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賢妃舉薦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6      字數:2971
  十一娘並不擔心賢妃是晉安請來的說客,依長公主的眼高過頂,壓根就瞧不上後宮妃嬪,尤其對賢妃這等出身寒微的再嫁婦,除了白眼相向就從沒更多理會過,她若是真打算請旨賜婚,必然是親自上陣,絕對不會借他人唇舌,而自從太後再掌朝政,相比從前,與嬪妃閑話日常的時間自是大大縮減,等閑嬪妃也有自知之明,在太後無詔的情況下倒也不敢多來滋擾,唯有元賢妃依然時常過來討好奉承,反比如今管理後宮事務的謝淑妃來往得更加頻繁,這婦人也沒有別的訴求,無非就是見縫插針抓緊一切機會念叨幾句淑妃的各種不妥,以期太後能改變心意將後宮大權轉交予她而已。

  ??十一娘對賢妃孜孜不倦的挑是生非沒有半點興趣,可卻深知太後對公務國政十分認真看重,她不可能因為賢妃的到來便耽擱上呈奏章,是以依然如往常般手托需要太後過目的文書前往,哪知今日,卻被跟著賢妃前來的宮女喬嬌昂首挺胸地阻止入殿了!

  ??“賢妃有要事與太後商談,交待閑人不得打擾。”

  ??喬嬌近日十分得意,蓋因她的靠山兄長喬令終於又回了長安——當年喬令寄身及恩侯府,靠著搖尾祈憐好容易說服元康援手,把沒入掖庭為奴的妹子喬嬌解救出來,總算不再受苦役折磨,成了賢妃的左膀右臂,可不說元康是個隻知花天酒地的紈絝,便連及恩侯也是隻圖享樂而懶怠進取,喬令甚為自己的前途憂慮,恰巧得了一個機會,被元康向家族舉薦,替及恩侯帶了書信送去江南給元得誌。

  ??喬令敏銳地發現元得誌才是主持大局者,憑借著他大姓子弟的出身,以及相比普通人更加紮實的經史知識,輕而易舉便獲得了元得誌的賞識,元家隻不過起步於地霸,別說家人仆役,就連家主及恩侯兩兄弟胸中的文墨也十分有限,元得誌為官多年,手頭連個稱心如意的書記竟然都缺乏,簡直就是“求賢若渴”,好容易有個大姓子弟投靠,再兼喬令阿諛奉承的能力也確屬優秀,一段時間“實習”下來,甚投元得誌心意,於是便將他留在身邊。

  ??這回元得誌升遷,喬令自然也跟著一起返京,並告求及恩侯夫人將家書捎帶入宮,安撫妹子喬嬌盡心侍奉賢妃,將來不怕沒有出頭之時,喬嬌得了兄長的定心石,又聽侯夫人說起元左丞十分器重兄長,頓時誌氣飛揚,她好些回擠兌十一娘都沒占得上風,今日借著賢妃交待“倘若淑妃請見勢必阻擋拖延”的命令,竟然狂妄自大的拓寬了範圍,想借這機會讓十一娘吃個下馬威,也好揚眉吐氣。

  ??元左丞眼下居尚書省要職,比柳郡公品級還要高出一頭,又有謝、毛二相撐腰,眼看日後飛黃騰達,有這麽一座靠山在後,元賢妃還會怕誰?

  ??十一娘壓根就沒將喬氏兄妹放在心上,不過因為元康直到如今還將賀湛引為知己,大事小情在觥籌交錯時多數都會當作閑談告知,故而也聽賀湛提過一句喬令甚得元得誌親睞的話,這時眼見喬嬌一副有恃無恐的模樣,心頭實在覺得好笑,卻當然沒有“好為人師”的興趣扭轉喬嬌的淺薄無知,隻噙著淺笑回應一句:“這裏是含象殿,我隻奉太後之令。”

  ??看也沒多看喬嬌一眼。

  ??見沒有嚇阻十一娘,喬嬌自是惱恨得連連跺腳,但她還沒有狂妄到在含象殿吵鬧爭執的地步,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十一娘的背影咬牙切齒,她就不信,京兆柳能夠一直跋扈下去,賢妃可是說了,太後如今之所以看重京兆柳,不過是利用而已,一旦正式臨朝,太後大權在握,這些所謂的顯望,必然會被逐一剪除,裴鄭二族就是前車之鑒!

