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見證關鍵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7      字數:3756
  阿祿抬眼看向已經完全沒入九宵台廡頂的夕陽,眼睛被燦爛的霞光刺得微微咪起。

  ??她站在議事廳外,已經大半個下晝,腿腳是疲累的,心情是複雜的,興奮與忐忑交替著,但神色卻是一直平靜的,仿佛對正在殿室裏展開那場討論毫不關注,結果如何對她而言都無足重輕。

  ??她剛才已經看見了蜀王的離去,從那張依然俊美的麵容上,短促的一眼是看不清任何喜怒的,這一刻她特別想念柳十一娘,因為如果她在,或許就能分析出一些事態發展,那麽她便不用站在這裏提心吊膽了。

  ??有那麽一刻,阿祿的神思有些浮離。

  ??她想起她的童年,父母也是將她奉為掌珠的,可如今很多細節都記不清了,包括父母的容顏,隻記得被送入宮廷前,父親的諄諄教導,她知道了有個一直在深宮為宦的世父,她知道了全家人的性命,以及富裕生活,都是拜小崔後所賜。

  ??她也知道了父親擔負的使命,知道了自己的人生,也都將為這個使命奉獻。

  ??這不由她選擇,因為領受的恩情太重,父親說,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八個字,一直深深烙印在她的腦子裏。

  ??可是有一段時間她深深迷惘過,因為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否具有意義,而隨著年齡逐漸增長,越加深刻地認識到宮廷裏的險象環生,這樣的迷惑也越積越重,有很長的日子,她幾乎是在麻木地奉行使命。

  ??甚至於惶恐。

  ??她並非擔憂自己的生死,她擔憂的是她與家人效忠的晉王殿下,拚盡全力也無法掙紮出錦繡牢籠,他們的力量似乎太單薄了,那個高高在上的惡毒女人,微笑著伸出一根指頭來,就是他們的滅頂之災。

  ??她一度以為這樣的恐懼,漫長而無盡頭。

  ??直至太後賜婚前,柳十一娘離宮返家,與她短暫話別時,似乎洞悉了她的孤單無助,微笑著說:“你要相信。”

  ??相信什麽並未細說,但阿祿便從那樣清淺的笑容與簡短的言語裏,獲得了力量。

  ??毛維諫言太後任命蜀王為太原牧,這一件仿佛突然發生的事件,讓阿祿一下子就感覺到了希望,太原府,可是晉王的封地呀,也許這便是十一娘讓她相信的事,他們的力量決不薄弱,他們一直在朝向曙光前進,他們付出的一切,不是徒勞無功,晉王終於有望擺脫桎梏,有朝一日,待殿下再歸長安,已是天翻地覆,不會有人再能威脅殿下的生死,膽顫心驚者,換作眼下仿若天下在握的那個婦人。

  ??阿祿再一次看向那片燦爛的霞光,微微露出笑容。

  ??忽而又聽見一陣細碎的腳步聲,阿祿頓時繃緊了神經,所有浮想都終止於側身之際,她看見高玉祥神色肅然地行出。

  ??“阿祿,快些入內。”匆匆交待一句,高玉祥便要抬腳。

  ??“可是太後正在詔見外臣……”

  ??太後與外臣議政,多數情況下是不允宮人近前耳聞的。

  ??“太後有令,我得立即安排,裏頭沒人候令大是不妥,除你之外,還有誰更合適?”高玉祥不似竇輔安那般不苟言笑,對於太後信重的宮人還是極為和氣的,這時耐著性子安慰:“不要緊,你就站在垂簾一角,暗暗關注著些也就是了,我隻是走開一陣子,須臾便回來了,隻是防備著太後萬一有什麽囑令,沒個人通傳下去。”

  ??高玉祥隻以為阿祿是擔心在這關頭一個不慎便會觸怒太後,篷萊殿這些宮人,都知道太後看似慈和,心浮氣躁時卻極易大動肝火,至於要秘……裏頭正在商議之事也不算什麽機要,不需對阿祿設防。

  ??他說完便不敢再耽擱,快步離開。

  ??阿祿隻覺心跳急促,她似乎要見證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了。

  ??深深吸一口氣,才放輕腳步入內,一直往東側走,直到聽見了人語,悄無聲息地站在了垂簾一側。

  ??簾擋由金鉤挽束,從這個角度看進去,上座的婦人緊蹙著眉頭,底下是幾大相國跽坐,因是背對著,看不見神色,而除了政事堂的重臣外,兩側小案後,賀湛與徐修能正奮筆疾書,不知是在草擬詔書,抑或記錄議文。

  ??說話的人是元相國,他的話讓阿祿心驚肉跳。

  ??竟然……怎麽是元相國諫言讓晉王赴藩?

