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人間蒸發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8      字數:3582
  十一娘這才知道現任裏正姓蔣,是太穀豪族蔣氏的庶支族人,並不住在白嶺村,而是住在十裏外的金水村,大周每百戶設一裏正,也就是說,白嶺村民並不足百戶。

  ??太穀蔣與太穀羅同為本縣兩大豪族,都是世居縣城,但族人卻也有些分布在農郊,可這位蔣裏正卻不似南老丈一般貧苦,事實上自從仁宗朝以來,裏正一職雖然僅為小吏,卻多被村居富戶掌握,蔣裏正在金水村就有一處兩進大宅,不比得白嶺村居都是土坯茅頂。

  ??“德宗朝時,白嶺村在籍農人便有百二十戶,可後來幾經災疫,近二十戶都成了絕戶,又有不少戶逃亡或者遷居,如今在籍隻有七十戶了。”南老丈歎道。

  ??“要不是老丈安撫村民,說不定如今連七十戶都沒有。”羅厚對十一娘道:“金水村,從前也有近兩百戶,如今?甚至不如白嶺村戶數。”

  ??可兩村所轄土地卻甚是廣闊,隻不過絕大部分都不為村民擁有,而被富家大族兼並。

  ??“蔣裏正看來,可不如老丈在村子裏德高望重呀。”十一娘說道,因為她觀察見村民們聽說蔣裏正時,個個臉上要麽畏懼,要麽怨憤,不似對南老丈一般敬重。

  ??“德高望重?眼下裏正,德高望重可不是評判條件了。”一說起時政,羅厚就像是渾身長滿了逆刺,難得一字好話。

  ??南老丈悶咳兩聲,卻沒有義憤填膺:“這戶籍銳減,逃亡日多,也與蔣裏正無幹,說到底,還是授田不足引起,若丁男足授百畝,一年賦稅也就隻算皮毛,咱們代居在此,若非走投無路,也沒人願意離鄉背井,拋卻祖宗家業了。”

  ??“如今丁男,實際授田能得多少?”十一娘又問。

  ??這下子引起一片七嘴八舌——

  ??“授田?我家小子滿十八,莫說授田,便連祖傳永業田都被官府收了回去,硬說我病逝之老父,當時授足了百畝田產,依律,有八十畝要被官府收回,天可憐見,我家總共也才五十畝地,被官府回收四十畝,隻餘了十畝,我還有兩個兒子,若都足歲,怕是也不得授田,一家七、八口,靠著這十畝地,卻要承擔四百畝租庸調!”

  ??“我家祖孫三代,也才授了百畝地,還是南老丈爭取來。”

  ??“我滿二十一時,隻授一畝地。”

  ??“我三個兒子,均已成年,因永業田有三十畝,故一寸地都沒有新授。”

  ??“我家還好,小子成年時正好遇見那年察括隱田,得了二十畝。”

  ??“我家也還好,現下紀明府寬仁,兩口丁男,補授了三十畝地,省吃儉用還不至於挨餓。”

  ??“那是因為你家長男、次男盡都投軍,次男為國捐軀,這才補授了田地。”有人指出。

  ??那人便歎:“雖說死了個兒子,但一家老小至少不會餓死了。”

  ??“論說過得最充裕,還是胡寡婦,那是真真正正授足了三十畝!”

  ??一人便往地下“啐”了口痰:“那是因為她和蔣裏正勾搭成奸!”

  ??羅厚一聽,話題就要歪樓,未免有些擔心晉王妃慍怒,連忙咳了一聲,隻他還沒來得及“扳正”,忽聽一嗓門女高音——

  ??“狗兒,可是狗兒回來了?狗兒呀,阿母可想死你了!”

  ??便見一個蓬頭垢麵的婦人,大約四十出頭年紀,一條布裙幾乎看不出本來顏色,大冷天竟然赤著腳,紅著眼睛就衝了進院子裏,抓住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就抱在懷中:“狗兒,狗兒呀,你總算是回來了,讓阿娘看看……呀,狗兒出去一趟,竟白胖不少?”就破涕為笑。

  ??麵黃肌瘦的小夥哭笑不得:“麻嬸子,你瞧瞧清楚了,我可不是你兒子。”

  ??南老丈連忙喚兒媳:“還不將你麻嬸子摻扶進去,凍壞了腳可不了得,他麻嬸,你也真是,這一跑出去,便是好幾日不見人影,連鞋子都不見了。”長長歎了一聲。

  ??又向十一娘解釋:“貴人莫要見怪,這婦人也真真可憐,新婚不久,便失足墜河,雖揀了條命,卻就此患上癔症,後來丈夫也死了,雖有兒子兒媳……也不知狗兒怎麽想,竟然帶著媳婦逃亡了,丟下寡母不聞不問,家中田產也被官府收沒,她雖是寡婦,又沒有家人依靠,依律當授田三十畝,但她莫說耕種,甚至連衣食都不能自理,即便得了田產,也是荒廢,還得承擔賦稅,故而老兒也沒為她爭取,倡議由村民們共同養活她,隻是這婦人癔症一犯,便四處亂走,又不能綁著她不讓動彈,這不,前些日子一跑出去,今日才回村來。”