  ??元賢妃卻並不在意十一娘的到來,她交待喬嬌守在殿外,隻是為了拖延住淑妃謝氏而已,母親入宮,千叮萬囑,一定要向太後成功舉薦那位莒姓方士,別的人她不擔心,可倘若淑妃來此,勢必會與她大唱反調,所以下令喬嬌就算豁出去與淑妃當麵爭執,也不能輕輕鬆鬆地放人入內,賢妃也不是完全沒有腦子,她了解淑妃的脾性,被喬嬌這麽一個宮女阻擋,還不火冒三丈七竅生煙?隻要淑妃動手,太後必然著惱她不識大體,哪裏還聽得進淑妃的花言巧語?

  ??但太後顯然對元賢妃的舉薦不以為然,眼看著十一娘托著奏章進來,十分不耐地打斷了賢妃的喋喋不休:“這事改日再議。”就要示意元妃退下,聽十一娘稟告奏章事宜。

  ??賢妃自然不肯無功而返,她這時當然不明白方士的真實來曆,一心以為果真是叔父在江南結識的異人,若能解開天子心中鬱結,豈非大功一件?隻要太後記得元家的功勞,將來還愁不能壓製淑妃?

  ??也不顧十一娘這麽一個小丫頭在跟前,賢妃嬌嗔道:“太後,妾身是真心牽掛聖上龍體,莒先生身懷異術,也唯有他,或許才能解開聖上心結,國政雖然重要,可也比不過聖上龍體康健,還請太後聽妾身細訴異士神奇之處。”

  ??十一娘聽見賢妃這話,竟然又像是要舉薦方士,心頭不由訥罕——賀衍的安康可是關係重要,倘若賢妃舉薦者又是劉玄清之流,她可不如小韋氏在太後心頭地位,追究起來難道不懼死無葬身?賢妃人在深宮,萬無機緣結識異士,大約這主意出自元得誌,可元得誌是毛維心腹,進行這般重要的事,不大可能隱瞞謝毛二相,謝饒平與毛維都非輕率之人,難道說,此異士真有常人所不能?

  ??果然便見太後微蹙了眉頭,更加不耐:“當初罪婦劉氏,所製丹藥禍害還淺?天子九五之尊,何等重要,怎可輕信區區方士丹方?你不知這其中厲害,我也不責你居心叵測,隻此事,休要再提。”

  ??元賢妃大覺委屈:劉玄清可非她元家舉薦,明明是義川王妃吹噓捧高!

  ??隻這時牽連上小韋氏當然是極端愚蠢的行為,賢妃果斷選擇了就事論事:“太後這回可是誤解了,莒先生雖為修隱之士,擅長卻並非煉丹之術,而是……可作法召來亡者魂魄!太後,聖上心結,皆因懷念裴後,以致鬱懷難解,舊年因急憂咳血,至今未曾康複,醫官們束手無策,莒先生之能,妾身叔父與阿母都已見證,才敢舉薦,太後,為聖上龍體,無論如何,都該嚐試一下。”

  ??招魂術?十一娘不由挑眉,世人迷信鬼神,曆來民間關於異士巫者招魂便層出不窮,她前世年幼時,還專程因為心懷疑惑詢問過兩位師公,卻被告知世間傳言多為謊謬,於是在她的認知裏,鬼神之說全不可信,然而偏偏是她自己卻真實經曆了重生異體的玄妙事,這時當然也對鬼神之說懷有保留意見,可倘若這位莒先生真有這本領,一旦施法,難道自己又會靈魂出竅?

  ??十一娘實在不信世間異士可如此輕易的唾手可得。

  ??然而太後聽說賢妃舉薦之士並不是進獻極有可能致人中毒身亡的丹藥後,倒有些動心。

  ??蓋因太後並非不信神佛仙道,隻是信不過諸如劉玄清之流的“奇人異士”而已,但賀衍自從咳血,至今龍體堪憂的確成為她心頭揮之不去的陰霾,如若不用口服丹藥,免卻中毒之憂,未嚐不能一試。

  ??元得誌的富貴全在自己掌握,並且這人非及恩侯這等庸碌可比,尚且有些手段,假如毫無把握,當不至於貿然舉薦方士。

  ??“也罷,你既這般肯定,見上一麵此方士未嚐不可。”太後決斷。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