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針對黃金州人的預案
作者:紳士東      更新:2020-04-23 00:04      字數:3219
  “大王,我甘興霸為海軍勞苦功高、為楚國開疆辟土……”

  “不行。”白圖直接白了甘寧一眼,之後補充了一句:“沒有用‘勞苦功高’形容自己的。”

  “為什麽不行?或者……換我去巴郡?那邊我熟!”甘寧有些耐不住性子的說道。

  最近也是憋壞了甘寧——這應該五六年以來,甘寧第一次在楚國本土停留這麽久,整個人處於百無聊賴的狀態。

  人一旦無聊,就容易做出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甘寧聽說陸老頭要辭職之後,居然來找白圖毛遂自薦要入閣,直到下次出海。

  對此白圖當然不予理會!

  “要不你考慮下做涼皮?聽說可以有效緩解在家閑著無聊。”白圖認真的說道。

  “不,我還沒有那麽無聊……”換成甘寧白眼。

  而且涼皮這麽“樸素”的食物,甘寧一向是看不上的,即使實在想吃,也會讓廚子片成手指大的片兒,之後覆蓋在小冰雕上,吃的時候夾下來蘸著醬汁吃。

  “也閑不了多久了,等年中那批包鐵鍍膜船造好,新艦隊就要啟程,到時……兩年內能回來,就算不錯了。”白圖有些擔心的說道。

  因為此時除了秘書張春華之外,就隻有甘寧在場,白圖也不擔心影響士氣。

  直接靠蒸汽船,從楚國到黃金州——也就是後世的美洲,如果航線清晰的話,按理說也就隻需要不到一個月時間。

  白圖為海軍選擇的,自然是向東出發,經過亶州,先到後世的夏威夷群島落一腳,之後繼續向東抵達中南美洲的路線,也就是橫跨太平洋的路線。

  畢竟向西的的話,因為洋流與季風的原因,不是簡單繞過非洲就行的,而是要兜著非洲走一圈,相比之下,向東至少有北太平洋暖流的“協助”,並且因為亶州的發現,楚國海軍對向東航行經驗更充足。

  至於從白令海峽步行的美洲……

  白圖不做期待。

  理論上以東漢末年的曆史橫向較低溫度,的確亞洲與美洲之間,在北方白領海峽,是有機會步行通過的。

  在白令海峽,亞洲與美洲之間的最短距離,隻有幾十公裏,因為地接北冰洋,海水也會凍結。

  後世現代英國有一位步行旅行家,就曾經步行從美洲步行到俄羅斯,之後……因為沒有簽證被送了回去。

  楚國如果強行從遼東登陸,之後一路北上到接近北冰洋的白令海峽,或者從亶州出發時,就一路向北,往北冰洋去,倒不是不行,的確看起來也更近一些,不過危險性絕對比海洋更高。

  其“寒冷”絕不隻是感官上的難受,而是隻要裸露幾十秒,就會手指肌肉壞死的生理危險!

  甚至真氣機在這種低溫下,運作也容易出現故障。

  更重要的是,抵達美洲北部意義不大……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所以是大發現,是因為他發現的是富饒、盛產黃金的中南美洲,所以才被重視、被推崇。

  如果他發現的是,即使在現代,都無法鋪開工業文明的北部凍土,估計罵罵咧咧的扭頭就走,去他“嗶嗶”的新大陸……

  因此從亶州到夏威夷,再到美洲中南部,才是比較“實用”的路線,也是海軍第一次航行如此之遠。

  出於新航線摸索的原因,加上在要返回之前,肯定要在黃金州做初步的環境探索,尤其是那幾種點名的作物種子……

  白圖估計甘寧兩年後能回來,就算是比較順利的。

  新的艦隊依舊是真氣與風帆混合動力,這點和近代的蒸汽船一樣——蒸汽船誕生之初,船隻並沒有立刻拋棄風帆。

  相比之下,近代的商船更依賴蒸汽驅動,而軍用船隻則更依賴風帆。

  從近代到現代,客輪的速度並沒有太大提升,換而言之……也就是蒸汽船在穩定民用之初,速度就已經接近後世水平!

  真氣船將來會如何發展,白圖還不得而知,不過其速度已經可以達到19世紀後期蒸汽船的速度,比現代客船也並不慢太多。

  不過現代的一個月航期,是指“航線清晰”的情況下,其中區別看現在往返亶州、夷州的航線就知道!

