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共渡除夕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8      字數:3494
  太原柳族內的風起雲湧當然不曾波及晉王府,除夕這晚,十一娘親自操持了美味佳肴,因著章台園正在改建,而他們初來乍到也沒有大張宴慶,故而十一娘沒有啟用正廳,不過是在玉管居設了宴席,主要人物除了她與晉王之外,當然還有婷而,阮嶺以及陸離,甚至沒有忘記扈氏,專為她也設了一張宴桌。

  ??賀燁在長安時蓄養的一批伎人暫時都未曾隨來晉陽,故而今晚沒有伎人助興,酒酣之時,阮嶺便提議自娛自樂,別有用意的要求晉王妃與陸離合奏一曲,咪著眼睛暗暗觀察舅舅賀燁的神情變化。

  ??陸離沒有推讓,十一娘自然也落落大方,這回她甚至沒有故意藏拙,舍琵琶不用,與陸離皆用古琴,兩人合作默契,一曲琴樂有若行雲流水,便連賀燁都安靜下來細細鑒賞。

  ??賀燁不會弦樂,但身為皇室子弟,基本的音律鑒賞能力還是不缺,雖然為了十一娘與陸離的“琴瑟和諧”有些擔憂,但他眼下意識到阮嶺的心存故意,完全沒有表現出來,倒教阮嶺興味索然。

  ??十一娘這回也看出了阮嶺的不懷好意,故而獻藝之後,立即還以厲害,指明讓阮嶺“出演”,並不許再用樂器。

  ??阮嶺果然被刁難住了:“難道要我表演歌舞不成?我又不是蜀王,精通胡騰舞。”

  ??一眼睨見扈氏,頓時眼中一亮:“莫不如請絢之兄撫琴,我以劍舞助興?”

  ??十一娘哪裏甘心讓阮嶺蒙混過關:“嶺兒當著扈娘子麵前,竟然膽敢班門弄斧,倘若當真自信劍舞可與扈娘子媲美,咱們也不反對。”

  ??阮嶺頓時沮喪:“王妃分明是有心刁難。”

  ??這時剛巧艾綠燒了一堆爆竹歸來,便出主意:“阮長史既然會騎射,莫如表演一出拿大頂?”

  ??阮長史:……

  ??騎射和拿大頂有必然聯係?拿大頂分明就是雜耍好不,他堂堂一個風流倜儻的世家公子,怎能不顧形象供人取笑。

  ??偏偏舅舅賀燁還擊掌讚成:“艾綠這主意不錯。”

  ??阮嶺大怒:“舅舅也不能隻是旁觀,可願與嶺一同獻演?”

  ??賀燁興致正酣,完全不顧形象:“這有何難?你給我看著!”

  ??當真把袍角一掖,利利落落地打了個倒立,雙掌貼地兩足豎起,在廳堂裏“走”了一圈,還不盡興,又收起一隻手掌,單手倒立著逆向“走”了一圈,一躍而起,臉不紅氣不喘:“嶺兒可服氣了?”

  ??把艾綠興奮得,學著晉王殿下的樣子也“走”了兩圈,一躍至阮嶺跟前,忽閃著黑幽幽亮閃閃的兩隻眼睛:“長史學會沒有?要不我再示範一回。”

  ??阮長史險些仰倒,臉色頓時漆黑。

  ??舅舅豁得出去,他可不願與舅舅同流合汙,更何況是在陸離麵前。

  ??守在一邊負責斟酒的碧奴這時卻格外同情阮長史——要論來,阮郎也是為了撮合殿下與王妃之間捅破那層窗戶紙,不想反而得罪了兩位,反被刁難捉弄,實在讓人於心不忍,故而為阮嶺轉圜。

  ??“今日除夕,婢子也有意助興,婢子不會琴樂,不過幼年在家中之時,還習得幾首唱曲,婢子先行獻醜,阮長史若能學成,便算過關可好?”

  ??十一娘自然不會在意碧奴多管閑事,頷首以示讚同。

  ??阮嶺當然也如釋重負,唱曲總比拿大頂要雅致許多。

  ??碧奴見眾人皆無異義,清了清嗓子,便唱道:“鬱鬱澗底鬆,離離山上苗……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竟然是左思所寫詩作。

  ??大周這時民謠,皆以詩作為詞,廣為流傳的曲唱,既可是以大家作曲,又不乏鄉人擬調,碧奴這首歌謠,唱詞雖然耳熟能詳,曲調卻並不時興,至少在座中人都是初次聆聽,一時覺得新鮮,倒是博得了一片擊掌。

  ??阮嶺越發感激碧奴,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緊接著又誦唱了一遍,算是馬馬虎虎過關,至少沒有丟臉。

