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哀魂皆歎,何時休戰
作者:乾乾靜聽      更新:2021-07-26 08:10      字數:4406
  在沈陽城和遼陽城之間有一村莊,名為吳八村。

  ??此村幾經戰火,已經變得凋零,村裏隻剩下了一些婦孺老幼,壯勞力大多被抓去當了兵,要麽則是帶著一家老小,做了逃戶。

  ??在遼東地區的普通百姓,祖上大多都是當年隨明太祖一起打江山的普通將士。

  ??洪武二十年時,雄才偉略的明太祖收回遼東地區,決定在遼東實施軍屯之策,於是,那一批將士們便帶著家小來到了這裏,開始生根發芽。

  ??和平時候為農,戰時則為兵。

  ??隨著二百多年過去,在遼東的漢人已經發展至數百萬人,但仍舊保留著明初的軍戶政策,每家每戶都必須出一人去當兵。

  ??隨著建奴在遼東興起,朝廷在遼東用兵,這種情況更加普遍。

  ??不僅壯勞力被抓去當了兵,就連其家小也成了附近豪門勢族們的農奴,每日需要做的隻是不停的勞作,然後隻能得到極少一部分口糧,隻夠勉強度日。

  ??至於祖上開荒所流傳下來的田地,早已被占去。

  ??可是最近村裏的人們驚奇的發現,之前欺壓他們的士紳地主竟然紛紛開始向關內遷去。

  ??不明狀況的普通百姓看到這一幕,跟著恐慌起來,一種可怕的猜測在普通百姓之間流出開來。

  ??難道是因為去年朝廷戰敗,知道遼東保不住了,所以要主動放棄遼東?

  ??所以,那些富戶們才競相遷往關內?

  ??那我們怎麽辦?

  ??這種恐慌的情緒在整個遼東地區的普通百姓之間蔓延。

  ??幸好朱由校早有安排,派錦衣衛配合周圍各個城堡的將官給這些百姓們耐心講解。

  ??不是要放棄遼東,而是要將之前士紳們所侵占他們的田地全部歸還回去。

  ??這是真的?

  ??得到這一消息之後,百姓們剛開始是懷疑的,等再三確認之後,緊接著便是狂喜,終於有了自己的田地種,不再需要看那些地主老財的臉色行事。

  ??這一日,吳八村整個村子都洋溢在一種歡快喜慶的日子裏。

  ??卻有這麽兩個神情悲傷的母子出現在了這裏,與整個村子的裏氣氛顯得格格不入。

  ??這對母子風塵仆仆,顯然是趕了很遠的路才來到的這裏,衣服破舊,到處都是破洞。

  ??但若是仔細看的話,那是普通的破洞啊,分明是被人用鞭子打在身上抽破的。

  ??正在這對母子要拐進一間茅屋的時候,路口一個曬太陽的老漢看到了她們,愣了愣,老漢有些不敢置信的試探著問道。

  ??“是吳家三娘不是?”

  ??聽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那婦女愕然回頭,才發現在向陽處正有一個老人盯著她們看,看清那老漢後,婦女笑了,說道。

  ??“我就是吳三娘啊。”說著,用手整理了一下淩亂的頭發,使的更能露出一絲本來麵目,“大伯,您又在這曬太陽呢?”

  ??那老漢聽到真的是吳三娘,眼睛都瞪大了,急忙說道。

  ??“聽村裏人說你去沈陽城裏找你男人,結果沈陽城被韃子給圍了,你們也被抓起來給殺害了。”

  ??說著,老漢掙紮著站起身來,顫顫巍巍的來到吳三娘麵前,又看了看旁邊的小男孩。

  ??“這是寶兒吧。”說著,用滿是老繭的手輕輕撫摸著小男孩冰冷的小臉,“你看看把孩子凍的,唉!回來就好,能活著回來就好啊。”

  ??老人抬頭又在四周看了一遍,除了他們母子二人再無其他人,眼中閃過一絲哀傷,小心地問道。

  ??“孩子他爹還是沒找到嗎?”

  ??一瞬間,吳三娘的臉色苦了下來,沉默片刻,搖了搖頭,說道。

  ??“沒有,孩兒他爹沒有在沈陽城當兵。”

  ??然後神色再次堅毅起來,說道。

  ??“我打算再去其他地方找找,這生要見人死要見屍,孩他爹整整三年沒有任何音信了,這算怎麽回事啊。”

  ??說著,大滴大滴的眼淚忍不住流了出來。

  ??“吳家的,別找了,這荒郊野嶺,兵荒馬亂的,你帶著孩子不安全。再有幾天就要過年了,先好好安頓下來吧。”

  ??看到吳三娘這個樣子,那老漢也心有不忍,趕忙出言安慰,說著,似乎想起了什麽,立刻露出幾顆大黃牙開心地笑了起來,說道。

  ??“你聽說了嗎,聖明天子在上,來到了遼東,將那些大財主都搬到關內去了,這以後啊咱們就都有地了,不愁吃喝。聽大伯的話,好好把這孩子拉扯大,也對得起吳老三了。”

  ??吳三娘搖了搖頭,說道。

  ??“大伯您別勸了,我們娘倆就是跟著聖上的禦駕後邊才平安走回到這裏的,我回來就是看看家裏還有沒有什麽其他需要拿的東西,收拾完之後,我想去追上聖上的禦駕去山海關看看我當家的在不在那裏。”

