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天使駕到
作者:隴右道大總管      更新:2021-07-21 08:45      字數:3721
  在朱雲看來,王安石的治國觀念基本上就是抄一些古書中迎合皇權的橋段實行,碰巧神宗皇帝當時手頭緊,於是王安石就獻上了他發明的民兵之法-保甲法。

  ??王安石也不管古典時代的公民兵製度是建立在土地普遍分配的授田製度,均田製度,就開始了在收免役錢的情況下強製征召百姓服兵役的保甲法。

  ??也許王安石等人認為,保甲法一方麵可以增強全民軍事素養,另一方麵也是為了節約軍費。

  ??確實,從理論上來看,這樣成本很低,每人每天隻需要三升米的口糧、十一文錢的鹽菜錢,比禁軍便宜多了。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痕骨感,用朱熹的話說,王安石這一招對地方衙門和地方駐軍是毀滅性打擊!

  ??為何靖康年間金軍南下的過程中,簡直是如入無人之境,宋軍在金軍麵前幾乎是一觸即潰,會有十七個金軍騎兵擊潰了兩千宋軍,守衛黃河的數萬宋軍被對岸一通戰鼓給嚇的潰逃這類讓人瞠目結舌的戰績。

  ??因為這些所謂的“宋軍”絕大多數都是臨時拉的保甲民兵,女真騎兵麵對這種臨時招募的烏合之眾,自然是能如入無人之境。

  ??創造出著名的“東華門外當狀元才是好男兒”段子的韓琦,擔任定州軍總管時期,當時定州軍足足有十萬軍額,占到河北禁軍總數三分之一,但到了大藝術家時代就剩下六七千人了。

  ??金軍南下時,河北許多城市甚至沒有禁軍駐紮,平時治安城防全靠保甲法下的民壯,也就是沒有上過戰場的壯丁。

  ??靖康元年初,金軍第一次進攻開封,“小種經略相公”種師道帶兵勤王,在陝西東湊西湊,也就湊了一萬五千人而已。

  ??說句不客氣的,曆朝曆代像大宋這麽奇葩的僅此一家!

  ??別的朝代對外戰爭的出兵數量是嚇唬敵人,就我大宋在自己家國土上的禁軍駐防數量是忽悠自個兒的,絕大部分都隻存在於樞密院的兵籍當中,實際上在當地連個鬼影子都找不到。

  ??靖康年間,完顏宗望都嘲笑宋人:“聞南朝有兵八十萬,今在何處,今何不迎敵?”

  ??殊不知我大宋當然有兵不止八十萬——隻不過絕大多數都駐紮在大宋樞密院的架閣庫裏邊。而且他們存在的唯一的意義不是打仗,而是為了讓官家吃軍餉╮╭

  ??仔細品味朱雲的這番長篇大論,刁翬也是老臉一紅,在王相公的各種神操作下,地方州縣僅有的一點兵權和財權給收走了,他們這些地方官日子過的一個比一個苦逼。

  ??太特麽缺錢了!!!

  ??自宋夏戰爭起,越來越沉重的開支讓中央留給地方財政的節餘越來越少,熙豐變法後更甚。朝廷為了填補中央財政的窟窿已經無法顧及地方,留給地方的錢更少了。

  ??登州還算好一點,雖然失去了貿易港口的地位,但是自古以來以盛產黃金,被譽為“金城天府”,黃金產量一度占到北宋黃金產量的近半,還是重要的製鹽,冶煉和紡織基地。

  ??在朝廷的各種搜刮下,還能剩下點湯湯水水,再加上登州水師那邊還可以吃點空餉,日子也還能湊合過下去。不像許多其他地州縣,財政瀕臨破產,要寅吃卯糧玩赤字才能勉強度日。

  ??“將軍所言甚是,王相公的新法弊端甚重,害民不淺”

  ??朱雲所言句句切中要害,刁翬就算是有心給王安石洗地,也不得不承認王相公實在是太坑了,

  ??朱雲沒有接話,隻是自顧自的喝茶,接觸過許多一手史料的他,對於王安石隻有厭惡與鄙夷。

  ??除了樁禁軍闕額錢糧,讓募兵製自行瓦解外,王安石的黑點實在是太多了!

  ??比如青苗法,看上去很不錯,給農民貸款保護農民不受地主的剝削,卻釀成了一場餓死百萬人的人禍。

  ??熙寧年間那場席卷全國的大旱導致的大饑荒,隻兩浙一代就餓死百萬多人,重了江淮漕運體係,有北宋一朝都沒有恢複過來

  ??北宋政府本來救災的機構叫常平倉,王安石要搞青苗法,於是下了個最低指標,底下的官僚為了達成指標加撈錢,幹脆把常平倉裏的這些救災糧全部放了青苗高利貸。

  ??江南平均一歲上供是六百萬石上下,熙寧七年青苗法實施後的江南大災荒,兩浙在青苗摧毀救災係統後餓死數百萬人,當年稅收減少三分之二以上,直到北宋亡國都沒有恢複正常水平。

  ??按照蘇軾的吐槽,當時“浙中餓死百餘萬人”!!!

