。

  ??懷著鬱悶的心情,朱由校又翻開了王在晉所上的奏疏。

  ??隻是剛剛讀了幾個字,其中的內容便已經深深的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越往下看越讓朱由校覺得,自己找到了知音,其中很多觀點和竟然和自己不謀而合。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