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內耗
作者:閃爍      更新:2021-07-17 13:51      字數:4137
  第四次戰役快要結束的時候,美澳聯軍就出現了崩潰的征兆。

  ??最明顯的,就是在麥誇裏港,兩個建製完整、裝備先進的美軍王牌師,幾乎是在沒有進行抵抗的情況下繳械投降。在交出武器裝備的時候,這兩個師裏絕大部分地麵戰係統都有充足的電能與彈藥。

  ??事實上,當時美澳聯軍根本不缺乏物資。

  ??別的不說,到中國陸戰隊打上澳洲大陸之前,澳大利亞都沒有進行戰時管製,平民依然能在市場上購買到各類生活用品,糧食供應更是充足,甚至沒有因為戰爭而引發恐慌性搶糧潮。直到二月底,澳大利亞當局才象征性的進行戰時管製,對一些重要的戰略物資進行限量供應。

  ??在戰場上,陸戰隊早就發現,各地的平民都不缺乏生活必備物資。

  ??結果就是,陸戰隊準備了大量救濟物資,結果派不上用場,絕大部分仍然堆放在後方的港口與機場裏麵。

  ??由此可見,導致美澳聯軍士氣崩潰的,肯定不是物資緊缺。

  ??顯然,那就隻有別的原因了。

  ??陸戰隊在甄別審訊投降的美澳聯軍官兵時,絕大部分澳大利亞軍人都提到,他們投降的原因是不想再給美國賣命,更不想在這場原本不屬於他們的戰爭中充當炮灰。美軍官兵的答複也差不多,即他們不願意死在離故土兩萬公裏的地方,更不願意在毫無希望的情況下做無謂的抗爭。

  ??可以說,類似的情緒在美澳聯軍中非常普遍。

  ??對澳大利亞來說,特別是對絕大部分澳大利亞人來說,這確實是一場與他們毫無關係的戰爭。

  ??大戰爆發前,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按照人均可支配收入計算,澳大利亞排名全球前十。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亞的社會財富分配相對公平,按照二八原則,最富裕的兩成人隻占有了不到一半的社會財富,而最貧窮的兩成人也過得很不錯,其生活水準甚至超過了很多發達國家。

  ??可以說,澳大利亞就是一個天堂般的國家。

  ??別的不說,在過去五十年裏,移民到澳大利亞的中國人就有數百萬之多。

  ??如此優越的生活環境,使得偏安思潮在澳大利亞極為普遍,即大部分澳大利亞公民都認為澳大利亞就是澳大利亞,而不是美國的澳大利亞、也不是西方的澳大利亞,沒有必要為美國出頭。

  ??可惜的是,平民的傾向,並沒改變澳大利亞政府的立場。

  ??事實上,在美國的全麵控製之下,任何企圖擺脫美國的政治行為,都被扼殺在了搖籃裏麵,根本沒有生根發芽的機會。說白了,能夠進入澳大利亞國會的議員、以及能夠坐上****的政治家,無一例外的都是親美份子。即便在他們競選國會議員的時候,個個都表現得非常獨立,隻要他們坐上了國會議員的位置,就全都變了樣。那些真正有獨立思潮的人,根本沒有機會進入國會,甚至沒有機會競選國會議員。如果有必要,美國的情報機構甚至會提前除掉這些異己份子。

  ??和平時期,澳大利亞民眾還能忍受,可是到了戰爭時期,就沒有這麽簡單了。

  ??在戰火燒過來之前,澳大利亞民眾也隻是發發牢騷,然後想辦法避免服兵役。當時,為了不服兵役,很多澳大利亞的年輕人甚至故意摔斷腿骨,到醫院裏住上幾個月,出院後再來一次。

  ??等到戰火燒上澳洲大陸,問題就變得複雜了。

  ??事實是,在二月份,就有很多大城市裏的居民逃到偏遠村鎮,而這麽做的目的就是避免服兵役。

  ??民眾尚且如此,澳大利亞軍隊的情況就可想而知了。

  ??打到第四次戰役結束的時候,澳軍投降的比例高達百分之七十,其中至少有八成是在未受傷的情況下投降的。

  ??也就是說,半數以上的澳軍官兵,隻要逮住機會就會投降。

  ??澳大利亞軍民不想打下去,美軍肯定是獨木難支。

  ??事實上,美軍與澳軍的矛盾早就爆發了出來,而且不僅僅是基層的矛盾,在高層也有非常嚴重的矛盾。

  ??在二零五五年之前,最大的矛盾就是澳軍要不要出國作戰。

  ??雖然澳大利亞政府早就承諾向海外派兵,而且也這麽做了,比如向大陸戰場與中東戰場派遣了二十個澳新師(由澳大利亞與新西蘭軍隊混編而成的部隊),出國參戰的澳洲軍人已經超過二十萬,但是在澳軍內部,反對出國作戰的聲音一直沒有消失過,而且主要反對者就是澳軍的高級將領。

