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柴取登門
作者:刹時紅瘦      更新:2021-07-21 13:16      字數:3189
  丹鳳門外的這條長街,這個季節正值桃紅豔燦,雖然此時有春雨濛濛,辭宮返家的官員們大多仍願意騎乘賞景,一來是因春色迷人,再者也是因為雨勢不大,被南風吹拂有若薄霧,不至於冷濕長衫,隻不過撲麵輕寒而已。

  ??因為謝饒平調歸執掌秘書監,這個本職工作為專掌藏書、編較的機構儼然成為與三省共重的關要,隻是少監柳均宜依然是個“邊緣化”,雖然不似當初太常寺少卿時遊手好閑,卻也沒有忙碌到哪裏去,申初就能準時下值,而這日剛巧遇見自從天子“抱病”後同樣清閑不少的庶兄柳信宜,於是兩騎一同返家,哥倆觀賞沿途景致,你一句我一句地讚賦這雨霧桃色,完全不曾料想自己家中正坐著一朵“桃花”。

  ??“這時來行卷?”在自家門前踏鞍下馬,柳均宜聽門房稟報今日下晝來了一位新科進士專程行卷後,不由甚覺詫異,尤其是在聽門房稟報來人自稱潭州柴取,並且在花廳等候了近一個時辰,堅持待他回府接見之後,柳均宜更覺滿腹狐疑。

  ??雖說就算進士及第也不乏行卷自薦者,然而到了這個程度,一般都是針對釋褐授官自薦,柳均宜並非吏部官員,雖然眼下也是高官,家族可稱顯望,可相比在尚書省為官的長兄柳譽宜,分量減輕不是一點半點,因此十分不解這位潭州柴取“舍近求遠”是出於什麽道理。

  ??但人已經堵上了門,柳均宜又曆來不擺官威架子,拒之不見的打臉事他做不出來,因而還是硬拉著柳信宜一起接見了訪客,不過聽得柴取口若懸河地展示了一番對於國政的見解以及師從名士的幸運,以及出身貧寒十年苦讀的坎坷不易後,待柴取告辭離開,他依然沒鬧明白自己怎麽就被這麽一個前途似錦的新科進士看好,特意行卷自薦。

  ??“均弟何必猜疑,且看柴取這卷詩賦內容,便知端倪。”柳信宜顯然對柴取呈上那卷尺寸與眾不同的行卷大感興趣,於是摧促著均宜解絛展開一觀。

  ??卷軸足長三尺,卻並非什麽詩賦,而是一副山水墨畫,上頭蓋著柴取的印章,顯然是他親手繪成。

  ??眼看著柳均宜的一張臉仿佛被鍋灰染黑,柳信宜卻“哈哈”大笑起來,拍著弟弟氣憤得直抽搐的肩膀,不無興災樂禍地說道:“原來是這層意思,想不到十一娘年紀小小,就有人傾慕求娶。”

  ??柴取公然用畫作“行卷”,並表明是投予均宜,心裏打的什麽盤算自然瞞不住柳家這兩大才子,當然,柴取大約也沒想隱瞞心中企圖。

  ??柳均宜卻全然沒有“我家有女初長成”的自得,重重將卷軸一摔,不無憤怒地說道:“伊伊才多大,尚還未及豆蔻,何至於就引人起傾慕之思?柴取師從名儒,今科能得進士及第想必也是文才不俗,想不到卻是如此狂妄功利,可見有才無品!”

  ??柳少監大為震怒,已經告辭離開的柴取當然一無所知,他這時因為如願麵見了心目當中的“最佳嶽丈”,正在欣喜得意——自從打聽得中書舍人柳信宜曾經因為一貧寒士子行卷,不惜招為東床,不但以京兆柳的影響提攜鄭敏進士及第,甚至還舉薦於節度使麾下為官,鄭敏從此平步青雲的仕途可想而知,柴取自認為與鄭敏出身相當,並且求娶者也並非柳氏嫡女,雖然十一娘相比嫁給鄭敏的庶女更有才名,可他進士及第卻靠的是自身本領,這一點顯然比鄭敏要強,而且柴取還“深入”打聽了一下,鄭敏所娶到底是良妾所出,不比得柳十一娘,認真論來不過“婢生女”,柴取實在想不出柳少監有什麽理由拒絕他這麽一個東床快婿。

