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金殿之上
作者:漢胄      更新:2021-08-23 18:12      字數:2242
  按照原本的考試程序,在殿試完畢三天後,應該是在文華殿舉行“讀卷”儀式,在這天的早朝後,皇帝來到文華殿,讀卷官們各持一份試卷,東西序立,按照官職高低依次跪在禦前讀卷,一般隻讀三分試卷,讀出來的這三份試卷按照順序就會被列為第一、二、三名,也就是本科殿試的狀元、榜眼和探花。

  然而今年不同以往,皇帝突然下令,讓參加殿試的四十八名考生前往文華殿奏對,其中就包括馬鳴風和魏藻德等人。

  馬鳴風接到消息,便知道是怎麽回事,可是其他的士子卻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麽,心中有些忐忑。

  到了文華殿,參拜過皇帝之後,就有內侍宣布,今日加試一道題,而且答題方式不拘形式,甚至可以口述,不用八股格式,不怕錯字扣分。

  聽到這個消息,所有人全都心中震動,他們完全沒有想到竟然是這樣一件事,同時他們也都知道,這相當於是禦前奏對,隻要天子滿意了,不要說是點翰林,就算是進士及第都沒有問題。

  所以,所有人都眼巴巴的看著那位內侍,急切的想知道這一次加試的題目。

  不久之後,內侍就宣布了這一次加試的題目:“內外交訌,何以報仇雪恥?”

  內侍說完題目,文華殿內的這些貢士們頓時傻眼了,他們平日裏都隻知道尋章摘句,可以把四書五經倒背如流,可是對於國家大事哪裏有什麽主見?

  有一個貢士壯著膽子上前,對崇禎隻是說了兩句,就直接被打斷了,崇禎陰沉著臉,如果不是因為顧及祖製,估計這位貢士的進士之位就不保了,即便是這樣,也被崇禎直接給踢到第三甲行列中去了。

  這樣一來,文華殿中落針可聞,更加沒有人敢發言了。

  崇禎看著眾人的表現,滿臉失望地說道:“這麽多的學子,難道就沒有一個可造之材嗎?”

  卻見東閣大學士蔡國用上前說道:“微臣在批閱試卷時,發現有一個叫做馬鑾的士子,對內外之事頗有見解,陛下可命其奏對。”

  崇禎點了點頭,隨後就命馬鳴風上前奏對。

  既然都點到自己的頭上了,馬鳴風就算是趕鴨子上架,也隻能硬著頭皮上了,更何況馬鳴風也正想著借這個機會給崇禎提點建議呢,如果崇禎照行,也許有可能會為大明延續幾年的壽命,如果不聽,自己已經為大明盡力了,隻能全力經營未來的南明了。

  所以馬鳴風恭敬的施禮,隨後恭敬說道:“如今內外交困,無非是兵禍、災荒與財政耳,學生有三點建言陛下,首先是兵禍,如今我朝麵臨清人與流賊兩股勢力,清人狼子野心,擄掠不止,其為禍者主要是騎兵,然而也不是沒有破解之策,學生以為破解清軍騎兵之策,無過於營造火器,尤其是大型火炮,學生得知我朝也有一些西洋傳教士,如南懷仁,此人就曾獻火炮製造之法,然而卻被冷落,另外一點,清人雖然騎兵強大,然而缺乏水師,我軍可建造水師,配以西洋火炮,必可在海上鉗製清人,甚至可以威脅其旅順口等地。至於賊軍,微臣以為應下旨,命官僚士紳於陝西、河南、湖廣等地舉辦團練,以民間力量對抗賊寇,對於那些團練辦得好的,陛下可授予官職,進行嘉獎,如此一來,朝廷不費一錢一糧,自可打擊賊寇氣焰,待得賊勢疲敝,再進行招撫,命其北上抵禦清人,這一招借刀殺人可令鷸蚌相爭,而我朝則漁翁得利。”

  “那,災荒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崇禎聽這馬鳴風的話,覺得有些意思,於是開口問道。

  馬鳴風點點頭,繼續說道:“災荒的問題也不是沒有辦法,僅以目前來看,陛下可下令推廣高產作物甘薯,此物對於水旱條件不怎麽介意,而且產量極高,一畝之田可產千斤,隻要堅持半年,三四個月,就能減緩災荒,至於蝗災,沒有別的辦法,隻能動員民眾滅蝗救災,並且蝗蟲肉嫩,極具營養,可以在某些程度上解決百姓的饑餓問題,當然,在目前百姓普遍沒有糧食的情況下,還需要調撥糧食賑災,陛下可采取朝廷救災與民間救災相結合的方式,動員當地富戶主動捐糧救災,學生此前曾在天津參與過賑災,當地也有一些大戶願意捐糧救災,陛下若對那些願意捐獻值授予官爵,相信他們必定更加踴躍。”

  崇禎聽了,思索片刻,隨後說道:“繼續說下去。”

  馬鳴風連忙說道:“學生說的第三點就是關於財政的問題,如今我朝之所以內外交訌,說到底無非是銀餉的問題,若是銀子到位,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然而百姓困敝已久,想要通過征稅的方式恐怕力難從心,故此學生建議,開國門,弛海禁,允許與洋人自由貿易,我大明隻需收取進出口關稅,便是一筆巨額收入,如此既能富民,又能富國,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好,哈哈,好一個三點建議,馬愛卿果然是見多識廣,足智多謀,朕能夠選拔出你這樣的人才,實在是一樁幸事。”

  崇禎聽完之後不由得拍掌叫好,頓時覺得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這時,隻見魏藻德上前,恭敬說道:“陛下,學生魏藻德有話說。”

  “哦?不知道你又有什麽高見?”崇禎這時候正在興奮中,對魏藻德和顏悅色的說道:“有話盡管說,朕這一次絕對廣開言路。”

  隻見魏藻德躬身說道;“陛下,對於這位馬年兄的意見,有些學生是不敢苟同的,首先來說,造火炮的確能解燃眉之急,建立水軍也的確能夠鉗製清人,可無論是造火炮還是建水軍,都要話費海量的銀子,可是銀子在哪裏?雖然馬年兄提出開國門弛海禁之事,可是這一切都是鏡花水月啊,每年能夠得到多少關稅?何時才能得到這些銀子?等得到這些銀子再去造火炮建水師,真不知道要到何年月?至於舉辦團練之事更是萬萬不可,如今許多軍鎮都已經頗為驕悍不聽節製了,若是放手民間舉辦團練,估計又是這些驕悍之兵,不僅無益,反倒有害,所以學生認為,馬年兄所說的這些建議都不過是紙上談兵耳,或許隻有賑災一事有些可取。”

  “嗯?那你認為,我大明應以何策應對?”崇禎聽了之後頓時也覺得魏藻德說得有理,於是開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