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暗中較量
作者:乾乾靜聽      更新:2021-07-26 08:10      字數:4083
  聽到範文程這樣說,皇太極心中更加奇癢難耐,恨不得立即將汪文言收入麾下。

  ??範文程的本事皇太極還是清楚的,能夠和他比肩,可見此人之才已超過絕大多數人了。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此話不假。

  ??可是精通謀略之人更是鳳毛麟角。

  ??文王得了薑尚,才有了八百年大周;漢王得了張良,才有了四百年大漢;哪怕如今的大明,朱元璋也是有了劉伯溫這個智多星的輔佐,才得以平定天下。

  ??皇太極深知,若想成就一番事業,此等人物是少不了的。

  ??“想不到在明朝滿堂碌碌無為之輩中,這天啟皇帝竟然能慧眼識珠將一小吏提拔而重用。”皇太極砸吧著嘴,有些苦澀的說道。

  ??對於如今的大明朝皇太極恐怕比明朝絕大多數人都要了解,有句話叫做,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的朋友,而恰恰是你的敵人。

  ??做為明朝現在的頭號大敵——後金,而皇太極又是後金軍中最善於學習漢人的人物,怎麽可能不對明朝做一番了解。

  ??在他看來,明朝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真正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隻知道黨同伐異,善於誇誇其談,沽名釣譽之輩卻高居廟堂。

  ??比如無論是在民間還是朝堂之中都享有盛名的東林黨,他們一步步把控科舉,凡是讀書優異者,在其還沒有考中秀才時便給其錢財助其高中,一路金錢鋪路,直到高中進士。

  ??考中進士後,又讓朝中其他東林黨人助其平步青雲,然後高居要職,很可能一個職位坐了不到半年,還沒有完全熟悉呢便又開始高升,這樣的人除了誇誇其談之外,能有什麽真正的本事。

  ??可以說,從其讀書就開始投資,一直到在朝中高居要職,簡直是一條龍服務。而背後暗中資助者正是東南地區那些鹽業走私,海貿走私的大財團。

  ??試想,這樣的人當了官之後怎麽可能會為朝廷謀利,更多的是為他們背後的利益集團代言。

  ??這樣一條利益鏈條形成之後,那些想靠自己真正的才能學識博取前程者,怎麽可能會是他們的對手,最後的結果不外乎屢考不中,最後遺落於民間;或者考中了,但是由於朝中沒人,最終隻能做個偏遠地區的小官。

  ??皇太極明白這一點,他沒想到這個長於深宮婦人之手的天啟皇帝竟然也明白這一點,剛一登基便實行吏員轉官之策。更可怕的是,竟然還慧眼識珠,從眾多吏員之中提拔起了汪文言這號人物。

  ??這才是讓皇太極覺得朱由校真正可怕的地方。

  ??看著城牆上站立的那個年輕人,皇太極眼中一絲殺意閃過,問一旁的範文程,說道。

  ??“先生認為我軍能否攻下這沈陽城?”

  ??範文程猶豫了一下,還是實話實說道。

  ??“絕無可能。”

  ??“哦?”皇太極雖然已經想到了這一點,但是從範文程嘴裏聽到此話,還是覺得不可思議。

  ??他知道範文程此人向來不喜歡把話說的太滿,而這次卻恰恰相反,看來是自己想要招攬汪文言的舉動讓他感覺到了危機,此刻想在自己麵前展露一番了。

  ??想通這一點後,皇太極笑了,繼續問道。

  ??“先生可否詳細說說?”

  ??“原因有三。”範文程伸出了三根手指,說道。

  ??“其一,我軍並不善於攻城,之前無往而不利的內應之策,經過之前熊蠻子的清洗,加之此次這天啟皇帝在城中收買人心,我軍之內應已近乎於無。”

  ??“其二,士氣。我軍雖士氣高漲,然奴才觀沈陽城上明軍之士氣也並不多讓。其因無外乎那天啟皇帝親臨沈陽城上。”

  ??皇太極觀察了一下明軍後,也認同了範文程的說辭。他明顯感覺到了此次明軍的士氣與往日的不同。

  ??看了看依然在城牆上的朱由校,皇太極心裏有些發苦,有皇帝這個大義所在,哪怕朱由校什麽都不做,隻是往哪一站,對於己方士氣都是一種提升。

  ??範文程接著說道。

  ??“其三,人馬數量。我軍雖有數萬人馬,然沈陽城中的明軍此時亦有數萬,其中還有那天啟皇帝的親衛勇衛營近萬人。兵法有雲,十則圍之。而我軍與明軍數量相當,又有城牆相隔,並無取勝之機。”

