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袁、曹
作者:紳士東      更新:2020-03-01 18:33      字數:2254
  夏侯惇在白馬大戰顏良時,被暗箭所傷,雖然沒有壞了性命,但卻在額頭上開了一道深可見骨……不,是已經傷到了頭骨的巨大傷口!

  處理過之後,依舊顯得十分猙獰,日後還被稱為“天目將軍”……

  一直輔佐夏侯惇在白馬駐軍的荀攸,建議夏侯惇“假意詐死”——並不是病句,就是假意去詐死!

  當然,也並不是讓夏侯惇去真死,隻是讓對方看出自己“詐死”。

  也就是一麵向下通告到什長、伍長一級,都知道主帥夏侯惇已無大礙,同時又裝作全軍縞素、嚴陣以待的樣子……

  如果真心要詐死,不可能連基層戰將都知情,如此一來……全軍的精神風貌,一眼就能看出有詐,更不用說或許還有給敵軍報信的二五仔!

  哪怕是顏良和淳於瓊,也輕易“識破”了這詐死,故而對曹軍的幾次誘敵,都謹慎對待。

  直到袁紹親自坐鎮的中軍渡過白馬津,才開始大規模的發生交戰……

  夏侯惇的“假意戰死”也沒有拖延太久,袁紹的中軍抵達後,很快便發起了總攻。

  其實這種疑兵之計,並不怕敵軍有聰明人,之所以袁紹這麽快便“識破”,倒不是袁紹有多麽果斷,而是因為袁紹手下的謀士集團,內部矛盾極其嚴重!

  一方麵是因為袁紹的多疑,令手下不太敢團結一心、他也不願意手下抱團,另一方麵也是因為袁紹的廢立之意,令麾下文臣有了“站隊”的意思。

  所以當袁紹知道白馬的情況之後……

  “這有可能是曹軍的疑兵之計,但是……也可能是他算了兩步,是用容易識破的疑兵之計,來引誘我們進攻。”審配謹慎的說了幾句廢話。

  郭圖察覺到袁紹的不滿之後,馬上反駁道:“說了半天,都是無用之言!我覺得應該快刀斬亂麻,先下手為強!”

  是不是疑兵之計,郭圖也不敢打包票,不過既然審配說要小心,那他就要說立刻進攻。

  原因無他,審配是支持袁紹的幼子袁尚的,而郭圖是支持長子袁譚的。

  大概是因為優勢太大,袁紹手下的謀士們,大概已經忘了這是亂世爭霸的舞台,開始沉迷在宮鬥黨爭的戲碼裏!

  “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慎……”辛評想要和和稀泥。

  “主公富有四州,阿瞞如今不過是螳臂當車,縱有些伎倆又能如何?主公不妨以中軍迫之,同時分一路奇兵,襲殺許昌!”許攸眼睛一轉,向袁紹獻策。

  袁紹被吵得頭疼,最後覺得許攸說的有道理,於是決定全麵進攻白馬——有時候破解疑兵之計也很簡單!

  隻是袁紹拒絕了偷襲許昌的建議,令許攸心中暗自歎息了一聲。

  許攸和袁紹兄弟倆、以及曹操,都是早年便相識,袁紹、袁術和曹操分別起事之後,許攸一眼便相中了袁紹,同樣經曆的也包括淳於瓊——當初淳於瓊也是西園八校尉之一。

  迄今為止的事實證明了,許攸和淳於瓊的眼光很不錯!

  這其實也並不是兩人有多大的魄力,畢竟當初在洛陽的時候,他們一個圈子混的官家公子裏,袁紹和曹操一向都是比較有存在感的。

  相比之下,袁術早年好遊俠、出仕之後又講排場,人設很不統一,給人的感覺就是總用鼻孔看人,對他們這些“熟人”來說,躲開袁術的大坑並不難。

  也的確袁術這在六七年前,可謂是最強諸侯的四世三公嫡子,現在根都被白圖掘了,令許攸很開心,驗證了自己的眼光。

  至於袁紹和曹操,相對而言,都屬於比較容易相處的,雖然袁紹也是袁氏出身,但袁紹是庶子。

  名義上袁紹是袁逢的庶子,不過過繼給了袁成,而袁成早喪,沒有其他子嗣,這麽算來也應該是袁成的嫡子才對?

  不過實際上不能這麽算,此間有一樁隱故——袁紹不是一般的庶子,而且是私生子。

  最初之所以過繼給袁成,並不是因為袁逢未卜先知的預料到,袁成會英年早逝、還沒有其他子嗣,而是為了遮醜,才有了這樁過繼。

  袁成接受這過繼,隻是幫兄長遮醜,並不是自己生不出來……

  隻是因為袁成早死無後,袁逢才繼續與袁紹叔侄相稱,袁紹也多了個不大正經的“嫡子”身份。

  所以這過繼也顯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順,袁術更是瞧不起他這個庶出的哥哥,這也令袁紹比袁術更“謙和”一些,大家也更願意和袁紹玩到一起去。

  在洛陽的時候,袁紹的形象就是老大哥,動不動就要罩著別人,哪怕是沒什麽能力的人與其結交,他也會故作大方的贈金設宴……

  隻是袁紹的識人之能有限,而且因為出身的原因,比較重視“名望”,有時候有能無名之人投效他,他也會用“老子不差再養個閑人”的態度來應對。

  和這些賢才為自己做出的貢獻相比,袁紹更陶醉於自己接納賢才時的滿足感。

  這令袁紹真的養了不少閑人,而一些大才之人,反而會不爽他這一套而離開。

  至於曹操……

  當初在洛陽時,就是個愣頭青,他的“存在感”和袁紹並不是一個性質!

  這從董卓入朝之後,曹操和袁紹的表現,就可見一斑——袁紹回老家招兵買馬,曹操……帶著把刀就想去極限一換一!

  像是許攸、淳於瓊當初雖然和曹操玩的不錯,但打心眼裏是瞧不起他的,直到現在許攸也習慣性的稱呼他的小名“阿瞞”。

  不過和完全的酒肉朋友淳於瓊不同,許攸心裏瞧不上曹操,但更感情用事一些,還有些顧念少時的交情。

  最初許攸是力勸袁紹和曹操交好的,隻是……曹操在迎天子之後,野心也越來越大,與袁紹的矛盾自然也越來越尖銳,許攸現在同樣明白,雙方已經無法共存。

  許攸建議直接偷家,也是期望能夠讓曹操認清現實,等許都被攻陷,曹操也隻能在陣前束手就擒了……

  當然,以曹操的身份,估計投降之後,最好的結果就是封個虛爵,送到鄴城圈禁。

  許攸連以後看望曹操的時候,帶什麽酒菜、如何在言語間潤物無聲的裝“嗶”,都已經打好了腹稿,可惜……袁紹沒有同意。

  明明這的確也是對袁紹更有利的選擇!

  許攸也不知道為什麽,在他眼裏隻是小角色的“阿瞞”,似乎在袁紹心裏,卻有很大的分量,令袁紹執著於正麵擊敗曹操……

  而此時曹操一麵鑼鼓喧天、仿佛要支援白馬的樣子,一麵帶著三萬精兵、其中包括最精銳的五千虎豹騎,悄然從白馬津西南、也就是黃河更上遊位置的延津渡過了黃河,來到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