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都是銀子惹的禍
作者:乾乾靜聽      更新:2021-07-26 08:10      字數:4941
  戶部。

  ??畢自嚴好說歹說總算再次送走了一批前來哭窮的官員。

  ??最近一段時日,尤其從得到消息朱由校帶了大量銀子回京的時候開始,戶部的門檻幾乎要被踢爛了,工部的官員前腳剛走,兵部的官員後腳又來。

  ??自從昨日陛下到京之後,這一情況更是愈演愈烈,光今日上午便有不下五波人來到戶部,各種訴苦,哭窮。

  ??搞得畢自嚴煩不勝煩。

  ??坐回偏房中,口幹舌燥之下,剛剛端起一杯熱茶準備解解渴,便看見戶部左侍郎範景文苦著一張臉走了過來。

  ??看到對方的表情,畢自嚴心中便忍不住咯噔一下。

  ??難道又有什麽事情?

  ??果然,範景文坐下來後,歎了口氣說道。

  ??“剛剛得到消息,之前那些沒有領到俸祿的官員又要開始鬧了,讓我等提前想想辦法。”

  ??畢自嚴一驚,剛剛端起的茶水也放在了桌子上,忍不住問道。

  ??“消息可屬實?”

  ??範景文點點頭,說道。

  ??“官員的俸祿已經拖欠三月有餘,很多官員家裏年都沒有過好,就指著這些俸祿度日,之前便大鬧了一次,當時國庫空虛,還有情可原,如今所有人都知道陛下帶了大量的銀子回京,這些人可不就又起了心思嘛。”

  ??陛下昨日才剛剛到京,這些人便又要聚集起來鬧市,速度不可謂不快。

  ??要知道,指望靠俸祿過活的官員基本都是在一些清水衙門任職,自然不會有什麽實權,而他們卻敢於在陛下在京之時再鬧一次,而且反應速度如此迅速,背後若是沒有人串聯和推動此事,顯然是不可能的。

  ??沉思片刻,畢自嚴便想明白了其中緣由。

  ??這是群臣都想要從陛下手裏分一杯羹啊,群臣們最怕的是什麽,最怕的便是陛下將那些銀子全部收歸內帑,占為私有。

  ??所以才會串聯這些沒有領到俸祿的官員開始聚眾鬧事,為得就是給陛下提個醒。

  ??關鍵的問題就是,即使這些人聚眾鬧事了,陛下也不能把他們怎麽樣。

  ??請求拿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俸祿,這有什麽錯,之前國庫沒銀子的時候,體量朝廷,這些人決定忍讓,可是現在朝廷有了銀子,還不發俸祿的話就屬實有些說不過去了。

  ??至於為何將消息私傳給戶部,則是在警示戶部,趕快去和陛下協商吧。

  ??況且,那些爭取來的銀子最終還是進了國庫,歸戶部管理,這等於是在為戶部出頭,此時戶部若再沒有絲毫表示的話,於情於理都是說不過去的。

  ??畢自嚴看了看愁眉苦臉的範景文,看其表情,顯然也明白其中意思。

  ??“陛下帶回來的銀子雖多,然終究是無源之水,我等終不能坐吃山空啊。”

  ??“部堂大人的意思是?”通過這一段時間的接觸,範景文已經對這位戶部尚書的能力有了清醒的認識,剛接手戶部時,繁雜混亂的各項事務,在其手中不動聲色間開始變得井井有條起來,而且各種行之有效的舉措層出不窮,使朝廷的財政困境得到緩解。

  ??所以,一聽畢自嚴如此說,範景文便不自覺的認為,部堂大人可能又有了什麽想法?

