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楊公自薦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20      字數:3363
  韋紋還沒放開十一娘的胳膊,話題卻轉去旁人身上:“有位長安來者楊先生,因暫住晉陽城,聽說廣陽城中爆發瘟疫,主動前來幫手,這楊先生雖未懸壺濟世,卻諳知不少醫理,人也風趣幽默,還下得一手好棋,雖未得董醫正允準進入疫區,隻是留在城中幫手,傳授給百姓不少防疫知識,眼下百姓皆尊稱他一聲先生,很受敬重。”

  ??十一娘莞爾:“這位楊先生有何事相求紋姐姐?”

  ??韋紋怔了一怔,笑道:“十一妹真會未卜先知不成?怎知楊先生有事相求。”

  ??“隻怕楊先生不僅有事相求,還與我有些幹連吧。”否則韋紋怎麽會迫不及待,在必要寒喧後甚至連正堂都沒走到,便急著在十一娘的麵前讚不絕口。

  ??韋紋也不去細想十一娘究竟怎麽做到料事如神,接著往下說:“楊先生才至廣陽,便想求見十一妹,說是有要事稟知,我立即告知了碧女使,楊先生卻不肯對碧女使詳說有何要事,強調得與十一妹麵談,可碧女使知道十一妹前幾日都在關注軍務,並沒空閑分心旁顧,軍營重地,也不能隨意放楊先生進入,事情便拖延下來,楊先生雖也不肯告訴我要事詳情,但說明一句,與這回癘疫怕是有些關係,甚至還可能關係到葦澤關一戰勝負,故而今日我見十一妹回城,連忙引薦。”

  ??從韋紋這番話裏,提到那人姓楊,又是來自長安,一度暫住晉陽,並雖說有要事,碧奴顯然對此人頗有防範,十一娘大約已經猜度出這不速之客究竟何人,她答應了韋紋立即會見,待來人一到麵前,果然便是楊懷犀。

  ??而在會麵之前,十一娘已先過目了韋紋轉交的名帖,楊懷犀用的是原名,但這當然不能完全贏得十一娘的信任,因為楊懷犀聲名未顯,在長安時隻是作為蜀王眾多僚客之一,並不引人注意,其實並無隱姓埋名的必要,所以他用原名示人,並不代表一定光明磊落。

  ??韋紋雖說單純,到底是貴族世家出身,不會平易近人到但凡陌生人相求,她都會熱忱相助的程度,可見楊懷犀是處心積慮贏得韋紋的賞識,才能夠爭取她迫不及待向自己舉薦。

  ??十一娘早在楊懷犀前來晉陽,並珍重台旁主動過來寒喧時,已經對他極為關注,一直派遣探人盯梢,可好幾月過去,楊懷犀除了見過一回郭居安,並沒有采取別的行動,除了遊山玩水,便是含飴弄孫,與城中世貴豪族俱無來往,仿佛真是來晉陽城遊曆養閑,悠遊自在甚得其樂。

  ??沒想到廣陽事故一生,他倒是立即主動趕來支援,而且還提出有要事稟知晉王妃,這突然的行動當然會讓十一娘心頭警鍾大響。

  ??兩相見禮,再各自入座後,十一娘先便莞爾:“韋表姐口口聲聲楊先生,極為敬仰,我正疑惑晉陽城中既然有此等賢士,怎麽我竟然一無所知,今日一見,方曉曾有一麵之緣,是我有眼不識賢智了。”

  ??“愚乃無名之卒,可不敢擔當賢智二字,倒是王妃,事隔數月竟未忘記一麵之緣,強記之名果不虛傳。”

  ??十一娘又再莞爾,並不解釋,等著楊懷犀如何毛遂自薦,可接下來耳聞,當真是讓她大出意料。

  ??“不瞞王妃,愚在長安時,本乃蜀王僚屬,此次前來晉陽,也是因為愚向蜀王自薦,能夠爭取王妃信重,作為蜀王耳目,潛伏在晉王府之中。”

  ??他說這話時一直低垂著眼瞼,並沒有意圖揣摩晉王妃臉上神色,隻雖穿著一身洗得泛白的葛袍,連發上青襆也是半舊,卻如華冠錦服一般沉著自在,不見半點局促,在十一娘看來,單論此人氣度,甚具賢智風範,而處事必有精乖圓滑處,否則怎能以布衣之身,陌生之請,輕而易舉便遊說得韋紋為他折服?

  ??那麽這個極有城府者,又是為何直言坦當,他就是蜀王安插來太原的耳目呢?

  ??沉默約有十餘息,十一娘方道:“那麽看來,楊先生是想反其道而行之,莫不是料到我不會輕信來曆不明者,故而幹脆坦言相告,接下來便要說那些諸如‘鳥則擇木’之理?”