  ??聽了範文程的分析之後,皇太極苦笑一聲,又補充了一句。

  ??“即使我軍將其包圍在沈陽城中,隻拚消耗的話,也耗不過明軍,據消息稱,之前沈陽城中便有足夠明軍三月所用的糧草,而今查抄了數十家資產,全部匯聚於其中,恐怕足夠沈陽城中的明軍一年所用了吧。”

  ??這確實是事實,要知道,查抄那些勢家所獲不僅僅有白銀,還有那些勢家所儲存的糧食也一並被搜查了出來,如今全都囤積在沈陽城中。

  ??這也是朱由校一定要把查抄所獲全都聚集於沈陽城中的原因所在,有了這麽多錢糧,根本就不怕和你建奴拚消耗,熬也能將你建奴熬到彈盡糧絕。

  ??範文程知道,不能光分析對己方不利的地方,也要分析出對己方有利的地方。

  ??於是,在說了壞消息之後,又開始說好消息。

  ??“貝勒爺您不用灰心,我軍根本無需攻城,隻需將這天啟皇帝包圍於這沈陽城中便可。”

  ??皇太極聽到此話,笑了,說道。

  ??“先生與我不謀而合啊。”

  ??說著,用手中的鞭子指著沈陽城說道。

  ??“不錯,我軍根本無需攻城,隻需將這天啟皇帝包圍於沈陽城中,則明廷必先自亂陣腳。”

  ??“試想,當天啟皇帝被圍的消息傳回北京城後,他們明朝的滿堂諸公會作何反應啊?”

  ??說完後,忍不住哈哈大笑道。

  ??“這才是我大金的機會!”

  ??範文程看到皇太極已經想到了這一點,趕忙拍了一記馬屁,諂笑著說道。

  ??“貝勒爺高見,奴才不如也。”

  ??說著,又不忘提醒道。

  ??“奴才可是聽說,這位天啟皇帝還有一同父異母的弟弟,而明廷之中,對這位天啟皇帝不滿之人多矣,說不定還會上演土木堡之變時英宗與代宗之事啊。”

  ??經過一番分析後,皇太極隻覺得這天啟皇帝看似位置穩如泰山,實則處處危急四伏。

  ??於是忍不住問道。

  ??“既已如此,這天啟皇帝為何還要親臨沈陽城,他的目的何在?”

  ??……

  ??當皇太極這樣問範文程的時候,沈陽城的城牆之上,洪承疇也在問汪文言。

  ??“賢弟,出京之時你曾說過陛下此行遼東之目的,如今可否明示?”

  ??其實洪承疇心中已經有了猜測,現在問汪文言不過是為了驗證一下自己心中所想罷了。

  ??汪文言四處看了一下,看到周圍並沒有人注意到他們兩人,拉著洪承疇在一偏僻角落站定,思考了一下後卻沒有回答,而是反問道。

  ??“洪兄覺得我大明如今國勢如何?”

  ??洪承疇沒有想到汪文言會問這樣的問題,看其態度又如此認真,不似說笑,想了想後歎了口氣。

  ??“積重難返,如西山之落日。”

  ??這話一般人還真不敢說,汪文言聽到洪承疇竟然直言不諱指了出來,知道此次他是真心想和自己探討,所以也不再藏著掖著。

  ??同樣歎了口氣,說道。

  ??“是啊,天下有識之士皆已看出,聰慧如陛下又如何不知呢。”

  ??說著,指了指周圍的將士們,說道。

  ??“現如今遼東之軍心已盡歸陛下所有,隻等此次建奴退兵,攜帶大勝之勢,恐怕到時軍威會更盛。”

  ??“免除遼餉之策,又將收複天下之民心。”

  ??“朝中諸公又多為陛下特旨提拔。”

  ??說到這裏,汪文言湊近洪承疇耳旁,輕聲說道。

  ??“遼東此舉若成,則民心,軍心,朝中還有各部大人都將歸複於陛下之手,大勢成矣。”

  ??“到那時,陛下若想再拯救這日薄西山之大明,則勝算更大。”

  ??洪承疇點了點頭,這隻是陛下的終極目的,在這一過程中,還順手解決了在遼東如牆頭草一般左右搖擺的豪門世族,為遼東的穩固再添了一塊磚。

  ??不僅如此,還收獲了上千萬兩白銀,可大大緩解朝中財政困難的局麵;然後考核了勳貴子弟們,使京營兵權一並握於自己之手。

  ??…………

  ??聽完了範文程對這位天啟皇帝此行目的分析後,皇太極此刻也不得不佩服朱由校的深謀遠慮,並且還敢於付諸於行動,更深感佩服。

  ??皇太極再次深深看了一眼沈陽城牆上那個年輕的身影,嘴角掛起一絲冷笑,說道。

  ??“所以,決不能讓他安然回到北京城中,否則我大金將再難有翻身之日。多了不敢說,圍困沈陽城半個月,我大金還是做得到的。”

  ??“我倒要看看,此局你要如何解。”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