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阮嶺被盤詢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6      字數:4277
  太後與自家人用膳,當然不需諸如秉筆、起居舍人等候令身旁,不過太後既然有意籠絡,這日晚宴,不但允許十一娘與韋緗在側,甚至還專程留下徐修能——外臣雖不能留宿後宮,不過也有不少特製官需整夜值守,以防緊急國務不能及時議定頒詔,故而中朝實際上置有朝官留宿之處,其實曆代君主,難免都有極度信任的近臣,時常獲邀入宮晚宴不說,甚至於一月之中倒有半月宿留禁中也是常有。

  ??太後這日特意留了徐修能下來,一來是示器重,再者也是顯得邀請晉安母子更加自然,最後也是為了考較徐修能,他是晉安所薦,可卻知道太後因為徐國公之故欲從阮嶺口中探問究竟,倘若徐修能略有泄露禁中的行為或者暗示,太後今後對他的用法當然要再斟酌。

  ??既然連徐修能都留下了,太後當然會順便再留晉王一晚,唯有同安因為還在服喪的緣故,晚膳時不便見外客,並未入席。

  ??賀衍喪不及三年,故而這晚即便是家宴,卻沒有歌舞琴音助興,大覺無趣的晉王殿下嗬欠連連,仿佛對眾人的言行毫不關注,然而卻有一人暗暗觀注著他。

  ??徐修能早便驚異晉王到了如今依然毫發無損,他並不知道賀衍駕崩時,紫宸殿那場迫在眉睫的對峙,然而卻聽聞了兩市投書一案,一直在猜疑投書者究竟何人,與太後堅信的真凶不同,徐修能更加懷疑是晉王的手段,因為他敏銳地意識到,經投書一案,晉王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否則隻怕早就不保性命,可他想不明白的是,為何太後偏偏相信晉王清白,對這個皇位最大威脅者非但沒有斬草除根,反而竟似全心信任?

  ??他可不信韋太後是因為婦人之仁,故而懷疑表麵頑劣仿佛隻知逞強耍橫的晉王殿下,實則深不可測手段了得。

  ??而來自於徐修能的暗暗窺視自然難逃極度機警的晉王覺察,表麵上心不在焉仿佛無知無覺,暗暗也在計較:此人勳貴出身卻能高中甲第,縱然有長公主大力推薦,可長公主在太後心中是何地位?何至於入仕短短三兩載,竟比賀湛、薛陸離等更受器重,得此榮幸候令左右!

  ??可見此人心計城府大不簡單,而他這時顯然在關注自己,莫非是看出什麽端倪?對這徐修能萬萬不能吊以輕心,或者需要交待柳十一好生摸察?

  ??十一娘的關注重點,卻在太後如何不顯痕跡詢問阮嶺一事上。

  ??雖然十一娘堅信陸離之小心謹慎,但太後多疑,這回能不能如預料一般萬無一失應對過去,誰也沒有十足把握,可過於瞻前顧後也難成大事,十一娘自認有八成把握,便值得一試。

  ??幾道主菜撤下,太後終於言歸正題:“今日請晉安入宮,便是為了你舉薦有功,修能果為難得才俊,如今我身邊有他與十一娘在側,不知省了多少心力。”

  ??因沒有提到韋緗,這姑娘神情一僵,就越發沒了胃口。

  ??太後卻也不待晉安客套,又說道:“也是巧了,若非今日我突生興致,倒不知嶺兒竟然往徐國公府聽教。”

  ??說起這事,長公主也甚為奇詫:“最近我見嶺兒早出晚歸,也不知他在忙碌哪樣,若非阿母詔見咱們,才詢問下人,哪裏知道他是去了徐國公府,嶺兒,你一貫不喜拘束,可外王父卻曆來古板,你緣何送上門去受那聒躁。”

  ??這確是晉安的一貫口吻,太後見她的確不知究竟,倒相信徐修能並沒有通風報訊。

  ??阮嶺也正心不在焉,被太後與自家母親先後點了名,才懶洋洋地說道:“從前是我貪圖玩樂不學無術,可也總不能終身遊手好閑,越發被人鄙夷,這才想到學習經史詩賦,又連薛拾遺都敬佩外曾外祖一族家學淵源,將小昭都送去受教,我又何必舍近求遠?”