  ??說著,不再猶豫,打開茅屋的大門走了進去。

  ??那老漢見勸不住,歎息一聲後又對屋裏邊喊道。

  ??“我聽說聖上的禦駕都已經快到遼陽了,離這可老遠了,上百裏地呢。”

  ??喊完,屋裏卻沒有應答聲,隻有稀稀拉拉搬東西的聲音。

  ??臨近遼陽城。

  ??朱由校的禦駕隊伍路過一名叫台子溝的山村,全軍正在此地稍作休整。

  ??站在不遠處的高坡上,朱由校舉目四望,盡皆是白茫茫一片,一片寂靜,遠處本該熱鬧的村莊,戰火之下,早已廖無人煙,偶爾一陣寒風吹過,樹枝上積壓著的白雪‘撲啦啦’一片掉落下來。

  ??野地裏正在覓食的山雞嚇得立刻飛走。

  ??朱由校暗歎口氣,一路所見,盡皆如此,民生凋零,路邊不時便能發現一具早已化成枯骨的屍體,永遠的倒在了那裏。

  ??凡是看到的,朱由校都會下令,將其就地安葬,人們都講究入土為安,這也算是自己這個皇帝在他們死後能做的最後一點事情了吧。

  ??“那些士紳已經搬走了嗎?”朱由校問旁邊一直護衛著自己的方正化。

  ??“回陛下,已經搬走了,已經先行一步去往關內了。”方正化回道。

  ??朱由校點了點頭。

  ??之所以讓這些大小勢家們走在自己前邊,就是怕他們會賴在這裏不走,而自己在他們後邊則像一個放羊的一般,用鞭子恐嚇著他們不斷遠離這裏,到達預定的目的地。

  ??得到肯定的回複後,朱由校壞笑著說道。

  ??“之前朕已經知會過山海關馬世龍,滿桂等人,讓他們好好招待這些士紳們,可千萬不能虧待嘍。”

  ??正在這時,錦衣衛千總孫雲鶴走來,行禮後說道。

  ??“陛下,在不遠處的雪堆裏又發現了一具屍體。”

  ??朱由校有些納悶,發現了按照之前的旨意,就地掩埋掉不就可以了嗎,何必還要專程來通稟。

  ??於是問道。

  ??“那便就地掩埋了吧,何須你親自來通稟。”

  ??孫雲鶴也知道拿這樣的小事來麻煩陛下屬實有些不懂規矩了,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

  ??“有些特殊。”

  ??“哦?怎麽個特殊法啊?”

  ??“陛下可隨臣去一觀。”孫雲鶴將頭深深埋下,知道自己對陛下提出這樣的要求,有些逾規,但是他此時過不了自己心裏的那一道坎,還是這樣說了。

  ??“走,去看看。”朱由校說道。

  ??孫雲鶴以為自己會被責罰,卻不想陛下竟然應允了,激動之下趕忙在前帶路。

  ??事實上朱由校心裏也比較好奇,能讓孫雲鶴看為特殊,特地跑來通稟,那具屍體究竟有何奇特之處。

  ??可是到了地方之後,卻發現隻是一具已經凍硬了的屍體,隻是其雙眼卻睜開著,死死的盯著前方。

  ??雖已死去多日,但仍舊能從其眼中看出,滿滿的疼惜和不甘。

  ??而在這具屍體眼睛盯著的方向,用身邊的積雪堆積了一條長長的箭頭,直指前方。

  ??可以看出,這是此人臨死前所為,可究竟是什麽意思呢,朱由校心裏疑惑地看向孫雲鶴。

  ??想來孫雲鶴作為錦衣衛,對此早已做過調查了吧。

  ??看到陛下看向自己,孫雲鶴輕聲說道。

  ??“陛下可還記得臣之前呈上的野山參?”

  ??那根野山參現在還被朱由校隨身帶著呢,自然知曉,於是點了點頭。

  ??“臣當日便是在此處的一個茅屋裏發現的那女童。”說著,孫雲鶴伸手指了指那個用積雪堆成箭頭所指的方向。

  ??歎口氣,孫雲鶴看向那具屍體說道。

  ??“若臣所料不錯的話,此人便是那女童的父親。”

  ??已經徹底被廢棄的茅草屋裏,當朱由校來到這裏的時候,早已空無一人。

  ??茅屋後邊是一個小墳堆,是那女童弟弟的墳墓,當日建奴肆意劫掠被殘忍殺害,如今女童也早已被朱由校安排進了宮裏生活,距離這裏遠處的雪堆裏,是其早已被凍僵了的父親。

  ??誰能想到,不久前這裏還曾經幸福地生活著一家三口。

  ??一場刀兵之後,家破人亡。

  ??再次來到那具屍體旁邊後,看著他仍然不肯明目的眼睛,朱由校輕聲說道。

  ??“安心地走吧,你女兒已經得救,會好好活下去的。”

  ??一陣寒風再次吹過,朱由校的禦駕早已走遠,隻留下了一座孤零零的新墳。

  ??白蒼雪,千裏無煙;寒風起,哀魂皆歎;

  ??帝經此,稷安民心;鬼魅生,何時休戰。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