  ??看到範景文在眼巴巴地看著自己,畢自嚴苦笑一聲,說道。

  ??“不外乎,開源節流而已,節流終有限度,那便在開源上邊下些功夫吧。”

  ??說著,順手從一堆文牘裏拿出了一份奏疏。

  ??“老夫這便進宮麵見聖上。”

  ??在畢自嚴拿出那道奏疏的時候,範景文不經意間看到了上邊寫有:整頓鹽務規章,幾個字。

  ??“部堂大人是說鹽政?”範景文忍不住驚呼道。

  ??自明初以來,鹽政幾經修整,到了如今已經發展成了一條完整的利益鏈,若想再有所整頓,已然難上加難,如今鹽政的各種弊端,不是沒有人看到,但是真正敢於著手改製的卻少之又少,這是個得罪人的活計,風險太大了。

  ??範景文想不到畢自嚴上任以來,第一件想要幹的大事便是改革鹽政,這玩的有些太大了吧。

  ??看到範景文吃驚的表情,畢自嚴隻是笑了笑,沒有說什麽,徑直走出了戶部,向乾清宮而去。

  ??乾清宮中。

  ??送走朱由檢後,朱由校沒有再耽擱,便將各監的掌印太監們全都召到了一起。

  ??隨同這些太監們一起來的還有數十個精於查賬的賬房先生。

  ??‘劈啪’打算盤的聲音不時在乾清宮中響起。

  ??賬房先生們麵前堆放的各種賬本幾乎壘積成一道牆。

  ??一眾太監們乖巧的站立於一旁,大氣都不敢喘。

  ??而上首,朱由校則端坐於椅子上,微閉著眼睛,仿佛睡著了一般,若是仔細看的話,便會發現他的手指還在膝蓋上不時的輕輕敲打著。

  ??整個乾清宮中一片安靜,隻有‘劈啪’打算盤的聲音還在接連不斷的響起著。

  ??不知過了多久,打算盤的聲音戛然而止,朱由校的耳旁忽然傳來一道聲音。

  ??“皇爺,各項賬目已核對完成,還請皇爺過目。”

  ??朱由校幽幽的睜開了眼睛,看到王朝輔正站在自己麵前將一厚厚的賬本舉過頭頂。

  ??“嗯。”

  ??朱由校淡淡的應了一聲,伸手將賬本拿過來,翻看了起來。

  ??賬房先生們的記賬方式經過朱由校的改進後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就連記賬所用的數字都是前世裏的阿拉伯數字,簡單易懂,還方便。

  ??而記賬方式則是用表格的形式呈現,清晰明了。

  ??這一批賬房先生是朱由校特意培訓出來的,將他前世裏知道的一些記賬方式傾囊相授,現在終於有了成果。

  ??賬本在朱由校的手裏不斷翻動著,傳出‘沙沙’的聲音,而其他人則依舊不敢發出一絲聲響,全都緊張地注意著陛下的一舉一動。

  ??“嗯,去歲皇店收益還不錯,隻是為何往後一段時間內,所售出的商品反而越來越少了呢?”朱由校頭也不抬地問道。

  ??“回皇爺的話,格物研究院所研發出的新鮮玩意終究隻有富貴之家尚可購買的起,普通百姓則無力染指。”王朝輔趕忙答道,接著又解釋道,“北直隸地區,凡是富貴之家,諸如玻璃,玻璃鏡子等物都已購買,用陛下的話說,便是市場飽和,所以……”

  ??王朝輔諂笑幾聲……

  ??“其他的地區的呢,賬目還沒有運送到京城嗎?”朱由校轉而問其他問題。

  ??“奴婢已按皇爺吩咐,給各地鎮守太監去了信,其他地區相距甚遠,恐怕還在路上。”王朝輔再次說道。

  ??其實格物研究院裏的東西真正拿出來售賣還是去年十一月份開始的,距離現在也不過兩個多月。

  ??朱由校翻看賬本發現,即使隻有這麽短短的兩個月時間,所產生的利潤也是驚人的,光北直隸地區,便獲利數十萬之多。

  ??至於這其中那些負責看守的太監有沒有貪墨,那肯定是有的,關於這一點,朱由校哪怕用腳趾頭想也知道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他卻決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經過今日的查賬之後發現,他們雖然貪,但是貪墨的數額還在自己的接受範圍之內。