  ??這下就連扈氏也被挑起了興致,主動提出要以劍舞助興,十一娘第一個捧場,自告奮勇拿了起琵琶,要為扈氏伴奏,兩人商議了片刻,決定用古曲霸王卸甲,因著這間廳堂本就高闊,扈氏也不用移往露天場地,兩人合作一曲,一個十指翻飛,一個雙劍疾舞,倒也是配合默契,將氣氛又再喧染得熱烈。

  ??緊跟著別說阿祿,便是江懷這樣的宦官,都被晉王與王妃“要脅”著表演了才藝助興,當然無論是否演出者,所有仆役今日在拜賀之後,都得了王府的喜錢打賞,這一晚真可謂主仆共歡,酣暢淋漓。

  ??晉王尤其歡喜,自從兄長賀衍崩逝,他已經許多年沒有這樣輕鬆愉快的歡度除夕,於是及到夜深仍然不覺疲倦,眼看著王妃雖然經過一場痛飲,這時尚且炯炯有神,而在王妃的愛護下,陸離也還保持清醒,反倒是扈氏與阮嶺不勝酒力,一個雙眼恍惚,一個已經鼾聲如雷,賀燁頓時對阮嶺心生嫌棄,衝江懷招一招手:“把這醉鬼送去自己居處。”

  ??婷而便也起身告辭,十一娘知道她已經疲倦,並沒有挽留,順便囑咐扈氏也可去歇息,於是廳堂之內,便隻餘三人。

  ??賀燁便問:“王妃還有什麽主意,這可是咱們在晉陽第一個新歲,若不盡興,難免遺憾。”

  ??他卻看見十一娘與陸離四目一遇,頓時再一次感覺到兩人之間的心有靈犀。

  ??可不知為何,賀燁竟然在十一娘的眼眸裏,發覺了一絲悲喜莫明的複雜情緒,一時之間,他竟愕然。

  ??且聽陸離說道:“我想起多年之前,曾與好友約定,年年除夕,備上喜錢投擲在貧寒百姓家門外,這樣無論是他們立即察覺,抑或是元旦朝早發現,都以為是神佛施恩,而喜不自禁,可惜我那好友,多年前便永別人世,這一約定,竟然許久未曾屢行。”

  ??賀燁若有所思:“絢之所說好友,是否裴十一郎?”

  ??這下連十一娘都震詫不已。

  ??其實今年,十一娘還是首回與陸離共度除夕,當年渥丹雖與陸離有青梅竹馬之誼,然而除夕夜,陸離自然是要留在薛家,裴氏雖然並不拘管女兒固步內宅,不過除夕夜當然不會放任女兒出外——除夕可不比元宵,京都仍然是要實行宵禁的。

  ??女兒家不得自由,子弟卻不會有太多拘束,當守歲過了子時,長輩們安歇過後,子弟便可出外,隻要不出居住裏坊,並不會受武侯以犯夜之罪拘捕,故而與鄰裏交好尋一處酒肆通宵玩樂,也是常見。

  ??裴、薛兩家雖非居住一坊,但那時裴相位及人臣,裴十一郎做為裴相孫兒,又是在除夕夜,當然還是享有一定特權,比如,不受宵禁約束。裴十一郎又非紈絝子弟,故而與陸離相約在除夕夜惠及貧寒,就算傳揚出去,誰也不會議論裴薛子弟頑劣囂張。

  ??不過這一主意,卻是渥丹首先倡議,隻是她身為女子,從來沒有親自參與進去。

  ??今日難得與陸離共渡除夕,賀燁一問主意,兩人不約而同便想起這一樁舊事,十一娘沒想到的卻是,賀燁居然會提起裴十一郎。

  ??陸離仍然神色不改:“正如殿下所言,我那舊友,可不就是裴十一郎。”

  ??裴鄭逆案發生時,賀燁年方七歲,那時他因為江迂告誡叮囑,便連對賀衍這兄長也小心防備著,隻覺得大明宮對他而言便有若龍潭虎穴,指不定哪日便有大禍臨頭,當然便沒有閑心去關注其餘人事,他甚至一度認為裴鄭二族當真犯了謀逆大罪,隻不過後來察覺連兄長都起了疑心,這才又有了一些保留。

  ??不過當年,柳貴妃雖然利用渥丹之死刺激賀衍振作精神奪回政權,暫時挫敗韋太後垂簾聽政之計,又質疑裴鄭二族是被謝、毛等人陷害,隻是賀衍最終也沒有下定決心重審舊案,為皇後父母二族洗清冤屈,甚至根本沒有將太後的罪行告知賀燁,賀燁當然也從沒想過為裴鄭翻案,再說他自己尚且要廢盡心思與韋太後虛以委蛇才能保全性命,也實在沒那心力顧及其他,隻不過在賀燁心目中,卻也沒有將裴鄭二族蓋棺定論,自然不那麽介意陸離直言不諱尚且同情“逆黨”。

  ??他甚至對裴十一郎還有一些印象,於是順著陸離的話,竟然就說起一段舊事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