  ??楊懷犀一笑,這才抬起眼瞼直視:“王妃雖說不信,但愚確要說良禽擇木而棲,愚輔蜀王,是因洞悉韋氏必為社稷之禍,蜀王雖同樣具有權欲之望,然則愚從前看來,總歸不比韋氏空有野欲而無才能,以為蜀王若得天下,當權望達成,或可敬重賢智治理國政,而不會一味親近奸侫,兩耳之中,隻聞奉承之辭,而拒謬錯之誤。”

  ??“那麽先生眼下是看清蜀王比韋太後更加無恥了?”

  ??“非也,愚仍不改初衷,蜀王若得天下,至少勝過韋氏專權。”見晉王妃高高挑起眉頭,楊懷犀又是一笑:“不過蜀王不信愚之建言,棄而不納,聽信郭居安此流投機之辭,是謂作繭自縛,先不論將來是否能夠安定社稷,甚至愚敢斷言,日後必將一敗塗地,不得善終。”

  ??十一娘眉梢仍然高挑:“先生既預見蜀王之敗,身為臣子卻不執忠言勸止,而轉投旁人,豈非承認自己逆主不忠,先生可知,賢者用人,往往更重忠耿而並非才能。”

  ??“愚之所忠,為天地、為大道、而並非私一,兼愚若想盡忠,首先要保住自家性命,否則豈不是妄死?正如王妃,又何嚐真正忠於太後?”

  ??十一娘起初便沒有任何掩飾,那是因為她已經決斷,如果楊懷犀不能得她信用,她是絕對不會留其活口,既然如此,當然不怕被楊懷犀洞明居心,不過此時她當然不會先把殺氣顯現,隻將眉梢緩緩放平,神色更顯冷肅。

  ??楊懷犀卻仍是大無畏的模樣:“王妃才智之名,愚一度嗤之以鼻,斷定不過是略具機巧之庶女,為出人投地有心張揚罷了,直到王妃前來太原府,竟真能力克毛維,將新政順利施行,治理得太原府乃至晉朔,頗顯盛世之氣,愚方信王妃果具大智,不由思忖,王妃既明白四達,何故聽憑韋氏操控,屈隨晉王此等暴戾不仁之徒,愚困惑不解,故起卦占卜,再夜觀星象,方驚覺賀周帝氣,不知何時,竟轉移北疆而盛。”

  ??十一娘冷笑:“先生竟還諳識氣望之術。”

  ??“不瞞王妃,愚之先師,乃樂安蔣公,愚幼年時,曾蒙先師教授氣望之術,惜愚天資蠢鈍,不過學諳皮毛,否則也不會直到此時,才幡然醒悟,原來晉王殿下才為真正明主!”

  ??楊懷犀把這自以為絕密的事情道破,卻見晉王妃一點不覺驚奇,他方才怔住了,不過也隻短短數息,搖頭苦笑道:“是了,京兆王七,中書舍人賀十四,均為先師門生,又為王妃知己,想必在下師承,王妃早已明了。”

  ??“楊先生道破這許多不能言明之事,難道就不怕被我滅口?”十一娘照舊冷笑。

  ??“愚若逆天而行,待蜀王事敗,必定也會身首異處,就算因懼敗而逃匿,愚知蜀王不少機密,也難以逃脫滅口之噩,唯有假薦為耳目,投誠王妃,方還有一線生機。”

  ??楊懷犀一度也曾極得蜀王信重,不過是賀洱得位之後,蜀王以為勝券在握,漸漸不滿楊懷犀過於保守,將他冷落疏遠,但楊懷犀知道蜀王係不少機密,若是請辭,無疑找死,就算逃匿,他拖家帶口也根本無望擺脫蜀王的追殺,他思謀來思謀去,隻能說服蜀王信任,用他為間佃,混入晉王府,這才能夠光明正大從長安脫身,遠來晉陽,而且隻有爭取晉王妃信任,施庇於他,才無性命之憂。

  ??而這一席談話,雖說楊懷犀並沒成功爭取晉王妃信任,但至少讓他篤定一點,晉王妃果然不是太後死忠黨徒,他通過望氣、卦卜之術,占得大周帝王之氣興於北疆,果然是應驗在晉王身上,如此,至少還有一線生機,而且尚能爭取實現誌向,他不算什麽聖賢,不過並不甘心碌碌無為,他希望在此大亂之世能夠輔佐明主,成就一番事業,曾經誤投蜀王,那也是因為占望得帝王之氣仍在長安,可賀姓諸王,蜀王已然是矮子裏的高個頭,楊懷犀根本就未曾料到,氣象竟然是指向晉王!

  ??“王妃,愚毛遂自薦固然是打算投誠求庇,然則也確有一件要緊事需要稟知王妃,在下聽聞,王妃有一婢侍、府衛竟捕獲敵間,未知此敵間,王妃可曾察明來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