  ??水之情則無魚,若是想讓這些太監們一分錢都撈不到,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朱由校輕輕的點了點頭,表示知曉。

  ??看到陛下並沒有發現或是深究,底下的一眾太監們,心中全都長出了一口氣。

  ??沒有管底下的太監們心中是如何想的,此時的朱由校,心裏卻又犯起了愁。

  ??正如王朝輔所說,這些東西確實隻有豪商士紳才能買的起,加上事物新鮮,剛剛售賣的時候還算火爆,越往後的話,可能會開始趨於平和。

  ??而且因為時間太倉促,所生產用的廠房完全是民用居所改造的,根本來不及建設,產量自然也是有限。

  ??剛登基的時候內帑裏還有五百多萬兩,可是建立格物研究院,編練新軍勇衛營,給九邊的明軍補發銀餉,去遼東時又帶走了百萬兩,經過這些花費之後,內帑已經見底。

  ??要不是這次遼東之行狠撈了一筆的話,接下來包括宮中的各項費用都得從這些皇店所賺的銀子裏邊出。

  ??不過此次從遼東撈了一筆銀子,又有皇店的這些收入打底,朱由校的腰板硬氣了一些,想起了之前關於茶供等事宜。

  ??如今宮中光茶供一項每年便有十萬斤,而據朱由校查閱所知,太祖時期每年的茶供才僅僅數千斤而已,哪怕如今宮中人數比太祖時期多了數倍,茶供也不至於超出這麽多啊。

  ??多出的那些自然被宮裏和宮外私分了,僅此一項,每年便超過二十萬兩銀子被貪墨。

  ??不僅如此,地方鎮守太監和地方官打著茶供的名義,他們何止征收十萬斤,幾十萬斤都不止。

  ??而且采茶之時,正是農忙之時,為了應付茶供,農民們也誤了農時,有時不得已之下,茶農們隻好自己掏錢在市場上買,來完成征收。

  ??可以說,民間苦於茶供久矣。

  ??想到此處,朱由校覺得不能再等了,說道。

  ??“從今年起,宮中取消茶供等一應事務,由宮中出銀兩派專人前往地方采買即可。”

  ??啊?一眾太監全都張大了嘴巴,驚得說不出話來。

  ??取消了這些進貢的話,豈不是要少很大一筆收入?

  ??看著這些太監們一臉便秘的表情,朱由校心中冷笑,之前沒銀子則罷了,如今既然有了銀子,又知道這項惡政,豈有不改變之理。

  ??就算是采買也花不了多少錢,還是以茶供為例,以每年采買兩萬斤為標準,每年所需銀兩也不過十萬而已。

  ??其實在登基之初,朱由校讓王安去東南各省搜集番薯和玉米等農作物時所用的方式便是采買,而非進貢。

  ??從那時起,朱由校便在給天下人一個信號,預要取消一應進貢事宜。

  ??所以,如今驟然取消進貢,會讓民間百姓更容易相信些。

  ??“爾等下去吧,朕乏了。”朱由校對著那些滿臉驚愕的太監們擺了擺手,便要回到暖閣去。

  ??卻在這時,一個小黃門走進了乾清宮,稟報道。

  ??“陛下,戶部尚書畢大人求見。”

  ??朱由校邁出的腿頓住了。

  ??心中苦笑,看來這群人不把自己手裏的這點銀子榨幹是不會罷休的。

  ??剛想到此處,卻又聽到那小黃門接著說道。

  ??“畢大人讓奴婢將這份奏疏交給陛下,他說陛下看完之後,自會見他。”說著,小黃門將奏疏高高舉過頭頂。

  ??拿到奏疏後,朱由校隻看了一個標題便愣住了,隻見上邊寫有幾個大字:整頓鹽務規章。

  ??“讓畢愛卿前來見朕。”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