  ??晉安立即明白了阮嶺的目的,沒好氣地說道:“說得這般冠冕堂皇,無非還是為了討好薛陸離,真不知你是中了什麽邪,偏就樂意看人冷臉。”

  ??阮嶺不願與母親當著諸多閑人麵前爭執,揀了一塊糕點扔進嘴裏大嚼。

  ??“這事倒值得玩味,先是長姐對薛絢之垂涎三尺,阮嶺緊跟著又糾纏不休。”有人“嗬嗬”一笑,敢於當著太後麵前調侃晉安母子者,自然隻有晉王殿下。

  ??卻引來母子倆異口同聲:“休得胡說!”

  ??晉安大為惱怒:“燁弟可別敗壞嶺兒名聲,他雖然胡鬧,卻從不沾染那些荒唐惡癖。”

  ??阮嶺也是橫眉怒目:“舅舅怎麽說我無關要緊,這話如若被薛郎耳聞,必然再不肯指教。”

  ??就連十一娘都難得多了一句嘴:“阮郎君不過是敬佩薛六郎品德,大王切莫誤解。”

  ??晉王十分惡劣地一挑眉梢,睨向十一娘:“你竟知本大王誤解?那麽說說我誤解什麽?”

  ??十一娘這下被鬧了個臉紅脖子粗,心中腹誹這活閻王沒事找事。

  ??終於是太後淺咳一聲,為十一娘解圍:“燁兒不得胡說,薛六郎如今為大周朝臣,可不由得你任意謗毀。”

  ??晉王這才心不甘情不願地住了嘴,又是一個大大的懶腰:“阿母,我困了,先回親王院去。”

  ??太後被晉王這一打岔,不得不重新組織言語,倒也不想再被他插嘴打斷,揮揮手允了晉王自去,這才再問阮嶺:“依你一貫脾性,我且以為經那場杖罰後,會記恨薛絢之,結果卻大出預料,嶺兒可是真對絢之心生欽佩?”

  ??阮嶺並不怎麽耐煩與太後傾吐心事,隻淡淡“恩”了一聲,太後也不介意:“你若早對我直言,又何需大廢周折,絢之原是我看好之俊秀良才,更何況與十一娘又有師生之誼,無論是我,抑或十一娘為你引薦,都是易如反掌。”

  ??阮嶺這才稍微端正了態度:“不敢勞煩太後,嶺是擔心若請太後出麵,薛郎越發以為是嶺仗勢相逼,太後也不需為嶺之小事掛心,今日有外曾外祖引薦,嶺終得機會讓薛郎改觀,隻要今後痛改前非更加上進,薛郎應當不至於鄙夷疏遠。”

  ??“哦?今日徐國公竟然出麵?”太後仿佛隨口一問。

  ??“外曾外祖也是看我有心悔改,又認為薛郎確為良友,才願意相助。”阮嶺不察太後意圖,一句應對後,又再緘口不言。

  ??“崔薛兩家雖為姻親,可徐國公因為抱疾,竟多年未曾走動,這回倒是被你纏磨得出了趟門,我聽聞絢之祖父身子骨也不大好,今日嶺兒可曾得幸拜會?若你能先後得到徐國公與薛公兩人指教,可謂多少士子都不能豈及大幸了。”

  ??太後明知徐國公今日前往並非薛氏宗宅,偏偏假作不知。

  ??阮嶺果然中計:“今日薛郎約了友人在別苑一聚,故並未在家,嶺未曾見到薛公。”

