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目標
作者:紳士東      更新:2020-04-24 00:27      字數:3324
  白圖並不擔心瑪雅文明,會強大到足以抗衡楚國……哪怕隻是一支海軍。

  雖說瑪雅文明,在新石器時代橫向比較,的確已經琢磨出了“花兒”,但終究隻是新石器時代。

  就像是修仙世界裏,在金丹期卡了幾千年的修士一樣……

  這也是為什麽後世經常有好事者,宣揚諸如“XX年前的瑪雅人,做到了現代人做不到的事情”——因為相比之下,亞非歐的古文明是“迅速”進入青銅器時期,對新石器時代的技術,研究得沒有瑪雅人那麽深入也很正常。

  現代人如果隻能使用新石器文明的手段,的確難以達到同等程度。

  畢竟用金屬可以輕鬆做到的事情,沒人會特地研究,如何用新石器時代的手段來實現,更何況蒸汽、電氣……

  如果是在修真世界,這類文章的標題應該是這樣的——震驚!最老金丹修士,竟擁有半步元嬰的靈氣,化神天才在自封元嬰後也做不到!隔壁練氣期研究者懷疑,其為天仙後裔!

  就像現在楚國的跑步進入“真氣機時代”,也將錯過大量鐵器時代本來會出現的技能。

  比如水泥的出現,注定夯土牆的發展被大幅抑製,不過……本質上無疑是爆賺的。

  曆史上在工業革命之前,西方在農耕文明時期的造詣,相比於東方也還有不小差距,然而並不影響代差出現後,各方各麵全麵突破帶來的壓製,直到東方同樣步入工業文明。

  白圖並不相信什麽外星文明論,唯一的期待是……希望瑪雅人也有城姬,這樣交流起來才方便些。

  理論上三皇五帝時期,也是有城姬的,不過隻是“傳說”層麵,比如“據說”黃帝部落,就是在部落姬升級為九天玄女後,才獲得對抗東夷聯盟的優勢。

  並沒有什麽專門的考究,也沒人想過,為什麽會出現城姬,畢竟對於城姬世界的人來說,“城姬”就像是太陽東升西落,屬於自然規律的一部分,具體什麽時候誕生、原理是什麽,誰也說不清楚……

  “話說按照‘地球論’的話,我如果繼續向東,也是能夠回來的吧?”甘寧思索著說道。

  “不,除非你做好在黃金州搓出大型木船的準備,或者繞過龐大的黃金州,否則無法繼續向東……這可不是可以冒險的事情,如果你想要環球航行,可以下次試試向西出發。”白圖特地警告道。

  地球論不是白圖特地拋出來的,而是工部博士們自行提出、並在工部內部,得到廣泛認可的假說之一。

  在“科學”邸報上刊登之後,引發了民間爭論,從金陵居民的反應來看,大部分民眾肯定是不信的。

  隻是楚國一向並不以那些玄而又玄的東西,來武裝自己的法理性,而是以立國八策強調,楚國的法理性來自於楚民。

  白圖也沒說過,自己是黑龍化生、神物化生,唯一被比作楚王父親的,隻有楚民。

  “天人感應”之類的,在楚國更是屬於“朝堂不正確”的言論,現在官麵上已經沒人敢提。

  故而哪怕引發爭論也無所謂,畢竟隻是民間相互嘴炮,地球論也好、天圓地方論也好,和楚國的正統性沒有半個楚幣的關係,也不用擔心什麽動蕩。

  不過甘寧想要驗證的話,如果是通過一路向東來完成環球航行,需要繞過南美洲,從南美與南極洲之間的德雷克海峽取路。

  也就是反走麥哲倫的航線……

  相比之下,顯然還是下次再向西,走大西洋、繞過非洲,從加勒比海這一麵登陸美洲更方便——隻要之後能與留在黃金州的開拓軍匯合,就算是間接完成了環球航行,用不著非得死心眼!

  這次前往黃金州的規模,是海軍海外探索之最,隻是為了以防萬一,最終六部和樞密院都盡量壓製了隨行“開拓軍”的數量。

  如果能夠發現黃金州、並且平安返航,之後再派出大量開拓軍,並以海軍護衛前往也不遲。

  不過以甘寧的計劃,隻要抵達時不是太慘,肯定會留下相當一部分的海軍留駐!

