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豎禮樂規矩
作者:乾乾靜聽      更新:2021-07-26 08:10      字數:3498
  王朝輔領了口諭剛走到乾清宮門口,便聽到身後朱由校又叫住了他。

  ??“王大伴,你別去了,讓劉時敏去吧。”

  ??朱由校用手指了指旁邊侍立著的一個小太監。

  ??他正是清查後宮當日,朱由校偶然發現的那個很精明能幹的小太監。

  ??腦海中隱隱的對這個名字有些影響,卻總是想不起來。朱由校覺得既然在自己前世的那個時代都能留下名字,其一定有什麽其他人比不了的可取之處。

  ??便招到乾清宮來行走辦事,平時協助王朝輔幫自己整理一些文牘。

  ??劉時敏原本便是在內直房經管文書,來到乾清宮後整理一些日常文牘,到也得心應手。

  ??看到陛下又讓自己去,劉思敏心裏抽動了一下,偷眼看了看走回來的王朝輔,應了聲傳口諭去了。

  ??又回到朱由校身邊後,王朝輔心裏一直在思索最近難道自己又犯什麽錯?陛下要開始培養別人頂替自己了?

  ??正在他心裏翻雲倒海之時,忽然聽到朱由校又說道。

  ??“王大伴你去取兩根朝鮮進貢的山參,去內閣給劉閣老和韓閣老送去,國事繁忙,讓二位閣老多注意身體。”

  ??最後還不忘再叮囑一句。

  ??“記得,取一大一小。”

  ??王朝輔心裏激動了一下,慶幸自己並沒有失了聖眷,又不禁有些迷糊。

  ??陛下這麽做究竟是什麽意思。

  ??內閣中,雖然幾位閣老早晨的時候有些不合,但是這幾人還是知道輕重的,不會忘了自己的正事。

  ??都在專心票擬著屬於自己的奏疏。

  ??內閣,經過二百多年的發展,其權利已經淩駕於六部之上,但是內閣輔臣們辦公的地點仍然隻是一個很小的空間,和六部所在根本沒法比。

  ??曾經也有內閣輔臣提議擴建內閣,但是大家經過商議後覺得還是保持原樣為好,以此可以向天下人表達出一種艱苦樸素的風格。

  ??內閣空間雖小,但一應設備俱全,食堂,廁所,甚至各個輔臣夜裏加班居住的起居室都有。

  ??四位閣老正在專心批複時,聽到稟報,看到一個小太監走了進來。

  ??四人想了起來,這是最近時日,新調進乾清宮辦事的那個小太監,劉思敏。

  ??不外乎閣老們能想起來,因為內閣輔臣是直接的要對接皇帝的一群人,無論是票擬後奏疏的批紅,蓋章都離不開和太監打交道。

  ??當然了,現在朱由校已經把蓋章的權利收回到了自己的手裏。

  ??天天要和這些太監打交道,細心的記住陛下身邊的內侍們,幾乎是每個內閣輔臣的必修課。更有甚者會專門記住陛下身邊幾個比較重要太監的生日,愛好等等,以便投其所好,方便辦事。

  ??四位閣老看到陛下身邊的內侍過來了,心知應該又有了什麽新的旨意,不約而同的放下了手中的筆。

  ??劉時敏畢竟剛到乾清宮辦事,不敢拿大,笑嘻嘻的衝眾人拱了拱手,才走到離徐光啟和周永春不遠的地方站立,說道。

  ??“陛下口諭,宣徐閣老,周閣老進宮。”

  ??自從那次和陛下長談之後,徐光啟便知道會有這一天,沒有意外,隻是有些驚奇陛下為何會連同周永春一塊叫上。

  ??和周永春對視了一眼後,沒有多想,整理了一下官袍後,便向外走去。

  ??這一切發生的很快,當小太監劉時敏那句話響起的時候,劉一璟和韓爌兩人一下愣住了。

  ??陛下到底有何事啊,竟然隻招了兩個後進內閣的小輩商議事情,有必要瞞著我們兩個人嗎?

  ??這樣的區別對待,讓首輔和何次輔兩個人的顏麵直接掃地,兩人才剛剛各自晉升了一級,這樣以後兩人還怎樣統領百官,安於社稷?