  ??“那麽不知絢之為嶺兒引薦了多少好友?”太後甚感興趣。

  ??“薛郎與友人約在下晝,嶺並未得見。”

  ??“徐國公既然賞識絢之,想必今日這番長談應當涉及不少經史典故,嶺兒可覺受益?你既稱有心上進,莫如說道一番,也讓我聽聽見地如何。”

  ??阮嶺原本有些不耐煩,可當著外人的麵,也不好違逆太後,再說他也聽說過陸離如今頗得太後器重,為了不讓陸離為難,當然也難免應酬過去,更加重要則是,他已經察覺太後今日如此關注似乎有所戒防,隻不知針對是陸離抑或徐國公,故而雖然仍是一副懶洋洋的語氣,倒也回應了太後:“外曾外祖在我央求下領我去了薛郎別苑,卻不便端著長輩架子繼續施壓,並未與薛郎長談,自去書房翻閱薛郎藏書,倒是薛郎聽我有意請教經史,有不少指點。”

  ??便將與陸離的對話擇要緊處說了一遍,就當敷衍過去太後的關注。

  ??太後莞爾,這才終止盤問,對晉安說道:“聽嶺兒這番細訴,果然是要痛改前非,雖然許多理解還未達要義,態度卻是不錯,我看呀,晉安你也不需憂心,便任他與絢之交好,總善過不學無術胡鬧生事。”

  ??“若嶺兒今後真有進益,阿母可得給予提攜。”晉安眼中一亮,便為兒子爭取起器重來。

  ??太後仍舊莞爾:“那是必然。”

  ??這話題雖然就此打住,但晚宴散後,太後詔見竇輔安時,仍然少不得一場盤問:“可察知薛絢之今日動向?”

  ??“奴婢令人盯了大半日,徐國公告辭之後,下晝確有李、王兩府幾個郎君到訪,宵禁前請辭,薛絢之也領著薛昭歸家,奴婢不敢鬆懈,已經交待下去,這幾日必須緊盯那處別苑,但察有朝臣出入,立即稟知……不過奴婢今日已經察明賀淇黨徒、南陽郡王、甚至薛家其餘身擔官職者去向,並不可能與徐國公私見。”

  ??太後頷首:“薛絢之當不至於與賀淇勾結,我隻擔心賀燁!好在今日賀燁一早入宮,倒碰巧被我留下整日,不可能是他與徐國公碰麵,後日本有朝會,但有官職者必須入宮,再盯那別苑兩日,隻要這兩日沒有蹊蹺者出入,後日朝會又無告病缺席者,便無幹緊要,應確是崔政被阮嶺糾纏,才破例走這一趟。”

  ??太後當然不可能逮住任何蹊蹺者,因為陸正明見過崔政,早從平康坊晉王別苑回到自家,兩日後的朝會也照常參與,於是這一事件最終以陸離設計那般結案,而徐國公當宣仁坊一行後並無任何異動,直到六月暑熱更增時與往年一般移居郊野消暑,這段期間再無半點蹊蹺,太後終於才將此事徹底拋之腦後。

  ??可就在六月某日,晉王“改頭換麵”偽裝商賈隨從悄悄混出了長安城門,也正是在這一日,崔天白忽然前往祖父所在田居問候,並未留宿,下晝便歸。

  ??這也屬合情合理,田居日常難免不便,總會有家人送去補給,並不值得通稟禁中。

  ??可就在這一晚,崔政田居留下侍奉那一對仆嫗睡得人事不省,崔政也早早滅燈安歇,到深更半夜時分,一個黑影卻忽然躍過牆頭,無聲無息地落在院子裏。

  ??那人摒息靜聽一陣,確定沒有耳目盯梢,這才又一閃身,推開東側一間寢居那虛掩的房門。

  ??沒有燈燭,卻有月色照窗而入,久候多時的徐國公一見黑影入內,抱揖輕語:“老臣,禮見大王。”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