  “不用擔心,作為海軍都督,我一直是個謹慎的人。”甘寧笑嗬嗬的說道。

  雖然了解甘寧,不會輕易掉鏈子,但是聽到甘寧這麽說,白圖還是有種想按著他寫保證書的念頭。

  抵達之後,雖說要探索黃金州,但主要還是食物補給,還有作物收集為主。

  畢竟最多隻就是兩三個月的時間,也探索不出太多信息與收獲……

  甚至如果找不到文明層次達到一定程度的黃金州土著的話,甘寧可能會直接回來,之後的探索由留駐的一部分海軍來繼續。

  這種可能不是沒有,畢竟瑪雅文明主要就是集中在“蜜蜂腰”似的黃金州中部,廣沃的北方大陸、南方大陸,他們都沒有太涉足。

  如果登陸地點差太多,甘寧是很有可能找不到瑪雅人的……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要漫山遍野的找野生玉米和棉花,可就有些強人所難的。

  現在白圖對於玉米的執念,也已經淡然了不少,畢竟……以楚國的農田數量,還有不斷進步的農業水平,種植稻麥也很香,而且考慮到玉米的性質,即使有種子回來,也隻是對畜牧業的發展更重要。

  玉米的產糧雖然高於稻麥,但是從提供熱量與蛋白質的角度來說,單位重量下,價值遠小於稻麥,並且要加工也更困難,這也是為什麽後世現代上等的農田,都不會用來種玉米,或是隻在間歇時抽空種一季玉米……

  畢竟放在後世,玉米可是“最減肥的主食”,熱量和蛋白質、脂肪都比稻麥低,而膳食纖維卻是稻麥的好幾倍!

  而除了一些精品品種,其他大部分玉米,都是用來喂豬的。

  以楚國現在推廣“泛真氣計劃”的勢頭,玉米用來喂豬也很重要,甚至有些地方,已經在用稻麥喂豬,效率實在太低。

  不過終究是屬於“提高生活品質”的範疇,並不是燃眉之急。

  相比之下,黃金州的棉花,就要更重要得多。

  雖然此時向西南而去,理論上可以到“身毒”取亞洲棉,但是相比之下,美洲棉更利於紡織機的發揮,並且禦寒效果更佳。

  沒有白圖效應的曆史上,亞洲棉宋代傳入華夏,美洲棉、或者說是陸地棉,明代時傳入華夏。

  也是從傳入開始,陸地棉就開始幾乎全麵取代亞洲棉,後世全球亞洲棉的產量,隻占所有棉花的2%。

  至於現在……

  紡織機隻用來織麻,難以發揮優勢,織錦也隻能是高端路線,對徹底改變民眾生活意義不大。

  當然……甘寧不會認可這一點,甘寧的夢想是所有人都能穿得起錦緞,更重要的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學會,如何辨別哪種錦緞更高貴!

  有了陸地棉之後,哪怕育種還很初級,也終究是陸地棉,可以開始發揮紡織機的優勢,對於此時的民眾來說,可以說是“縮短冬天”的神器。

  在沒有棉花之前,南方不是很冷也就先不提,北方禦寒的道具,一般就是被子和火爐。

  有錢人燒的高級些,普通人燒得低級些,真正的寒冷地區,貓冬還是要貓的。

  甚至在江東北部也是如此,隻是時間短些。

  這也是為什麽冬天大家都不願意打仗……

  而剛剛過完冬天的時候,軍隊的戰鬥力一般也都很堪憂——因為冬天的訓練量,往往嚴重不足。

  一個個貓冬了幾個月,還有什麽戰鬥力可言?

  不過如果有成熟的棉織產業的話,普通人也能夠有效的對抗冬天!

  不僅對中原意義上的“北方”有用,甚至……善用的話,完全能夠令民眾,對河朔、遼東等“苦寒之地”也改變看法。

  也隻有現在做到這一步,才有去驗證一下現在“遼東北方的‘黑土地’是否形成”的價值。

  以那邊三月還飄雪的氣候,沒有有效且普及的禦寒手段,什麽土地都白搭!

  至於去“身毒”取亞洲棉先應付?

  白圖也做過嚐試,畢竟從蜀地到身毒,是西漢時就有商道的,隻是遺憾沒人將棉花帶回來……

  不過哪怕楚國委托,這商道的周期也實在太長,而且益州現在還是“亂臣賊子”占據著,楚國委托的商隊,現在都沒有消息,效率恐怕還不如走海路去黃金州。

  畢竟現在楚國在海軍、海路拓疆方麵,唯一的“敵人”就是大自然。

  至於敵人……

  即使有人一定要做敵人,就像狗奴國的那位將軍之流……全都摞在一起,都還沒有一個巴郡能打!

  把益州軍……不,把巴郡的江州軍扔到黃金州,都沒有會輸的道理。

  這也是甘寧最近越來越無聊的原因之一——他現在和其他非海軍直屬的武將,共同語言越來越少。

  畢竟對於其他武將來說,楚國北方的漢廷、魏國,哪怕是西邊的蜀侯府,甚至南邊弱小可憐又閉塞的交州……

  多少要開戰的話,也都是有些壓力的,尤其是漢廷和魏國。

  而甘寧整天去夷州、去州胡、去亶州、去炒海鮮半島……

  打仗?什麽打仗?

  在陸戰指揮方麵,甘寧也已經肉眼可見的變“菜”,連來一盤沙盤模擬的心思都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