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露尾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8      字數:3164
  也是這一個夜晚,距離晉陽城百裏之外的明德寺後山,三騎人馬悄悄退鞍,身披烏氅鬼鬼祟祟的男人,屈指輕輕三叩山門,未幾,門內響起三下叩應,男人又再兩叩,山門才往內拉開,一個小和尚探出光頭,再將手中風燈照亮男人的麵容,長舒一口氣般:“紀明府有請,住持已經恭候多時。”

  ??來人正是太穀令紀倫。

  ??明德寺這扇後門入內,便是那片引得眾多文人雅士不吝筆墨詩讚的梅林,莫說這扇後門尋常不讓香客信徒出入,就算是寺中僧人,也鮮少走來這處,眾僧人居宿皆集中在殿院左近,梅林中段倒建有幾排客舍,以備香客留宿,因時常有女眷,故而僧人鮮少涉足梅林,而此門位於山腳,距離客舍甚遠,尋常隻有兩個十四、五歲的小和尚看防這處門禁,再兼負責掃灑。

  ??這兩個小和尚,才是明空住持真正的心腹,當年那老住持在世時,明德寺是沒有這兩人存在的。

  ??紀倫早在得知晉王妃與明空“私見”後,其實便心浮氣躁,恨不能立即趕來詢問實情,一來是因他更加關注晉王夫婦兩晚留宿的白嶺村與羅九郎,在此一事上消耗了不少時間,二來也是因為他自從聽信明空建議,行為那罪大惡極的事,已經超出了心理承受力,於是未免更加小心謹慎疑神疑鬼,一直到了今日,才趁著深夜時分暗訪,這樣的行為,實際已然說明紀倫與明空之間必然有不為人知的勾當。

  ??要論來,紀倫身為太穀令,又一貫推崇佛門,大可堂堂正正與明空這位得道高僧來往,哪裏需要如此掩人耳目?

  ??可事實上他與明空之間的勾結,其實便連毛維都瞞在鼓裏,所以紀倫才不敢那樣堂而皇之,他不是世望出身,家境又甚貧苦,好不容易才混到一介縣令,手下雖然有不少佐吏,那些人可並非他心腹,操辦毛府尹交待之事不需顧慮,可關於有些惡行,卻是不能讓這些佐吏得知,所以此回明德寺之行,他不得不兜了好大個圈子,並且趁夜潛來,至於身邊跟著這兩人,原本就是明空舉薦,倒可用信任。

  ??紀倫雖然心虛,此時卻也並無悔愧,他也是聖賢門生,世族之後,絕非生來歹毒,要怨便怨官場腐壞,才將他逼到這樣地步。

  ??當年幾經奔折考取明經,卻因無豪貴舉薦,他雖經史學得紮實,然而不擅詩賦,行謁以及揚名都不可期,甚至並沒生得英俊瀟灑的皮相,也無望被皇族貴婦青睞,獲得裙釵相薦,老老實實守選八年,才得了縣尉之職,也曾兢兢業業勤政愛民,但上頭縣令就是個屍位素餐的貨色,他這縣尉又哪能脫穎而出?一任滿後,居然又再守選。

  ??那時到底紀倫也算涉足了官場,十分清楚自己如若再無作為,此生怕就止步於一任縣尉了。

  ??這怎麽對得起他十載苦讀,到頭來依然是守著寒窗,連兒子都不能爭取免賦。

  ??於是紀倫咬一咬牙,放下士人的架子,腆顏交好一個市井之徒,終於借得利貸,又廢盡心思討好了族長,爭得幾分家族寄望,牽牽連連通過許多人脈,到底還是得授又一任縣尉,這回他可學了乖,將大多心思都放在討好上官,當然也沒有行惡,畢竟他根底不足,官聲還是相當重要的。

  ??也是他終於走了好運,上官攀附了毛維黨徒,得到升遷,沒有忘記他這麽一個佐吏,才能轉遷太穀令。

  ??紀倫總算嚐到了甜頭,當然更加期望仕進,可雖說那上官提攜了一把,然而自來太穀,並不在上官轄下,隔著山長水遠,他哪有這麽長舌頭去阿諛奉承?再說單憑巧言令色,能夠爭取的好處也十分有限,要想用真金白銀鋪墊青雲之途,他又沒有那樣的家底。

