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取舍背後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6      字數:3219
  恩服與試探,太後這番雙管齊下還真所謂家常便飯,簡直讓十一娘習以為常了。

  ??眼下情勢,換作旁人就算心有不甘,也該順水推舟地表示既往不咎,如此才算對太後示誠示忠,可十一娘卻偏不這麽以為,對於這回身陷暴室,她至始至終都在表現驚惶不安,甚至一度還因“噩夢連連”而畏懼宮廷,緊跟著受到親長逼迫不得已才重返險境,可謂身心俱疲,這不是一個十一、二歲的女孩能夠輕易釋懷全作不值一提的經曆,倘若她過於大度,豈非顯明虛偽?相當於是告訴太後——恩服無效,我並不相信你將我看作親生孫女,在你眼中,顯然謝、元二妃更加重要。

  ??“太後既問,兒鬥膽直稟心意,倘若最終察明真是淑妃、賢妃意圖設計陷害十一,懇請太後懲責主謀,不過十一相信太後所稱小懲,必能達到大戒之效。”

  ??這便是不肯糊裏糊塗放過此案,而堅持要察明是誰在背後設計陷害了。

  ??“這有何難,太後隻需審問喬嬌,相信厲刑之下,那宮婢必然會如實交待。”淑妃緊緊抓住喬嬌這個破綻,企圖力證她自己的觀點。

  ??“太後千萬不能輕信謝氏狡辯,喬嬌雖然的確曾經收買宮婢挑撥是非,這豈不正能輔證謝氏一心為自家侄女出氣,而收買掖庭丞陷害十一娘?”賢妃在淑妃的緊逼下,卻突如醍醐灌頂一般明白過來,幹脆自認罪狀並用作輔證——連掖庭丞都挨不過酷刑將謝氏招供出來,喬嬌又哪裏長了鐵口鋼牙?還不如主動承認:“十一娘,喬嬌對你心懷私怨,挑是生非之行起初一直是她自作主張,我也是事後才察知,已經嗬責過她,並不曾想到謝氏竟會如此狠毒,意欲毀你容顏害你終生。”

  ??太後果然不在意十一娘的“錙銖必較”,反而以為小丫頭對自己這時已然是真心依賴,卻十分惱恨賢妃這回不依不饒,明明可以輕鬆揭過皆大歡喜的事,卻偏要咬住淑妃不放。

  ??“賢妃既然已經承認,我也沒那必要再審。”太後緩緩開口:“好在十一娘無甚大礙,否則那宮婢決無生理,喬嬌觸犯宮規,當交掖庭罰以笞責,並三十日苦役,賢妃也有包庇縱容之過,禁足一月,今後必須嚴加束下,倘若再縱宮人觸律,從重懲責。”

  ??“太後聖明,十一敬謝太後主持公正。”十一娘自然見好就收。

  ??“好了,此案到此罷休,今後莫要再提。”

  ??眼看太後三言兩語審斷此案便要起身,淑妃如釋重負般籲出一口長氣來,她雖然怨恨元氏,卻也明白繼續糾纏下去對自己更加不利,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元氏,今後我與你誓不兩立,咱們走著瞧!

  ??著急的是賢妃:“太後,妾身雖然有過,然相比謝氏之罪卻……”

  ??“元氏。”已經沉默了一陣的天子在這當頭慢條斯理開了口:“你這回可錯怪了阿母,阿母這番避重就輕,正是要讓謝氏自露馬腳,謝氏一貫囂張跋扈,這回若真受了冤屈,又怎會容你隻受禁足之罰?你可是意欲將她陷入死地,她怎會輕易放過?眼下一聲不吭連句冤枉也不接著喊了,不是心虛是又是什麽?”

  ??賀衍居然這般“伶牙俐齒”?便連十一娘這回都對他刮目相看了。

  ??太後的身子完全僵滯,起也不是坐也不是,臉色變幻好一陣,方才開口,不過語氣再也沒有了輕描淡寫的悠閑意味:“聖上難道不記得為母當日勸諫,此事不宜聲張,越早平息越有利於……”

  ??“誹議皇後,罪當處死,這是朕再三嚴申禦令,而如今……謝、元二氏當中必有一人觸犯禦令,後宮之務一慣是阿母統管,故朕也放心交由阿母審察,然!兒子卻並不打算寬赦主罪,相信阿母也不會包庇縱容觸朕禦令者,朕還是國君,倘若禦令都能任人觸犯……這龍椅朕也無顏再坐,幹脆由文武群臣宗室王公再舉聖賢為君也罷!”

