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老奸巨滑賀舍人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7      字數:3130
  十一娘告辭不久,賀湛又來請見,鬧得韋海池直揉眉頭,她對賀湛可沒這麽客氣,拉長了臉放重了語氣:“你也是為林昔來求情吧,十一娘也就罷了,她受瑩陽之托,無可奈何才走這一遭,你身為朝廷官員,難道也要因私循法?”

  ??賀湛上前跪倒,被韋太後噴了一頭口水,但該說的話,當然還是得堅持說出口:“太後請恕,早前十一妹入宮,便先知會了我,阿姑為了林昔之事,從昨晚便沒有進食,又兼一夜沒有闔眼,今早便犯了舊疾,臥床難起……十一妹年紀小,並不知道阿姑這些年來心事,澄台卻一樁樁一件件看在眼裏,林文端辭世,阿姑悲痛難以自已,之所以落下病根,都是為了林文端,倘若林文端獨子獲斬,隻怕,隻怕阿姑一病不起,阿姑對澄台有養育之恩,澄台怎能坐視不顧,故澄台冒死懇求,還望太後法外開恩。”

  ??太後還不及發怒,賀湛趕忙說道:“林昔固然有罪,但其在士人中頗有影響,民眾也多知其直言敢諫兩袖清風,說不定會對林昔心懷同情,以為林昔是被罪逆賀淇利用,罪不應死,再者,太後既已決意寬赦少數從犯不死,林昔並沒直接參與九成宮政變,似乎確應在寬赦之列……故,臣下諫言,可將林昔以同黨之罪發配西疆,既能平息物議體現公正,於阿姑而言,林昔隻要不死,也算是報償舊情,不至於因悲痛而傷病……林昔不過一介文人,說不定難受發配之苦,更不可能適應西疆之惡劣氣候,其實發配之刑於他而言,也等同於死刑。”

  ??其實,賀湛是在暗示太後,想要林昔死不一定非要處以斬決,就算施以寬赦,要暗殺他還不是易如反掌?這樣一來,公眾就再不可能會產生任何物議,認為朝廷對林昔罪罰過重,朝廷斷罪公正,這當然有利於太後的德譽。

  ??隻這法子過於陰毒,由十一娘提出必定會讓太後生疑,隻好由“老奸巨滑”的賀湛來說,這才是合情合理。

  ??發配不同於普通流放,就算犯人死在半途或者配所,消息能否報知家屬還不是由人掌控,隻要瑩陽真人一無所知,當然就不會為林昔的死感傷了。

  ??隻要林昔不被判處斬首,押赴獨柳場明正典刑,十一娘就會贏得時機,暗中把林昔解救出來,當然這肯定要擔甚大風險,並不能擔保一定成功,而就算成功,也許會讓太後起疑,倘若不是為了瑩陽真人,十一娘不可能擔當這麽大的風險解救林昔。

  ??她說的九成把握,實際是單指說服太後赦免林昔死罪。

  ??韋太後聽了賀湛的建議,果然大為心動,因為她這時關鍵是要裁撤宗政堂,名正言順地將政權獨攬在手,若引起物議的確是件麻煩,再者,她還指望著能徹底收服十一娘,讓這枚棋子盡最大力量發揮作用,要是為了十一娘的不情之請而對林昔網開一麵,顯然會讓十一娘更加感恩戴德,又何愁她將來不會唯令是從呢?

  ??既能除去林昔這隻煩人的蚊蠅,又對自己更加有利,太後當即便有了決斷。

  ??她卻衝著賀湛冷笑:“瑩陽有你這麽一位侄子,再兼十一娘這麽一個學生,也算是有運數之人了,多少親生子女,也難比你們兩個更加孝順。”

  ??賀湛笑著拜倒:“臣與十一妹固然孝順阿姑,對太後可也是忠心耿耿,還請太後明鑒。”

  ??“但願如此吧。”太後冷哼一聲,臉上的神色卻是輕鬆愉快的。

  ??待賀湛也告退,她才交待高玉祥:“話你都聽見了,林昔之事我便交給你來辦,無論遲早,你隻要別忘了就成,我既然答應了他們倆,這事務必要做得妥當些,不可讓林昔死訊傳回京城,尤其是被瑩陽聽聞。”