  ??那個時候的紀倫,想也沒想過吞占民財,他一貫謹慎,膽子太小,雖然也知道那些貪官汙吏的手段,卻不敢施為。

  ??就連擔任太穀令後,治下豪族富賈主動給予的賄賂,他也不敢全收,隻不過“意思”一下,顯示自己並非要與諸多土豪敵對罷了。

  ??紀倫原就信佛,再兼那時明德寺已經在上任太穀令的推崇下有了些名氣,明空又屢屢布施,這對於紀倫這父母官而言當然是件好事,所以他便與明空來往逐漸頻繁起來,相交日深,一回便將心中苦悶傾訴出口。

  ??哪裏知道看上去慈悲為懷的得道高僧,居然給他出了那樣一個歹毒的主意!

  ??見他驚怔,卻沒有震怒,明空長歎一聲:“貧僧乃出家人,自知助紂為虐當遭天譴,可前太穀令步步相逼,貧僧一條性命固然可棄,然而卻不得不顧及寺中數十僧人。

  ??原來明空住持聲稱,前太穀令為達政績,提出推崇明德寺,使明德寺香火旺盛,那麽明德寺便可用香客所捐功德布施平民,但一寺香火縱然有官方推崇,也不可能莫名其妙便達旺盛,先期尚且需要“投資”,如此明德寺經過行善,才能先一步獲得百姓信重,前太穀令不肯讓明德寺白占好處,是以要脅明空助其惡行,這樣也不怕他調任之後,明空將他檢舉。

  ??“貧僧也算與紀明府投緣,這才將隱情告知,如何決斷,當然全由紀明府衡量,紀明府若無望仕進,且當貧僧今日之言未曾說過便罷。”

  ??紀倫哪裏相信明空是被逼無奈,那些辯解,擺明就是脫罪之辭,可紀倫也很清楚,上任太穀令是世望子弟,根底遠非他比得,他若檢舉惡行,那便是以卵擊石。

  ??然而心裏本就懷著貪欲,又被人有意喚醒了潛藏的魔孽,紀倫那僅存的善念,終於逐漸被魔孽吞食。

  ??因為明空所言之計,非但能夠使他積累一筆財富用於仕進資本,並且隻要小心謹慎,根本不用擔心傷及官聲,他紀倫在民眾眼中,還是一個兢兢業業勤政愛民的清官,如此名利雙收在前,紀倫又哪甘放棄?

  ??唯一風險,便是事情出了紕漏,導致身敗名裂。

  ??但這風險可謂微乎其微,因為萬一事發,明空當然也不能脫身罪外,甚至還會牽涉前太穀令,那位可是名門子弟,必然會想盡辦法平息事態,紀倫便也有了保障。

  ??長談之後,足足過了一月,紀倫終於再訪明德寺。

  ??而他這兩年的運勢也當真不錯,沒過多久,毛維竟然被罷相調任太原尹,紀倫至此有了進一步攀交高官重臣的絕佳機會。

  ??又是明空出謀劃策:“情勢固然對紀明府為絕佳時機,貧僧以為,仍當小心為上,畢竟毛府尹是被罷相,將來不知有無起複機會,再者,紀明府固然有舊人居中引薦,然而根底不足,能否得毛府尹另眼相看仍不一定,莫若再待更好時機。”

  ??是以紀倫雖然暗中向毛維示好,表現得卻也不是十分熱絡。

  ??直到晉王赴藩,薛絢之奉令推行新政。

  ??明空才提醒紀倫:“情勢有變,紀明府不宜再曖昧,毛府尹顯然與晉王派針鋒相對,必然會重視轄屬縣令站定陣營,據貧僧看來,毛府尹之對手無非韋、元二相,晉王與薛少尹絕非毛府尹對手,新政有傷世貴利益,無論如何也不會順利推行,勝負懸殊……紀明府此時向毛府尹投誠,並獻妙計,方可獲得毛府尹垂青。”

  ??所以紀倫才向毛維毛遂自薦,聲稱他可假意向晉王派投誠,作為間佃,探察薛絢之動向。

  ??晉王與晉王妃才過上元節便來太穀,又有意與太穀羅子弟交好,打探授田等事,顯然是為考察紀倫是否可信,單憑此樁,紀倫還不至於憂心如焚,可晉王妃卻盯上了明德寺,這才讓紀倫毛骨悚然。

  ??他必須要了解清楚,晉王妃究竟在懷疑什麽,往明德寺又是因何目的!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