  ??哪知那婦人聽了南老丈的話,撲上來就想扇耳光:“我家狗兒才沒有逃亡,他那樣孝順,他是個好孩子呀!那年旱災,顆粒無收,他走那麽遠路去縣城,討得一碗粟回來,自己餓著,也先緊著讓我吃飽,狗兒是好孩子,哪裏會丟下我不管,南阿叔你莫要汙賴狗兒。”

  ??南家媳婦好說歹說,才終於把婦人勸了進屋。

  ??便有一人歎道:“要說來,我也不信狗兒那樣不孝,真能丟下寡母自去逃亡?莫不是……莫不是去外頭做工,遭遇不測了吧?”

  ??又有一人駁斥:“真要是去外頭攬了活計,怎麽會不與鄰裏交待一聲?便連裏正都瞞在鼓裏,他又從哪裏開出過所?糧甕裏一粒粟米都沒餘下,連夫妻兩個衣裳鞋襪都沒留一件,不是逃亡,又是什麽?從前再怎麽孝順,也可能娶了媳婦忘了娘!”

  ??“老丈方才說,那狗兒夫婦逃亡之後,田地被官府收沒,似乎表明他們逃亡之前,並沒有將田地轉賣?”十一娘問道。

  ??一般農戶若不堪賦稅之重,逃亡前都會先將田地轉賣,否則身無分文,又能走到哪裏去?除非落草為寇。

  ??“的確未將田地轉賣,隻不過當時已快臨近稅收,或許狗兒擔心轉賣田地引起官府猜疑,也不一定。”南老丈說道:“要說他們家,人口還少,狗兒還沒有子嗣,也就是三口之家,田地卻有二十畝,哪裏至於逃亡?但要說不是逃亡……這都有年餘過去,生不見人死不見屍,莫說鄰裏,便連官府都察實不到蹤跡,除非是被人害殺,隻狗兒這孩子,一貫本分,從沒與人紅過臉,無怨無仇,誰會害他呢?”

  ??“狗兒媳婦可也是白嶺村人?”十一娘總覺得這事有些蹊蹺。

  ??“可不就是白嶺村人,不過那女子也可憐,父母早亡,也沒有兄弟姐妹,靠老祖父養活,十三歲時,老祖父也病死了,她嫁給狗兒,還是老兒亡妻從中撮合,要說狗兒媳婦也不是壞心人,一貫勤儉持家,麻嬸雖然得了癔症,她也從來沒有不孝順,單說逃亡,其實也不算什麽,隻是……將寡母置之不顧,的確有些不合常理,那兩孩子,也不像是如此涼薄之人。”南老丈說來也覺狐疑,連連歎息。

  ??“人窮誌短,要我說來,狗兒家日子雖然過得去,不至於忍饑挨餓,可要說存餘,也十分有限,狗兒有把好力氣,如若投靠大族為佃農,日子說不定更有指望,麻嬸子那病,魔怔起來連屋子都能點著了,所謂久病床前無孝子,狗兒厭煩了也不奇怪,再說,將來狗兒媳婦若是生子孩子,萬一沒在意,麻嬸子犯起病來,指不定便將孩子抱出去丟進金水河,夫妻兩心裏能不擔憂?一走了之,也不是沒有可能。”

  ??又有一個人推斷。

  ??“當年狗兒逃亡了多久,才被大家發現?”十一娘問。

  ??“之前一日我還見著夫妻兩了呢,那日麻嬸子又不知跑去了何處,夫妻兩個四處尋問,可當時大家夥忙著交稅,都沒注意麻嬸子哪裏去了,次日清早,還是我媳婦看見麻嬸子坐在村口那歪脖子樹下,便領了麻嬸子回去,就沒見狗兒夫妻人影,咱們還以為他們又去尋麻嬸子了,起初也沒在意,哪知到晚上還不見人回來,滿村人都去找了一回,夫妻二人竟不知所終,後來報了裏正,裏正到狗兒家中搜尋了番,見一片狼籍,這才斷定是逃亡了。”一個村民說道。

  ??實在這些年,逃亡之事司空見慣,白嶺村雖然相較不算嚴重,卻也有十餘戶不能忍受賦稅之重相繼逃亡,因而每當有人不知所終,民眾們先入為主便是逃亡,並不會無端懷疑其餘可能。

  ??隻是十一娘卻越覺狐疑,如果狗兒夫婦有心逃亡,又哪裏會顧及身患癔症的寡母行蹤四處尋找,即便是狗兒原先有意帶寡母一齊逃亡,那麽事到臨頭便不會疏忽大意讓寡母亂走,就算一時大意了,逃亡之事又不是不能滯後,何至於這般倉惶,連夜出逃?

  ??這件事頗有矛盾之處!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