  ??這簡直就是人間地獄!!!

  ??當時江南不少地方是死絕了,蘇軾在另一篇試圖振興江南商業的文章裏提到十幾年後兩浙市井人煙不及舊時四五。

  ??大饑荒的幸存者對於那位王安石更是恨之入骨,王相公=豬玀的罵法在江浙一直罵二十世紀初。

  ??講真的,新黨其他人物,諸如曾蔡章呂之流跟王安石這個禍害比起來那是不及萬一!

  ??王安石這個貨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做正事,瞎搞一氣啊!

  ??他的所謂變法,不是建立在對於現實問題的發現解決之上的,他是直接抄古書,像王莽那樣照著周禮這類的古書搞複古主義啊,蔑視技術脫離現實,幾乎把一切都給搞砸了!

  ??陸九淵就說的很明白,王安石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踏踏實實做事。他隻會拿著古書複古異想天開,做一個王莽式的狂熱的儒學複古主義者!

  ??這也不難理解王相公,為什麽會說出“人力手推車代馬匹是堪比竹簡代替紙張的偉大進步”這種反智言論。

  ??一個世代僑居海外的年輕人,能針砭時弊,切中要點,指出朝廷存在的體製問題,三言兩語將就靖康之變的根源說的如此清楚,刁翬這個文人臉上也是有些掛不住了。

  ??“宗相公勤王,將軍以為如何?”

  ??刁翬也覺得王安石黑點一大堆,對於靖康之變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故而又開始轉移話題。

  ??朱雲挑了挑眉,沉聲道,“通判說的可是宗澤宗汝霖?”

  ??“正是,宗相公曾任登州通判,為官清廉,所至稱治,實乃我輩之楷模。”

  ??一提起自己的前任宗澤,刁翬便是一臉的敬仰與推崇。他初來登州上任,就時常聽人提起宗澤的功績,為官剛正廉明,勤於職守,關心民生疾苦,為登州百姓上書免去額外的沉重賦稅,深得登州百姓愛戴。

  ??對於刁翬這類將“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視作人生最高理想的士大夫,宗澤成為了他的奮鬥目標,對於宗澤更是推崇至極。

  ??朱雲回憶著穿越前接觸到的一些史料,隻是平平淡淡的評價道,“忠義可嘉”

  ??“沒了?”刁翬眨了眨眼。

  ??“就這些”朱雲微微頷首,對於遠在千裏之外的那位宗相公,他雖然沒有見過麵,但是根據他在以往接觸的相關史料,宗澤給他的感覺像是一個……老憤青。

  ??矢誌抗金,臨終三呼“過河”,堪稱忠肝義膽,彪炳千秋!

  ??雖然宗澤在氣節和人格上麵是沒得說,但是戰績嘛……不要被《宋史·宗澤傳》中那些溢美之詞給迷惑了。

  ??“十三戰皆捷”,“斬首數千級”聽上去宗澤是連戰連捷,戰果頗豐,可實際上在三月的衛南之戰,宗澤所率領一萬五千臨時招募的民兵,配備一百五十輛戰車,遭到金軍伏擊而慘敗,宗澤本人更是脫了官袍扮成雜兵逃走。

  ??宗澤後來能堅守東京長達一年半,其實不是取決於宗澤的實力,而是取決於金人的戰略決策。在當時的金人看來,宗澤據守的東京已經失去了經濟價值和政治價值,故而未來金軍未有任何主力部隊進攻過東京,最多是小股部隊襲擾而已。

  ??從某種角度來說算是宗澤的運氣。

  ??自己崇拜的偶像,卻在朱雲口中隻得了個“忠義可嘉”的好評,這讓刁翬多少有些不舒服了,正要開口說些什麽的時候,屋門被推開,一個皂衣小吏急急忙忙的闖了進來,朝刁翬叉手唱喏,“通判,南京來的天使已到登州。”

  ??“天使到了!”刁翬一怔,唰的站起來,急切的問道,“天使現在何處?”

  ??“天使已至西郊的驛站”

  ??“快備馬,本官要親自出城去迎接天使!!!”刁翬急不可待的下令道,又戴上長翅官帽,整了整身上官袍,朝朱雲拱手道,“本官要去迎接天使,失陪了。”

  ??說罷,刁翬就急衝衝的走出廳堂,隻留下陷入沉思的朱雲。

  ??趙構會同意自己的請求嗎?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