  ??“臣以為,太原雖屬晉王藩地,然而晉王一貫不事軍政,怎能擔當重責?”——反對之人,卻是靈沼公王淮準。

  ??阿祿忍不住看向太後,還是緊蹙著眉頭,眼睛裏一片深不可測的黯沉。

  ??元得誌並沒與王淮準據理力爭,謝饒平與韋元平保持斂默,殿室裏一時陷入沉寂。

  ??阿祿的耳畔卻似有擂鼓陣陣,她知道那是自己心跳的聲音。

  ??以至於她險些忽視了太後的話,說今日議事暫且到此,揮手讓重臣告退,卻單獨留下了兩個起居舍人,又囑令宮人掌燈。

  ??雖然西天霞光燦爛,卻照不進這幽深的殿堂,靠東側,光線已經有些晦暗了。

  ??阿祿掐了掐掌心,才讓自己心跳略減,傳令宮婢掌燈,又示意閑人退避,但她依然還是站在簾擋處。

  ??她聽見太後在問賀、徐二人:“你倆如何看待?”

  ??阿祿的心又懸了起來,賀十四郎,一定會支持殿下赴藩,一定會!

  ??可是搶先開口的卻是徐修能,他毫不猶豫駁斥元相國的諫言,支持毛維的諫策,他竟然指斥晉王殿下無德無能,若任用晉王為太原牧,無疑誤國誤民。

  ??賀舍人卻一直緘默,直到被太後再度點名要求抒表建議。

  ??“微臣以為,薛舍人之諫策,大有利於晉朔時勢,故,微臣建議無論誰為太原牧,薛舍人可為太原府少尹。”

  ??阿祿手心已經冒汗,為何賀舍人不直接附議晉王赴藩?

  ??匆匆一顧,她看見徐舍人似乎也震愕當場,想要反駁,又像不知為何猶豫,欲言又止的神色。

  ??而接下來的事態,更加不在阿祿預料,因為太後忽然不再談論太原牧的任命,莫名其妙將徐修能調職,讓他從即日起,不再候令蓬萊殿,擢升為工部司郎中,具體負責窯製事宜。

  ??這似乎是舊話重提,因為溫嶠案,徐舍人諫言有功,太後早許嘉獎,可在阿祿看來,徐舍人卻臉色慘白,不知為何有些魂不守舍的無措。

  ??阿祿不知道,這一道看似嘉獎的升遷,對徐修能而言有如晴天霹靂。

  ??他固然早有調職六部的打算,但首選一直是吏部,再次也是戶部,工部司郎中?還是主管窯製事宜,對於柴取之流而言,不失為一個肥差,但對徐修能這個起居舍人來說,無疑就是被排斥在議政之外,算是被徹底邊緣化。

  ??他看向賀湛,不明白自己為何還是踩中了圈套,他分明已經格外謹慎,甚至沒有指斥晉王居心叵測,隻不過道明晉王無德無能而已,這是眾所周知之事,為何會觸怒太後?

  ??但明智如徐修能,已經格外清醒的意識到,這時再說什麽都是多餘,甚至多說多錯,多行必罪!

  ??太後揮手,示意最後的兩人也可告退,太原牧由誰擔當,看似沒有形成定論。

  ??阿祿正猶豫著是否應該傳膳,高玉祥便在這時返回議室廳,沒有人示意阿祿回避,所以她依然留在了這裏,隻是越發將自己當作擺設,垂眸摒息,這下連目光都鎖定在了方寸之地。

  ??可她聽見了太後與高玉祥的交談。

  ??“好個元得誌,竟然諫言賀燁赴藩,也不知他是否真與蜀王劃清界限,誰都明白,豫王這一告病,太原牧隻能在蜀、晉二王當中擇選,賀燁明顯不堪大用,蜀王才是眾望所歸!那徐修能,枉我對他甚是賞識,還以為他當真忠心於我,昨日問及見解,他一言不發,今日一聽元得誌提議賀燁,竟就急得直言反駁,雖說沒有直接建議任命蜀王,還當我聽不出來言下之意?”

  ??“徐舍人哪裏知道,他與蜀王暗中來往之事,已被太後掌握了呢?太後明察秋毫,哪裏會讓他們蒙蔽過去。”

  ??“蜀王與毛維暗中勾結,這回竟然也不推辭,還跟我說什麽不辱使命,看來宗政堂一被裁撤,他是當真急不可捺了!還有王淮準,他足以代表世族,可見世族心中,效忠正統才為不可動搖。”

  ??“王相國的確有些迂腐,隻是他已經年邁,又數回告病,應是難為社稷之臣了。”

  ??“迂腐,你這兩字用得妥當,可如今朝中,迂腐之人又何止一、二?”

  ??“那麽太後究竟如何決斷呢?蜀王是必不能放縱,可惜晉王實在不堪重用。”

  ??阿祿的心跳,又再急重。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