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章 誌能便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20      字數:3286
  艾綠等幾個擒獲敵間之事,本就不算機密,縱然晉王府的人不會廣為傳揚,也管不住張三、李四兩個小娘子的嘴,因為她們非但起到了檢舉的作用,事後還加入了“圍追”,碧奴代表晉王府出麵重重褒獎,兩個小娘子喜出望外,忍不住四處誇耀,所以晉王妃也不覺得楊懷犀耳聞此事有多麽奇異,隻對方如此關注,卻引發了她的疑心,微微蹙眉道:“怎麽,楊先生知道那名佃作來曆?”

  ??“若為安東所遣也就罷了,但要不是安東所遣,結合廣陽爆發癘疫一事,在下倒是有些猜想。”

  ??這下十一娘便更加急切了:“楊先生看來,廣陽爆發癘疫並非天災,而是人禍?!”

  ??“據曹子建《說疫氣》一文,指出癘氣流行並非鬼神所作,而為陰陽失位、寒暑錯時,雖則經後世不少醫者辯證,引發癘疫不僅為時氣,辟如癉毒,甚至可能是牲畜患病傳染於人,然則觀廣陽此回疫情,既無寒暑錯時,更無旱澇發生,城中素來注意渠河通淤,亦非惡水弗流春秋之交蒸為癘疫,四郊更不曾發現家禽群瘟、豖牛暴斃,據在下察問,染疫者雖為傷寒症狀,又多伴有痢下之症,更兼董醫正等等提醒之後,百姓戒飲渠澗流水,便及時控製疫情蔓延,故在下猜測,應是水源引發疫癘。”

  ??“先生言下之意,是有人在水中投毒?”十一娘訥罕道:“世上有此奇毒,竟能引發疫亂?”

  ??“並非是毒。”楊懷犀也蹙起眉頭:“早在漢時,匈奴人便將瘟病而死之牛馬腐屍投入水源,漢軍飲水之後,爆發瘟疫病死無數,至後,突厥人更是研製出將瘟死腐肉熏幹臘存,用於戰爭汙染水源,削弱敵方戰力。”

  ??“先生是懷疑,突厥向廣陽派有佃作!”十一娘的腦子也轉得飛快,雖說這場戰爭看似與突厥無幹,然而葦澤關若是失守,大周局勢更加危亂,突厥五部無疑可坐收漁翁之利。

  ??“相信王妃對胡人早有防範,隻不過,王妃可知東瀛暗暗訓有誌能便,並已經安插入大周境內,突厥五部完全可以重金聘用誌能便,東瀛人體貌與我華夏之民並無太大差別,若為間作,甚難隻憑體貌排察。”

  ??十一娘自打抓獲那名佃作,便猜測可能與突厥有關,也聯想到東瀛人身上,這時聽了楊懷犀的話,眉宇之間更是籠罩一股寒意:“東瀛雖能向大周暗渡間佃,然則其要取得身憑卻並不容易,先生既知東瀛間佃名為誌能便,看來對這一機構知之甚深,蜀王,難道竟然為了權位之爭,縱容東瀛佃作為突厥五部所用!”

  ??楊懷犀長歎一聲:“愚之所以心灰意冷,決意另投賢明,亦是因為此一緣由,不過蜀王縱容誌能便,起初並沒料到會讓突厥五部得利,而是打算利己。”

  ??蜀王自知他身在長安,處於韋太後防不勝防的監控之下,培養死士暗探極為艱難,故而才會接受粟田馬養的提議,庇護東瀛誌能便,並為他們提供身憑,隻東瀛人野心勃勃,挑發大周內亂並不是他們的唯一目的,這些誌能便,私下聯絡突厥王,收取重金,因著東瀛人與周人體貌相近的便宜,突厥需要他們行為佃作之事。

  ??“起初沒料到?東瀛人與異族王來往密切時蜀王也沒料到?他倘若如此遲鈍,怎麽料到了仁宗帝即將壯年而逝,急趕著讓韋蓮池誕下賀洱,又是怎麽料到賀淇會趁機而動,韋太後需要他這個蜀王/震懾宗室,製衡晉王,不會急著將他斬草除根?他若當真如此遲鈍,項上人頭早已不保,說什麽起初不料,隻不過為圖私欲,視而不見這些隱患罷了,說不定,葦澤關一失,武威侯要麽效仿潘博擁兵自重,要麽悔罪自盡,蜀王便能逼迫韋太後交其兵權,鎮洛陽,戰安東,他以為北遼自顧不睱,縱然晉朔暫失,隻要洛陽還在,他便有那能力奪回失土,到那時,韋太後再拿他這既有威望,又有兵權之親王無可奈何,他是天子生父,大可取韋氏而代之,奪權專治。”

  ??楊懷犀張了張嘴,又再緘默,因為他無力,當然也並無必要為蜀王開脫,從他離開長安,決意自薦那一刻開始,他已經背叛了原主,他的生死榮辱,如今再也不是掌握在蜀王手中。

  ??“王妃,那員間佃……倘若確定為東瀛誌能便,或許還有大用,未知可還活著?”

