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英烈閣開建
作者:乾乾靜聽      更新:2021-07-26 08:10      字數:3418
  朝廷新成立的機構名為——財課局,隸屬於戶部和內廷。

  ??之前大明境內的鹽場按區域劃分,分別由六個都轉運司和八個鹽課提舉司管理。經過改製之後,重新劃分,共計由十八個轉運司,以及二十四個提舉司來管理,並且這些地方部門全都統一歸屬於財課局。

  ??多出的這些地方部門,兩京一十三省各有分布,不再是之前的一個司可能管理兩個省的局麵了,做到了更加細化。這些地方部門分別設立在各個鹽場的交通要道上,以保證每一個鹽場都能夠順利快捷的到達。

  ??設立的部門多了,官職自然也跟著多了起來,之前一個司隻有寥寥數人,官員人數嚴重不足。

  ??在改製之前,鹽政機構官員人數不僅不足,而且行政經費低。經過調查朱由校發現,有的地方鹽政管理機構的官員經費,還是來自批驗所對食鹽超額夾帶的罰款,這才勉強維持。

  ??由此也造成了鹽政管理機構官員的素質低下,在大明的官場上有一句話叫做——鹽政機構是‘破甑疲老’的避難所。這樣的行政機構,必然會造成監管不力,給不法分子侵吞鹽利以可趁之機。

  ??這次改製,也一並將其廢除改進。

  ??新設立的財課局現今專管鹽業,當此次改製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之後,將來茶稅等也會按此例進行,一並交由財課局管理,這是朱由校的打算。

  ??之後的一段時間內,朱由校和朝臣們又經過數次商討完善。

  ??為了杜絕鹽商有可能一家獨大的局麵出現,改製措施還規定了每家商人一次性拍賣購得的鹽場數量限製。

  ??不僅如此,鹽場在商人們租聘期間是可以到財課局申請轉賣手續,進行轉賣的,但是轉賣的話則需要付出比拍賣金還要多一倍的違約金。

  ??就是為了防止會有其他商人進行兼並,就如土地兼並那般。

  ??並且還製定了新的律法,私自開發新的鹽場者,一經發現抄家滅族,罪同謀逆。

  ??經過派出專人調查後統計得出,整個大明境內共有鹽場一千四百多個。

  ??當然,各個鹽區的需求不同,主要采取的產鹽方式有煎煮與晾曬,各個鹽場所產食鹽的質量與數量也是不同的。

  ??根據調查所得出的數據,朝廷商議後決定,將這些鹽場按照產鹽數量,質量,以及當地交通狀況等因素,劃分出三個等級,分別為差等,中等,優等。

  ??三個等級的拍賣底價自然是不同的。

  ??其中,優等鹽場共計三百多個,大多集中在湖廣,江西,以及南直隸的部分府州等地,主要原因便是水運發達,所住人口眾多需求旺盛。

  ??看著這些調查數據,朱由校暗暗咋舌,怪不得兩淮的鹽業發達呢,幾大利好因素全都集中在這些地區,想不發達都難。

  ??此時的朱由校正在視察一項重要工程的奠基啟動,那便是之前在遼東答應將士們的,要在京師修建一座英烈閣。

  ??英烈閣的選址問題朱由校也是經過一番考察後才決定的,最終坐落於天壽山帝陵附近,北京的帝陵是一個東,西,北三麵環山的小盆地,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可謂風水上佳。

  ??而英烈閣的地址則建在帝陵南麵出口處,相當於每家每戶院門口所見的迎門牆一般,寓意為忠烈之兵士化為陰兵陰將,誓死捍衛大明之意。

  ??朱由校還規定,等開春之後,在其周圍可栽種桃樹,取‘桃園結義’之意,寓意這些英烈皆是忠肝義膽之輩。

  ??其實奠基修建工程沒什麽好看的,但朱由校還是出京親自前來了,為的便是向天下人表明自己的態度,對這些為大明為華夏戰死之英烈們的重視。

  ??此時已經進入了二月份,天氣已經開始漸漸轉暖,最起碼不似之前那般寒冷了,而現在正是正午時刻,陽光明媚,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難得出京一趟,朱由校走出禦攆,正眯著眼睛曬太陽呢,身旁忽然傳來王朝輔的聲音。

