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無人不知
作者:錦若      更新:2021-07-26 06:08      字數:3034
  不過相較於那些利國利民,心懷百姓的事跡,她們更羨慕林秀秀能在尚被望門寡的名聲拖累時,就憑一己之力開設作坊,撐起半個村子的營生。

  ??當然,她們也喜歡聽,像傳言裏那樣關於林秀秀因著心善而受仙人指點,又或者她本就是天上專管百事的仙子,見不得百姓疾苦下凡搭救眾人。

  ??許是那一日,這位仙子就會功德圓滿,再回天界。

  ??這些富家後宅女眷湊在一起,最常議論的就是林娘子何時能功德圓滿。

  ??甚至連一些三歲小兒,都聽說過林娘子的名號了。

  ??孩子們聽說,倒不是為著上麵這些緣由,而是因為原本困頓連一頓稀湯寡水的粥湯都難以維持的家裏,現在竟然都開始漸漸吃得上飽飯了。

  ??孩子們不甚懂事,卻總能聽家裏長輩念叨,若是生在桃溪村就好了,家家戶戶都能不愁吃穿。白麵米飯,敞開肚的吃......

  ??有此濟世堂的管事兒與製藥大師傅,哪裏能不知道林娘子的名號?

  ??如此一來,倆人倒不再懷疑,更歇了欲要打聽如此種此物方法的心思。

  ??不過在他直白坦蕩的提及這是娘子功勞,甚至從不以主家自居的態度,讓管事兒跟製藥大師傅,忍不住多看了他兩眼。

  ??這漢子看似粗莽,沒想到竟是個外糙裏細,心胸敞亮的人物。

  ??說實話,尋常男人甭管在家如何,在外有幾個不喜歡被人奉承被人高看的?

  ??就是管事兒自個,都不樂意提及當年考嶽家扶持發家的事情。

  ??可現在見著坦坦蕩蕩,毫無遮掩的韓毅時,管事兒心裏忽然覺得自己這麽些年刻意避著嶽家與家中娘子的幫襯,而漸漸有了主管濟世堂能力的事情,實在有些小人行徑。

  ??至於製藥大師傅,則是單純的覺得,韓毅此舉真真算是大爺們了。

  ??不遮擋娘子的鋒芒,甚至不擔心娘子名聲過盛而使自個矮一頭。

  ??偏這事兒,還是他主動提起的,提起時候還如此自然可見不是提過一回了。

  ??想到這裏,製藥大師傅就有意多說了一句,“韓家兄弟,其實你大可不必提及你家娘子。畢竟,你家娘子縱然有本事,可拋頭露麵的人還是你呢。”

  ??“若是總提說你娘子才是林氏作坊的當家人,是種雪耳的人,那誰還能記得你的名號!”

  ??他是沒別的心思,隻是隨口一說罷了。

  ??倒也不怪他這樣想,實在是如今的世道對女子本就異常不公。女子名聲過大,未必是好事,尤其是成家立業的女子,一不留神最初的能幹就能成為壓垮男人跟破壞夫妻感情的稻草。

  ??這樣的事情,活了四十來年,且常與富貴人家打交道的製藥大師傅,可沒少見著。

  ??畢竟在荒年的時候,許多女子比男人還要強,比男人還有能力撐起一個家。可往往這樣的女子,最後下場總不會太好......

  ??甚至就是一些富足人家,貧困是夫妻白手起家,風風雨雨共進退。可一旦家境富足了,男人總能挑剔出女人的毛病來,或是太過要強,或是讓他覺得壓抑......

  ??韓毅聞言,忍不住輕笑道:“夫妻本一體,我娘子的名號自然就是我的名號。”

  ??況且,他也從來沒想過,要扼殺了媳婦的獨立。甚至覺得,這樣的媳婦,就該讓所有人尊敬喜愛。

  ??他想的通透豁達,引得管事兒與製藥大師傅都忍不住心悅誠服了。

  ??接下來關於雪耳買賣的事情,自然是十分順利。

  ??新鮮雪耳比幹雪耳更容易出膠,而且膠質比較濃稠,其食用價值也比較高。且因著新鮮雪耳難以儲存,所以在本地算是絕無僅有的存在。

  ??所謂物以稀為貴,加上濟世堂與本縣富商跟官宦人家,都有幾分關係。若是要售賣新鮮雪耳,倒不擔心賣不出去。

  ??再加上韓毅按著林秀秀教的,直接讓出一成的車馬費,一匣子新鮮雪耳隻要十五兩銀子。

  ??這一來一往,一匣子新鮮雪耳,濟世堂可就能足足省出十幾兩來。

  ??相對的,便是能多掙十幾兩。

  ??這筆賬算下來,別說是在本地售賣,便是倒倒手租用最快的車馬送至州城跟京城,他們都能有賺頭。

  ??想到這些,管事兒便是再沒猶豫,直接拍板定下,日後韓毅所送的雪耳專供濟世堂。

  ??隻要濟世堂還開設一日,便全額照收一日韓毅送來的雪耳。

  ??在簽訂契約書之前,韓毅開口提醒道:“我家娘子所過,日後她會大規模種植這種雪耳。到時候,怕是一個月至少能有數百斤新鮮雪耳。不知濟世堂可否能收的完?”

  ??自從被媳婦日日夜夜耳提麵命的教導過以後,韓毅就格外在意各種契書上的種種細節。

  ??按著媳婦說的話,那就是在小的條條框框都得要白紙黑字寫下來才算數,沒得現在粗粗拉拉的日後空口無憑再掰扯。

  ??所以,在管事兒誇口落比之前,他可不就先行說起了媳婦的打算?

  ??他這麽一說,濟世堂的管事兒倒是愣了一下,隨後哈哈一笑說道:“韓家兄弟是個實誠人,不過我濟世堂既許下這話了,那自然有底氣能做到。”

  ??頓了頓,他又說道,“不過韓兄弟提來了,那咱們再謹慎些,也是使得的。”

  ??濟世堂的管事兒改口,其實並算不上打臉。

  ??而是他明白既然韓毅特地提醒,那這雪耳日後的產量絕不可能隻是一個月數百斤。

  ??要是萬一產量達到上千斤,濟世堂又無法及時運送出去,那這新鮮雪耳必然會腐爛壞掉。

  ??退一萬步說,就算他們把雪耳烘幹,可價格就差出許多了。

  ??雖然知道,無論是幹雪耳還是新鮮雪耳,一匣子十五兩的價錢都有足夠的賺頭。但沒道理,烘幹的雪耳平白讓藥房貼利。

  ??倆人商量了一番,最後定下日後每月,韓毅送三百斤新鮮雪耳來。餘下的雪耳,濟世堂則全部按著烘幹的價錢一斤十三兩收購。

  ??而韓毅這回帶來的這一簍子雪耳,滿打滿算恰盛出一匣子來,一共是十五兩整。

  ??買賣達成,簽字畫押,最後這回的銀貨結算清楚。

  ??大概半個時辰之後,韓毅就提著已經空蕩蕩的背簍,懷裏揣著十五兩銀子跟新鮮出爐的契約書離開了濟世堂。

  ??說起來因著本地糧倉日漸豐裕,縣城的街道上,都比前兩年熱鬧了許多。

  ??韓毅出了門,找到順子兄弟倆,交代了一聲,說自個還有點事兒要辦,讓這哥倆尋個麵攤吃點東西,就再度離開了。

  ??他先去買了一條鹵肉,又打了一小壇好酒,想了想尋了個布莊扯了幾尺花布,就往城西去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