  ??十一娘這才暫時忍住心頭翻湧的怒火:“雖酷刑加身,其隻字不吐,我的確還沒察清其身份,不過排除其並非來自營州。”

  ??“在下知道一些誌能便律紀,倘若不慎被捕,立即便要自盡,此間佃此時若還活著,是否王妃一直限製其自由?”

  ??“再怎麽限製,也防不住他咬舌自盡,然其那條舌頭,仍然好端端未傷絲毫。”

  ??這話的意思便是此人並不曾自盡了。

  ??十一娘雖說知道這世上真有不懼死亡的人,卻不信所有死士間佃都有這骨氣,冷笑道:“此人雖未自盡,不過並不能說明其非東瀛佃作,螻蟻尚且偷生,更何況於人?說不定他是寄望,雖不慎被捕,隻要葦澤關失守,安東軍攻入晉朔,我忙著逃命,哪裏還顧得上他這個佃作,他未必沒有生機,橫豎並沒供出同黨,或許可以饒幸得到東瀛國君寬赦。”

  ??楊懷犀頷首:“他尚存生誌便好,大可利用。”

  ??跟著便獻出一計來,十一娘原本是姑且聽之,然而竟沒料到楊懷犀非但諳熟東瀛語,甚至還明曉誌能便暗語,聽這計劃後倒是對楊懷犀刮目相看了,心道:難怪蔣公臨終前,還不忘囑托十四郎尋獲此人協助大事,倒也並不是名不符實庸碌無為,如今既已棄暗投明,姑且留之再觀後效也未嚐不可。

  ??便道:“楊先生計劃雖妙,我卻並不能信任你當真已經臣服投效,從今日始,我會限製你自由,不僅是你,日後你之妻兒子孫,也會被看管軟禁,不許再與外界發生任何聯絡。”

  ??楊懷犀毫不猶豫:“在下既願效忠晉王殿下及王妃,當然不會再有二意,在下一家若能居住晉王府,更不會擔憂被蜀王滅口。”

  ??十一娘沒有再多說,隻喚江懷上前,一番交待,讓他安排人手,先把楊懷犀看管起來,包括韋紋在內,不許楊懷犀再與任何人接觸,同時遣一心腹親衛,速歸晉陽城,一來是提那間佃來廣陽,再者也是把楊懷犀家眷控製。

  ??無論楊懷犀是否真心投誠,隻要不讓他再與外人接觸,便沒有後顧之憂,因為十一娘心裏明白,縱然韋太後對蜀王府監視嚴密,關注的重點卻僅僅是那些與蜀王暗中來往的貴族、士人,如楊懷犀等默默無聞的僚客,其實韋太後並不介意,這也是因為眾多僚客皆出寒門,基本都是入仕無門,靠著賣弄才智奉承討好,在養家活口之餘,還不死入仕之心,很大一部分其實並非效忠某一個人,而是遊竄在幾家甚至十幾門第,這樣的人小聰明雖有,卻鮮少真富大才智,太後若個個關注,她的內察衛根本忙不過來。

  ??這也是郭居安深得蜀王信重一事太後根本不能察明,還需要賀燁啟用內線才讓太後恍然大悟的原因。

  ??楊懷犀雖一度得蜀王信重,必定不是廣為人知,否則他大剌剌前來太原,身邊不會沒有內察衛盯梢,十一娘派人看防楊懷犀許久,並沒發現還有另一撥人馬也在盯防,這說明楊懷犀根本未引太後注意。

  ??那麽原本有治政之權的晉王妃,收信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僚客便是理所當然,根本無需向太後單獨說明,更何況楊懷犀表麵上還是韋紋舉薦?不過晉王妃曆來警慎,對於僚客嚴加看管為免是政敵安插,中人算計而不自知也是合情合理的事。

  ??然則,十一娘此時對楊懷犀根本說不上信任,雖然認為他那計劃甚妙,真有可能揪出廣陽城中佃作,雖說對於已經爆發的瘟疫是無法挽回了,但十一娘大可將這些間佃斬殺,告慰廣陽城中因染癘疫亡故的軍民,甚至還可以上報朝廷,使粟田馬養之流亦為冤魂償命。

  ??不過依計而行之前,十一娘當然還是不會疏忽大意,她想征詢各位醫者,是否讚同廣陽癘疫真乃人禍。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