  ??“陛下,奴婢聽說,朝中許多大人們對陛下專為武人設立此英烈閣頗有不滿之意。”

  ??“哦?都有何人不滿啊?”朱由校靠在車沿上,繼續曬著自己的太陽,連眼睛都沒有睜一下,淡淡地問道。

  ??事實上,對於朝中的文人們對於此舉會有所不滿,朱由校早就預料到了,畢竟,這可是在提高武將們的地位啊。

  ??生怕武將地位會再次恢複到建國之初,對文官集團產生製衡,那些文人們怎麽可能會不害怕,又怎會不產生不滿?

  ??但這卻是朱由校想要看到的,之前自己放出聲去,想要從自己這裏拿到銀子,便要同意考成法的實行,結果快一個月過去了,各部官員們竟然沒有一個人肯來求自己的。

  ??即便有人想要答應,以此來從自己這裏拿到銀子,去完成部裏的政事,也會迫於大環境的壓力而隻能放棄。

  ??文人士子們所奉行的是不吃嗟來之食,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氣節。

  ??對此,朱由校嗤之以鼻,如果真有這麽高的品節就不至於會有那麽多的貪官了,也不至於會有那麽多投敵叛國的漢奸了。

  ??怎麽,貪汙所得的銀兩是錢,投敵叛國所得的利益是錢,到了從朕這換取銀子就是吃嗟來之食了?就是為五鬥米折腰了?

  ??一群賤痞子!

  ??朱由校暗罵一聲。

  ??此次朱由校專門挑選這個時間點修建英烈閣,就是為了再刺激這些文官們一下。

  ??英烈閣建成之後,凡是在上麵能留下姓名的人,都將會永遠留存下去,這可是千古留名的機會。

  ??之前用考成法換取銀子是利誘,現在建立英烈閣則是關於名聲的誘惑,名與利雙重誘惑之下,就不信沒有人心動。

  ??甚至朱由校都已經想到了,等鹽場正式開始拍賣之時,這些文人會更加著急,鹽場可是關乎著文官們家族利益的,由不得他們不上心。

  ??到時再有此一記重錘,相信他們就該破防了。

  ??想完這些後,朱由校卻遲遲沒有聽到王朝輔的回應,睜開眼睛轉頭看去。

  ??卻發現王朝輔隻是在哪尷尬的笑著,卻說不出話來。

  ??畢竟,王朝輔隻是看不慣那些文人們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的樣子,所以才會在陛下麵前不時詆毀幾句。

  ??可是真的讓他去指名道姓特指某人的話,經過上次陷害孫慎行的教訓,他還真不敢再在朱由校麵前這麽幹了。

  ??朱由校也沒有為難王朝輔,而是轉移話題,問道。

  ??“現今朝堂之中關於財課局局長之職究竟由何人來擔任的問題,也在爭論不休吧?”

  ??有了這個台階之後,王朝輔趕忙說道。

  ??“是,奴婢聽說最近幾日爭論愈發激烈了。”

  ??設立財課局的時候,朱由校另辟蹊徑,設立了局長之職,而且還規定其品級為正三品,這個品級可相當於各部一個侍郎的品級了,而且還是獨掌一個機構部門,那些文人們不動心才怪呢。

  ??這個職位晾了這麽些天,朱由校知道時機已到,該是和這些官員們談判的時候了,他可沒有忘記,王在晉和孫傳庭這兩個替自己背鍋的背鍋俠,現在還在牢裏關著呢。

  ??事實上,朱由校若是想要將他們放出來不過是一句話的事,畢竟內閣以及六部已經將自己從遼東回京的迎接儀式當作是凱旋儀式來辦了,這就表明自己之前私自去到沈陽的行為是對的。

  ??那麽,王在晉和孫傳庭自然也是無罪的。

  ??可是朱由校所圖謀的可不僅僅如此,他要徹底將這些文人壓服。

  ??整理了一下妝容,朱由校重新登上了禦攆,說道。

  ??“回京。”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