  ??賀衍的寸步不讓讓太後更加氣怒,然而也明白這出意外事件似乎不能善了,冷洌的目光在依然跪在地上的謝、元二氏身上狠狠一掃,起身說道:“聖上既要厲究,自然不能輕率,謝、元二妃從即日起禁於寢宮,一應人犯待我親自審問後,自會將觸犯禦令之罪逆……交聖上處治。”

  ??太後拂袖而去,二妃花顏失色,事到如今似乎才反應過來,有罪無罪竟全憑太後一句話決斷,所謂那些證據根本沒有絲毫用處。

  ??十一娘自然是緊隨太後而去,表現得尤其惴惴不安:“太後,是否十一之言有何錯謬?十一雖恨背後有人因私陷害,然而……實沒想到會惹出這麽大一場風波,正如太後所言,十一並無大礙,確不忍亦不敢……致兩位貴人獲聖上如此重懲。”

  ??回到含象殿後,太後依然是麵若冰霜,這時卻努力平緩了口吻,安撫般地拉過十一娘的手輕輕一拍:“與你無幹,宮廷險惡曆來如此,別看這金壁輝煌富麗尊貴,一步走錯就是萬劫不複!可有人偏偏就不願安於尊榮,而效仿巴蛇吞象,正應咎由自取。”

  ??十一娘聽太後這話,顯然已經有所取舍,隻不知是二妃中的哪一個,她當然不會因為急於知果而開口詢問,隻若有所思地沉默著。

  ??“竇輔安,給我察清楚,究竟有多少人牽涉到這樁事件裏!”太後果斷下令。

  ??雖然因為當著十一娘的麵太後並沒有把話說明,然而做為太後腹內蛟蛕的竇輔安哪能不知這是要察元得誌是否參涉其中,便連十一娘都是心知肚明,原來還推測著怕是賢妃要背黑鍋了,哪知太後緊跟著又是一句:“詔謝相覲見。”

  ??棄子是淑妃!

  ??十一娘心下震驚,太後分明已經懷疑元得誌在後推波助瀾,卻仍然毫不猶豫地要將謝妃推出擋死,甚至不待竇輔安察出結果,這當然不是因為謝妃為誹議案的主謀,天子今日的話說得明明白白,他不打算追究真相,隻要謝、元其中之一受死,即可平息這樁誹議案!

  ??看來自己預感果然沒錯,不講親疏,單論輕重,元得誌在太後心頭地位不僅超過了毛維,甚至更勝謝饒平!難怪元得誌能從區區小吏一忽而至地方長官,未過數載甚至有望政事堂拜相!

  ??這絕不是僅僅因為元得誌為毛維黨羽如此單純。

  ??元得誌一定曾立大功,那麽,又是什麽呢?

  ??十一娘垂眸時,目光頓時冷沉。

  ??不知太後與謝饒平說了什麽,十一娘人在廊簷下,隻見謝饒平離開議政室時雖然麵如冷鐵卻並無怨謗,如她事前所料,憑著這位對太後的耿耿忠心,是不會因為一個咎由自取的侄女便與太後離心,但是否會對始作俑者元氏兄弟心懷怨恨?雖然謝妃對謝饒平而言隻是家族中一個不足輕重的存在,可畢竟這回是被人欺侮到了跟前,相當於被元得誌重重一掌打臉,論來也算奇辱一件,而夾在元得誌與謝饒平當中的毛維,又會是副什麽態度?

  ??忠心耿耿的謝大相國,看來,你多半要成為孤臣了,孤臣之路可不是常人敢走,好好保重,千萬不要還沒等我手刃死仇為族人報仇雪恨時,你便已經倒在自己人劍下成為另一枚可悲的棄子!

  ??十一娘用一種近乎哀悼的目光暗暗目送謝饒平堅定不移的步伐,唇角微微一笑。

  ??謝氏到底貴為淑妃,相信太後不會絕情至將她明正典刑先廢後殺,京兆謝一族的臉麵還需要保留,若謝饒平這時勢敗,對太後可沒有任何好處,而賀衍的堅持,大概也隻限謝氏之死泄憤,連兵符都能毫不猶豫交於人手的懦弱之輩,是不會想到可趁這回時機徹底斷敵一臂的,因為那樣無異於與太後公然反目,依賀衍之愚孝,他做不到這個地步。

  ??十一娘望向不遠處的議政室,收斂笑容緩步靠近,她要主動請命,黃泉路上,相送故人一程。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