  ??倘若與京兆柳聯姻,便是如虎添翼,唯一煩惱的是家中老母親,心心念念讓自己早些傳宗接代,但柳十一娘年紀還小,即便定了親事,真正迎娶還要等上幾年,恐怕母親會因而不滿,少不得自己還要廢盡唇舌曉以大義勸服,柴取自覺吃虧,暗暗懊悔怎麽就沒早上一年入京投考,倘若娶了柳舍人的庶女,非但仕途無憂,子嗣也不耽擱,那才是兩全其美。

  ??十一娘人在深宮,根本就沒想到自己居然被某人一邊盤算一邊嫌棄,隻忽然覺得鼻子裏一陣癢,仿佛要打噴嚏的衝動,好容易才硬生生忍住,偷眼打量了一下屋子裏因她發號施令忙碌著的宮女,似乎無人會留意她的不雅舉動,才飛速揉了一揉鼻尖。

  ??自從太後再掌朝政,十一娘每當在值,除了晚上歇息的時間會回浮香廊,白晝基本就佇在了含象殿,不過她也不會寸步不離太後左右,比如現在,韋太後才剛接見完幾個政事堂國相商談要政,特別打發了十一娘到一側廊房整理奏章。

  ??這也算是十一娘當值時期的重要工作了,誰讓眼下含象殿取代了紫宸殿的“首腦”地位呢?可別以為整理奏章這類工作理因由諸如中書舍人等正式官員負責,事實上就算是天子執政,這類工作也大多交予宦官——各地奏章委實雜多,執政者不可能逐一過目,否則就算十二個時辰不眠不休也不夠時間。

  ??首先,除了密奏需直接上呈之外,各地上呈事務奏章皆由政事堂諸相率先閱覽,雞毛蒜皮交各部處理,重要的先商議出個結論來,上呈太後複核,或者發生爭執沒有統一結論,那就需要來含象殿唇槍舌箭了,有時一件事務爭執個十天半月沒有結果也不算稀罕,甚至會召開殿議,原本三兩人之間爭執,演變成為七嘴八舌的辯論。

  ??就算是些雞毛蒜皮,各部做出批複後,也需要太後用章蓋印才能頒行,十一娘便要負責審核,力求不讓看上去不起眼但實際關係重要並可能因為不符常規引生麻煩的謬政頒行地方。

  ??另外便是地方長官所上策諫,倘若被政事堂諸相集體否定,按程序也需上呈含象殿複核,太後沒有時間逐一閱讀,十一娘便要承擔起這個責任,若與政事堂諸相意見不合,或者心存疑慮,也要擇出呈太後複審。

  ??再有便是太後批複決定的奏章,有時也可能被三省職官“封駁”,便要再交含象殿,這些也需要整理出來,及時上呈太後決斷。

  ??文皇後執政時,這類工作一般交由女史,然而韋太後眼下擺明不信任女史有這能力,因而雖有女史宮人加入,統籌負責的人卻是深得太後賞識的柳十一娘與韋緗兩個閨秀。

  ??至於真正的心腹竇輔安,一來他實在是身兼數職忙得抽不開身,二來他曆來隻是服侍妃嬪,從未接受過輔佐君王文書事宜的訓練,太後也不大放心讓他接手這類“察漏拾遺”、“中轉頒達”的工作。

  ??十一娘心頭雖然恨不能把太後碎屍萬斷,但對於太後交托的此類職責還是樂意遵奉的,前世時,她雖一度羨仰世外桃源遠離權勢的平靜生活,然而當接受家族安排嫁入皇室時,其實一直就不怎麽服氣父祖囑令隻局限宮闈,這不是說她有幹政的野心,隻不過認為既然已經進入權勢中心,那麽就不能對朝政一無所知而任人把控,可惜的是她雖有這樣的意識卻不夠堅定,最終還是聽信了父祖告囑導致一敗塗地被害身亡,如今“卷土重來”,得此機會當然要倍加珍惜。

  ??可最近幾日,十一娘在履行職責時卻有些分心,頻頻關注窗外——此間廊房的西窗正對後殿甬道,但凡有人覲見太後都能一目了然。

  ??十一娘是防備著晉安長公主的覲見,賀燁那句警告實在讓她心驚膽顫,不能想像倘若昭兒有了晉安這麽一位繼母,今後局麵有多麽艱難坎坷。

  ??她不想再樹新敵,因為本來的敵人已經足夠強大與人數眾多,可倘若晉安一意孤行,逼不得已隻好痛下“殺手”了!

  ??這日,十一娘遠遠聽得一陣女子的笑談,不無緊張地看向窗外。

  ??還好,不是晉安公主,賢妃而已。

  ??十一娘本來不願理會,可一看屋子裏的沙漏,竟是剛巧到了要上呈奏章的時間。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