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各有動作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8      字數:3258
  毛維要比十一娘稍晚一步得知太後將要廣設官窯的消息,此時正覺“如有神助”,將那頁薄薄的信紙交給心腹、謀士傳閱,就忍不住撫須而笑:“又是增兵,又是設窯,我倒要看看,薛絢之還有什麽辦法平息民憤,這兩件事,萬一任何閃失,他又該怎麽承擔太後怒火?隻怕那所謂新政還沒製定出細則,咱們這位薛少尹,便要被扣審問責,押返長安了!”

  ??“可是薛絢之被問罪,這增兵等事,豈不是又要讓世父負責?”毛趨頗為擔憂。

  ??那郭居安卻老神在在:“不僅薛絢之,晉王毫無作為,太後怕是再也信不過他這太原牧,屆時府尹再上諫書,懇請太後允準蜀王赴太原主持大局,有蜀王坐鎮,又有毛府尹鼎力相助,不過是增兵、設窯而已,不會傷及顯貴利益,縱然民怨沸騰,也不足為慮,民眾無論何時,也隻能屈服於官府。”

  ??“對,隻要將所有責任推向新政,堅稱是因新政才導致人心惶惶,所有過錯便由晉王與薛絢之承擔。”一個黨羽也附和道。

  ??“隻是咱們既定之策,還是要照舊施行,不能給予薛絢之喘息機會。”毛趨這些年來,一直對挫折邵廣之事耿耿於懷,鑒於陸離是邵廣死黨,“於公於私”都恨不能將他置之死地。

  ??毛維便看向另一個心腹太原令於墉:“宜早不宜遲,速速安排吧,說不定不過幾日,廣設官窯之詔令便要下達了。”

  ??與京城分為長安、萬年二縣治理類同,晉陽城其實也分為晉陽、太原二縣,這兩個縣令當然都是毛維心腹,晉陽令毛趨便不說了,太原令於墉,那也稱得上毛維死忠。

  ??毛維任大理寺卿時,於墉便是他下屬,後來得到攜升,任萬年令,哪知道運氣不好,遇著了劉玄清一案,太後為了摘清自己,將據律公審的功勞交給了兄長韋元平,於墉這萬年令因為辦案不力,背著黑鍋被貶遷了。

  ??更加倒黴的是他被貶遷之地,恰好便是漁陽,姚潛丟了山海關,一路潰逃,於墉隻好跟著姚潛一塊潰逃,雖說他沒有因此被朝廷治罪,但想要憑借“政績”東山再起的計劃顯然泡湯。

  ??還是毛維沒有忘記舊屬,罷相至太原後,運用舊時人脈,廢了不少力氣才把於墉調任太原令。

  ??但於墉這時卻並不為深得上官信任而歡欣鼓舞,實在因為上回的“黑鍋”經曆,讓他記憶猶新,要說毛府尹這初步計劃,也不是非他不可,例如晉陽令毛趨便足以擔任,可這衝鋒陷陣的風險活,偏偏又落在了他的身上,倘若一切順利,當然皆大歡喜,可要是又有變故呢?於墉的腦海裏,便自動生成一頂更大更重的黑鍋。

  ??苦悶歸苦悶,於墉萬萬不敢有摞挑子不幹的決心,更加不說倒戈相向了。

  ??他的身上,已經被重重烙下毛維黨的印鑒,除非絕了仕進的願望,否則決無可能背叛上官——莫說晉王怎麽看也不像是個明主,即便晉王就是,也看不上他這麽一個小角色,他若去投誠,說不定反而被晉王懷疑居心叵測,用來殺雞儆猴。

  ??於墉隻好揣著一肚子的黃蓮,兢兢業業“安排”去了。

  ??又說十一娘,對於陰謀詭計的逼近似乎毫無察覺,雖然昨晚幾乎徹夜未眠,可今日倒也不覺困倦,她這時——正在閑逛晉陽城。

  ??這日十一娘並沒有穿著男裝,更加沒有騎馬,而是坐著一輛繡幃車,在護衛婢女的圍侍下,格外引人矚目。

  ??車與既非封蔽,十一娘當然可以四顧街景,不過路上行人,也都可能看到晉王妃的容貌衣著。

  ??一路之上引起不少觀望議論,十一娘安之若素。

  ??上元節時,她與晉王雖然也曾出遊,但是以觀燈為主,並沒有深入市坊,這回卻是專程衝著中城明華坊而去。

  ??不似長安,有東、西二市,晉陽城雖然也設有專司買賣之處,卻並不稱市,西城有明錦、明昇二坊,中城明華坊,東城明榷坊,竟有四處之多,當然,論規模而言,其實並不能勝過長安東、西二市。