  ??承德三年八月,鬧得人心惶惶的九成宮政變極快由謝饒平、元得誌兩大相國,以及大理寺、刑部共同審決,主犯賀淇以及重要同黨如其弟賀汾等等皆獲斬刑,但對於汝陽王妃及賀淇未成年的子女,太後施以恩赦,貶為庶人並終生軟禁,對於其餘要犯之親屬,或者軟禁或者流放,但都赦免了死罪。

  ??隻不過汝陽王妃在賀淇獲斬當日,便三尺白綾了斷殘生,在接下來的三、兩年間,賀淇子女也都相繼夭折,他這一支血脈,算是徹底斷絕了。

  ??中秋過後,八月二十一,一應重犯押赴刑場當眾斬首,血跡滲入沙土,數月腥味不消,這一次政變,被處死之賀姓宗室多達四十餘人,更不論被牽連,貶為庶人終生勞役不得自由者。

  ??但相比裴鄭滅族,連兩姓旁支都不許為官的厲懲,因賀淇而起的這一起謀逆大案,懲治當然不算嚴酷。

  ??然而賀淘這個重要主謀,因為其弑父的行為隻有少數幾人目睹,全部都是韋太後心腹,太後下了封口令,賀淘竟然沒有被追究任何罪責,甚至還得了護駕有功的嘉獎。

  ??不過很快便傳出了世子淘傷勢嚴重,難免終生癱臥的消息,世人不明就裏,信以為真。

  ??事實當然是太後雖然赦免了賀淘之罪,但無論如何也不會容許他仿若從前一般自由自在,他是被義川王軟禁起來,一年之後,義川王因長子身有殘疾不能襲爵為名,上請太後定奪,廢除賀淘世子之位,太後體恤義川王為國盡忠,特許其立庶子為襲爵世子。

  ??剛至九月,南陽王與義川王連袂上諫裁撤宗政堂,幾大國相附議,宗政堂最終被撤,從此政權,被韋太後獨攬在手,但太後為了嘉獎南陽、義川二王多年盡忠職守,擢升二人享親王之爵,並子襲不減。

  ??看上去雖然是項莫大的恩榮,但南陽王與義川王從此隻有參政之權,並不能幹涉政事堂以及太後任何決議。

  ??南陽王早存遠離朝堂之心,並不耿耿於懷,另一位可就暗懷焦慮了。

  ??雖然這樣的妥協與退讓是義川早已預料,但卻非心甘情願,當真真正正地“賦閑”在家,焦怒的情緒比他預想的還要嚴重,時常召集謀士,商量討論皆為如何“突圍”——從前宗政堂存在時,義川雖然也隻能對太後唯令是從,一些謀劃,還可以利用賀淇黨暗中達成,再不濟,做為輔政王之一,聲望在那擺著,還能爭取一些官員貴族主動攀結,抑或見風使舵,這有利於他不動聲色的擴充實力,再不濟,對各地軍務,大小時政,還能及時了解。如今宗政堂一被裁撤,義川王雖然也能上朝,可一應時政,就得看太後是否想讓他知情了。

  ??天子眼下雖然還小,可長大成人也就是一轉眼的功夫,無情的事實上,倘若義川王繼續消沉下去,原本被他籠絡之人,說不定又會調轉舵擺,而韋太後的追隨者卻會越來越多,到時候義川王又拿什麽去支持天子親政呢?

  ??雖然他手中還有元得誌這枚暗棋,無疑遠遠不夠。

  ??義川心浮氣躁,一腔怒火也不能衝小韋氏發,隻好衝賀淘撒火。

  ??這日他冷著臉,將一封和離書拍到長子跟前:“趙氏已經答應和離,也算如你所願了。”

  ??賀淘卻怔住了,看著和離書末尾處那絹秀的字跡,良久不語。

  ??“怎麽,如今才追悔莫及?晚了,我知道你當初是不願連累趙氏,才故意逐她離開,但在世人眼中,可是你負心絕情,趙氏也不可能知道你是存著弑父弑君之心,為她著想,你如今即便要與她重修舊好,我也不會允準。”

  ??賀淘似乎才從漫長的追憶醒來,報以冷笑:“父親想看我追悔莫及,但我為何後悔呢?難道我會讓心愛之人陪著我這廢人,終生不見天日?子不肖父,我可沒父親那般狠心。”

  ??他終是執筆,落下名諱。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