  隨著航線的不斷優化與確定,時間是不斷在縮短的,而第一次摸索……哪怕有白圖提供的大概方位,用十倍的時間去探索,也已經算是快的。

  因為是真正意義的遠洋航行,風帆還是十分重要,畢竟真氣機要省著些用。

  甚至艦隊要保證,在真氣機的儲量消耗殆盡之後,可以棄船、用輕帆船歸來。

  “隻是往返的話,綽綽有餘,不過如何探索你說的那片黃金州,恐怕是個大問題……如果他的麵積真的那麽大!”甘寧早就已經不去問、或是質疑,白圖為什麽知道黃金州的存在。

  “所以你有心情來我這兒,不如去禮部選選人。”白圖建議道。

  和亶州、夷州不同,黃金州文明和華夏文明完全隔絕,連“中介”都沒有,想要找到些聯係,隻能從古人類考古角度去找,也就意味著,雙方的交流隻能從零開始!

  希望大家肢體語言差別不大……

  希望……黃金州也有異姬,這樣至少“開化”之後,作為城姬可以迅速掌握華夏官語,之後作為翻譯。

  禮部有專門的“涉外交流”、“原始交流”培訓,甘寧顯然需要這部分文吏。

  白圖早就查過硬盤裏的資料,現在這個時期,黃金州三大古文明裏,另外兩個還沒有形成,瑪雅文明剛剛度過啟蒙階段,正在走向鼎盛……

  當然,所謂的鼎盛,也依舊隻是奴隸製新石器文明!

  沒有大型可馴化的牲畜,唯一貼近這一標準的是羊駝,並且……黃金產量雖然豐富,但銅鐵儲量極少。

  黃金再多,也沒到能用來推廣農具的程度。

  這令瑪雅文明在“漁獵”向“農耕”發展的初期,就被“鎖”住——沒有牲畜耕作、沒有銅鐵農具,耕作效率十分有限,而且沒有適合放牧的牲畜,生產力甚至連奴隸製都過不去。

  最鼎盛時期,也隻是主要中心城邦達到農耕為主的水平。

  此時抵達黃金州的話,瑪雅人是否存在以農耕為主的城邦,尚且不好說。

  環境決定其發展並不平衡,在鼎盛時期,瑪雅人對天體觀察、數字曆法、哲學思考方麵,遠遠超過其生產力,不僅在新石器文明裏鶴立雞群,而且在一些方麵,放在蒸汽時代也十分出色。

  當然,所謂的鼎盛,也依舊隻是奴隸製新石器文明……

  在沒有白兔效應的曆史中,考古學家估計,兩三百年之後才是瑪雅的最鼎盛時期,人口預計有五百萬到一千五百萬。

  能夠在新石器時代的生產力下,達到這一人口,已經十分“膨脹”。

  要知道同屬新石器晚期,亞非歐大陸的總人口,也不會超過五百萬。

  當然,換個角度的話,也是因為黃金州因為環境原因,被鎖死在新石器時代,人口膨脹後,也始終沒有普及金屬工具、進一步強化生產力。

  亞非歐文明順利在幾百萬人口時,就已經開始創造金屬文明,而黃金州文明,在上千萬人口的時候,還在木鎬石斧、刀耕火種,憋得隻能看星星……

  人無聊的時候,隻是做涼皮,而文明到了局限的時候,無聊起來就很可怕。

  比如亶州的亞馬托文明,如果沒有楚國的強勢入駐送開化,要不了多久,就會因為“老師”華夏文明沉迷內耗,而自身陷入發展瓶頸,“無聊”的進入古墳時代,大量修建墓群……

  並且瑪雅文明在鼎盛時期,也是數百個文化接近的城邦構成,其中一些中心大城邦,能達到以農業哺育人口的程度,沒有統一的帝國、甚至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共主”。

  最“統一”的時候,也是眾多城邦,分別臣服於兩個大型城邦,相互爭鬥,直到……瑪雅文明衰敗。

  也就是人文局勢上,相當於華夏文明的“炎黃vs東夷”時期,不過生產力高於同等水平——在“新石器文明”的深度上,瑪雅走了很遠很遠,畢竟一直卡在這裏。

  “不過你確定當地和亶州差不多的情況,隻是人口比較多?如果真有一州的人口,哪怕隻是雜兵的水準,海軍怕是難有建樹……再怎麽船堅炮利,也管不到陸上。”甘寧聽白圖提起交流的事情,不得不多提一句。

  “放心,黃金州人的技藝,最多隻是精巧些,銅鐵匱乏、還是石器陶器為主,即使比商王朝初期的技術強些,也強得有限,隻要小心其中的‘將領’就可以……

  而且接觸黃金州土著的時候,也是以友好互助為宜,黃金州他們也隻是占據了很小一部分,開拓起來的話,利益遠比他們占據的那些更多得多。

  現在黃金州的土著,應該和亶州的諸部分立差不多,效仿亶州的做法,對狂妄的刺頭加以鎮壓,之後向他們宣播楚學,逐漸同化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