  ??晉陽城富貴集於西城,故明錦、明昇二坊多營珍寶錦繡、筆墨書畫等等,至於東城明榷坊,更多的是油鹽柴米等日常耗需,但中城作為“橋梁”,又因有汾水可觀,故而明華坊倒比其餘三坊占地都大,經營種類也更加繁多。

  ??自然更加熱鬧。

  ??可十一娘的車與進了這間,卻並沒有看見想象之中摩肩接踵語笑喧闐的情景,雖然周遭也有不少車馬往來,汾水之畔的酒肆依稀可見高朋滿座,然而不少臨街的商鋪卻都關閉著門,尤其是經營穀米、醬醋的地方,好幾家門前灰都積得老厚了。

  ??不要說與長安東、西二市相比,隻怕蘭陵、安善這類以住宅為主的市坊,也要比這熱鬧些。

  ??“這裏便是晉陽城最大商市?”就連艾綠都大覺失望,憂心忡忡:“霓珍衣坊開在這裏,怕是沒多少生意吧?”

  ??十一娘卻很從容。

  ??晉陽原就不比長安繁榮,更何況葦澤關告急,那些並非世居晉陽的商賈,未免會因人心惶惶而關閉晉陽城的產業,再說不少客戶紛紛遷離,這也對晉陽城的商事造成了一定影響,但開店的少了,並不代表太原貴族的購買力就受到影響,看看那些酒肆妓家,不一樣賓客盈門?

  ??隻要能夠穩定時局,不讓人口繼續流失甚至還有增長,那些商賈也不會放著錢不賺,晉陽商事不難再見往昔繁華。

  ??車與緩緩停在汾水閣不遠,新近開張的珍寶行外,這一處倒是熱鬧,店鋪夥計忙碌著迎來送往,聲音雖透著嘶啞,臉上的笑容卻格外明媚。

  ??這間珍寶行,當街有一排鋪麵不說,後頭還有庭院小樓,麵積倒比不少酒肆更大,東家正是赫赫有名的裴百萬兄妹,當然也是十一娘此行意欲拜訪之人。

  ??夥計一見是晉王府的車與,連忙揚聲喊道“掌櫃”,十一娘根本不用任何“暗語”,便被掌櫃迎去了庭院裏頭,裴子建顯然已被驚動,從西側一間小樓出來,笑著迎向前來:“王妃今日怎麽得閑?”

  ??他與晉王的來往此時雖為隱密,與王妃來往大可不必顧忌——太後麵前也是先報備了的。

  ??至小樓上落座之後,十一娘才說道來意:“太後下令各地廣設官窯,隻怕不久便會造成更多百姓逃亡,裴郎君準備準備,待時機合適,暗下散布消息:雲州城重建,但凡自願投軍者,家小皆可遷來雲州,按丁男,足畝授田,浮逃不究,可重新入籍。”

  ??裴子建先是被廣設官窯之事驚了一驚,緊跟著被十一娘的允諾再驚一驚,腦子裏翻滾好一陣,才整理出一句話來:“王妃真有此自信?”

  ??“諫言重建雲州一事,我早便密奏予太後,如無意外,詔令會於二月下發。”十一娘又說官窯之事:“另外,我打算上諫太後,由晉王府全權掌控太原官窯,官窯製成,便能由晉王府出售予各國商賈,如此一來,是否對振興晉陽商事有利?”

  ??“那是當然!”子建興奮道:“裴某之所以先在晉陽城開設珍寶行,其實便是為了吸引各路番商,倘若晉陽亦能燒製瓷器、琉璃等物,更會吸引大批行商,小商賈素來喜好跟風,隻要造成晉陽城商貿往來繁盛,他們便也不會再擔憂政局動亂,無利可圖。”

  ??得到了裴三哥的肯定,十一娘這才徹底鬆了口氣:“商事一興,對勞力之求也會增長,雖說新政推行還需耗廢時日,但不少百姓也能入城務工,緩解生計艱難,尤其是那些戰死疆場勇士之家人,便有了辦法給予更加優厚撫恤。”

  ??十一娘要想護全太原治下百姓至少能安居樂業,單憑她與晉王的財力那是遠遠不夠的,隻有振興太原商事,以商利養民,才是目前最見效最快並切實可為的辦法。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