  ??韓爌想說什麽,張了張嘴卻一句話都沒有說出來。

  ??劉一璟性子比較火爆些,站起來後臉上卻沒有表現出任何的不滿,笑著說道。

  ??“二位賢弟盡管進宮麵聖去吧,你們兩個剛進內閣不久,若有機要事務拿不定主意,切莫心急啊。”

  ??這就是赤裸裸的宣誓主權了,這內閣裏究竟誰是老大。

  ??一副長輩教育後輩的語氣,連勸導帶敲打。

  ??這話聽在徐光啟和周永春耳朵裏分外不舒服。

  ??徐光啟把長袖一甩,冷哼一聲,說道。

  ??“你我各司其職,管好自己分內之事實屬應當,就不勞元輔掛念了。”

  ??這一句話把劉一璟噎的夠嗆,眼睛裏直冒金星。

  ??同是內閣輔臣,何為各司其職,何為分內之事,合著你們能進宮麵聖就是分內之事,我們就屬於瞎管閑事?

  ??韓爌也氣的不輕,緩了一下,尷尬的笑了笑,正想打個圓場,說幾句雙方都能下台階的話。

  ??隻見內閣中又來了一位太監,定睛一瞧,還是陛下身邊最大的太監,王朝輔。

  ??幾人都愣了一下。

  ??王朝輔不敢怠慢,快走幾步,到了劉一璟和韓爌身邊,笑道。

  ??“陛下知曉二位閣老多為國事操勞,特讓咱家將朝鮮國王進貢給陛下的野山參兩支,送給二位,望二位能保重身體,多為大明謀福利啊。”

  ??說著,對身後跟隨而愛的侍從招了招手,將野山參呈了上來。

  ??看到此景,劉一璟和韓爌會心一笑,樂了,特意又看了一眼徐光啟和周永春。

  ??想看到他們二人此時的表情,卻看到二人已經走遠。

  ??徐光啟一副不快的表情,周永川卻是若有所思。

  ??野山參拿上來後,一支稍大些的王朝輔自然送到了劉一璟麵前,一支稍小些的自然送給了韓爌。

  ??當朱由校說出取一大一小時,王朝輔便知道該如何分配了,如果沒有這個腦子,在乾清宮也呆不下去了。

  ??當王朝輔也走後,內閣中再無外人的時候,劉一璟看著麵前的野山參,才慢慢的說道。

  ??“陛下真的越來越像一個皇帝了。”

  ??一旁的韓爌聽到此話,也不由的點了點頭,深表同意。

  ??身為儒家門徒,又在朝廷高層浸泡了這麽久的二人,當然知道。

  ??朱由校的兩支山參所代表的含義,不是為了照顧他們二人的情緒,不是為了尊重他們二人,而是在給予首輔和次輔這兩個職位以尊重和樹立威信。

  ??就像很多家庭裏,老爺子即便對兒子有再多的不滿,也不會當著孫子的麵前訓斥甚至打罵兒子。

  ??不為別的,隻是對於父親這個稱呼的尊重。

  ??一個人如果沒有了長幼之輩序的觀念,變的目無尊長,那麽無論在家裏還是社會上都不會得到別人的喜歡,可能會寸步難行。

  ??上到一個集體,一個國家也是如此。

  ??每一個王朝的末期,其實都是禮樂的崩壞。

  ??武將對律法,對上司,對皇帝沒有了敬畏之心,所以才會有軍閥的出現。

  ??文臣對律法,對上司,對皇帝沒有了敬畏之心,所以才敢於明目張膽的貪財,甚至為此賣國求榮。

  ??有些惡俗一定要改變,但有些規矩卻必須要遵守。

  ??朱由校做了皇帝後慢慢的想明白了這一點後,自然就要去維護這些看不到摸不著,卻又實實在在存在的各種規矩。

  ??從一些小事上慢慢體現,一點點讓即將崩壞的禮樂再次豎立起來。

  ??即使不能豎立,也決不能像崇禎那樣,在已經是山河即將傾倒的時候,做為一個皇帝還隨意的去破壞。

  ??破壞容易,再豎立起來就難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