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千夫所指
作者:白禾雀      更新:2020-03-01 19:19      字數:2179
  .,

  為什麽沒人為袁家說話?道理很簡單。

  經過前兩件事,明報的公信力已達到了巔峰,人們對它上麵刊載的內容深信不疑;之前的論戰中,坊間就有人抖出了更多的黑幕,一些好事者甚至通過查探印證了明報的部分結論。

  如今,明報將最後一期的全部內容都“獻給”了袁家,又如此言之鑿鑿地提供了更多的故事和細節,還在生命的盡頭賭咒發誓地說針對袁家的證據很快就會出現……

  如此耿直的媒體用這般悲壯的方式講出來的故事,大多數人看到消息就先信了九成。

  而後,袁家成了千夫所指的唾罵對象,說是過街老鼠都不過分。

  如果說後世的“吃飯、睡覺、打豆豆”是句玩笑話,那麽“吃飯、睡覺、罵袁家”在此刻的瑞都成了一種政治正確。

  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下,還有誰敢跳出來支持袁家?

  一旦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違,那麽別人肯定會想:好啊,惡人都爛成這樣了,你還為這窩人神共憤的畜生狡辯,你到底是什麽居心?莫不是你跟這惡人蛇鼠一窩,才和他們沆瀣一氣的?

  因此,許多士紳都選擇了沉默。

  另一些人則更加激進。事情爆出來沒兩天,就有不少實名的稿子投到了報社,它們無一例外都是痛罵袁家的。

  這些文章的用詞還算溫文爾雅,從頭到尾都在引經據典,可知識分子罵人不帶髒字的能力實在太強大了,短短的一篇文字看著沒什麽特別,其實早就把袁家的祖宗十八代都問候了一遍。

  這心思之深、用詞之精妙,連前段時間長了不少見識的蕭靖都歎為觀止、時常拿著稿子撫掌稱讚,看得如癡如醉。

  他知道,有人開始自保了。

  可笑的是,這些罵得花樣翻新的人其實和袁家是一路貨色,頂多就是吃相稍微好些。在報社的幾個匣子裏有的是他們的劣跡,隨便拎出一些來隻怕也能讓人吃不了兜著走。

  他們心虛了。

  眼見袁家的事要鬧得不可開交,惟恐此事“殃及池魚”的士紳們便開始選邊站隊,試圖通過激烈地表明態度來撇清自身,向天下人顯示自己是如何的胸懷坦蕩。

  將桌上的一摞書信推到一邊後,蕭靖的臉上現出了冷笑。

  這算什麽,好戲還在後麵呢!

  他轉頭喚來小雅,微笑著吩咐道:“近幾天其它內容暫時壓一壓,擠出一個版麵來放讀者來信吧。如果誰罵了出新高度,或者來信的人家背後是什麽大人物,又或者什麽名儒給咱撰文了……那就盡量把文章放在顯眼的地方,讓大家都能看到。”

  說罷,他心滿意足地往椅子上一靠,似笑非笑地道:“火候不到的話烤出來的羊可不好吃,咱就再給他添把柴好了!”

  十天後。

  正如蕭靖所預料的,那些豪紳都瘋了。如果說之前送到報社的信如春日裏零散飄飛的楊絮,那麽現在,各種稿子就如雪片般湧來,報社的辦公室裏都沒地方堆放了。

  到了最後,他幹脆把辦公桌搬到了院子裏,要不來個什麽人他就得一趟一趟地跑出來,煩也煩死了。

  輿論一旦形成了一邊倒的態勢,除非劇情發生大的反轉,否則隻能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直至最後的雪崩。

  同一時間,楊府。

  左副都禦史楊大人很久沒有這麽暢快了。據府中的老奴說,主人自打調回京來就悶悶不樂、茶飯不思的,但最近不知怎麽了,他每天都要叫上一大桌酒菜,興起時還要吟上幾句詩,那誌得意滿的勁頭實在讓人看不懂。

  隻有楊大人才知道其中的妙處。

  在外任時,他是當地的右布政使;時任左布政使的,正是袁老爺的大兄。

  兩人一向不和,就算最初還隻是政見相異,可同地為官時間久了,慢慢就生出了更多的嫌隙,最後竟鬧到了相互攻訐、水火不容的地步。

  後來,姓袁的因為走錯了一步為上官所不喜,被朝中大佬遣回了原籍。楊大人本以為好日子來了,誰知在袁某人一黨的運作下,他竟然也挨了個申飭,還被降級調回京城,由從二品降到了正三品。

  按大瑞的規矩,官員外放當布政使後再回京城便是六部尚書的候選人了,大好的前程在等著他呢,結果全被人家攪和了。

  楊大人恨姓袁的恨得牙癢癢。

  最近,袁家被人推到火上炙烤,大喜過望的他不僅多喝了幾杯,還親自撰文差人送去了報社,隻恨不得用力踩上幾腳才好。

  聽聞朝中有人在背地裏串聯,想給那袁某人一個複起的機會呢……嗬,不趁此時弄得他永世不得翻身,難道還要等他再回到朝中,成為他日的心腹巨患?

  就在楊大人自斟自酌得正起勁的時候,有下人入內行禮道:“老爺,外麵有人送來了東西,讓小人定要送到您的手上。”

  楊老爺聞言連眼皮都沒抬。天天都有人往府上送各類物事,有想鳴冤叫屈的,有想巴結討好的,他才不在意這些呢。

  這人也太沒眼色了,此等小事還要擾我的雅興?

  主人的臉色不太好看,下人自然是有點慌了,可他還是硬著頭皮道:“老爺,那人說您一定會感興趣的,因為這都是曹州來的。”

  “什麽?”

  下人的話剛說完,楊大人眼中便精芒一閃。他伸手接過了小布包,從中取出一些像是書信的東西仔細端詳起來。

  片刻後,他抬頭問道:“送東西的人呢,可還在外麵麽?”

  下人應道:“他留下東西就走了。”

  楊大人微微揚起了嘴角,不過這也就是一瞬間的事。很快,那張有點滄桑的臉又變回了古井無波的模樣。

  稍作沉吟後,他捋須道:“找人把這些東西給王威、張鶴兩位禦史送去吧。再幫老夫捎句話,就說……老夫以前不是不想提攜他們兩個門生,隻是他們也沒有什麽出彩的地方。為了自己的前程,往後還要認真辦事才好。”

  下人應了一聲快步離開了。在他的身後,楊大人的眸中露出了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