  ??當然,澳軍將領反對出國參戰的主要原因不是不想打,而是覺得應該首先保衛本土。

  ??可是在基層,不願意出國參戰的澳軍官兵占了絕大多數,而且主要原因就是不想在異國他鄉為這場與他們無關的戰爭賣命。

  ??戰後,很多人都認為,澳軍士氣低落,與宣傳有很大的關係。

  ??要知道,在前兩次世界大戰中,澳軍都是最能打的部隊。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澳軍是英國遠征軍(當時澳大利亞還沒有獨立,是英國的殖民地)中最強悍的部隊,往往被派去執行最艱苦的作戰任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澳軍一直伴隨美軍作戰,全程參與了太平洋戰爭,甚至還在諾饅底登陸之前就參加了北非戰爭,隨後參加了歐洲戰爭,數十萬澳洲軍人戰死沙場。

  ??事實上,宣傳並非主要問題。

  ??問題的根源,應該是複雜的民族結構。

  ??在前兩次世界大戰中,澳大利亞的民族結構比較單一,白人占了多數,其餘少數也以黑人為主。更重要的是,在白人中,盎格魯-撒克遜人占的比例最大,宗教信仰上又以新教為主,而英國與美國就是主要的新教國家。也就是說,在民族成分、宗教信仰等方麵,當時的澳大利亞與英美同根同源。

  ??到了這次大戰爆發的時候,白人僅占澳洲人口三分之一多一點。

  ??顯然,在民族成分複雜、宗教信仰更複雜的情況下,澳大利亞很難統一思想,也就很難形成共同的價值觀。

  ??這一現象,在戰場上表現得極為明顯。

  ??比如,在非傷員澳軍戰俘中,白人隻有百分之十出頭,另外接近百分之九十的都是有色人種。

  ??說白了,澳大利亞的少數民族最不想打這場戰爭。

  ??當時,澳軍與美軍的矛盾,也主要集中在澳軍少數裔官兵與美軍之間,特別是亞裔與南亞裔官兵與美軍。

  ??狹義上,亞裔指的就是東亞的黃色人種。

  ??要知道,在戰場上,美軍的敵人就是黃皮膚的中國軍人,另外還有一些皮膚黝黑的南亞與中東國家的軍人。

  ??顯然,美軍在本質上,不信任澳軍中的亞裔與南亞裔官兵。

  ??反過來,澳軍中的亞裔與南亞裔官兵同樣不信任美軍,特別是在遭到歧視之後,更是覺得為美國賣命是最愚蠢的行為。

  ??當時,駐澳美軍已經與澳軍發生了數十次衝突,有的還演變成了暴力事件。

  ??最嚴重的一次兩軍暴力衝突發生在二零五四年六月,起因是一名從所羅門群島回到澳大利亞的美軍軍官在喝醉酒之後,與一群澳軍的亞裔士兵發生爭執,醉酒的美軍軍官在酒吧裏開槍擊斃了一名亞裔士兵,打傷了兩人,然後乘同伴的車逃回軍營。附近的澳軍亞裔官兵聽聞消息之後,當天晚上就包圍了美軍軍營,要求美軍交出殺人凶手。結果美軍不但沒有把凶手交出來,還把坦克開到軍營門口,威脅要消滅圍攻軍營的澳軍士兵。事態迅速惡化,在澳軍憲兵趕到之前,雙方已經交火,數十名澳軍官兵被打死,美軍也死傷十幾人。最後那名肇事的美軍軍官被送回美國,軍事法庭判其囚禁六個月。參與衝突的澳軍中,有數百人被解除軍籍,領頭鬧事的十四人都被判刑。

  ??這起事件,可以說影響極為惡劣。

  ??更要命的是,美軍偏袒自己人的行為,在很大的程度上讓澳軍中的少數裔軍人寒心,也就埋下了禍根。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美軍高高在上的姿態,加上沒有妥善處理內部矛盾,成為了引發澳軍士氣崩潰的直接導火索。

  ??可以說,打到第四次戰役結束的時候,美澳聯軍已經戰敗了。

  ??問題是,與俄羅斯一樣,澳大利亞當局依然執迷不悟,仍然認為澳大利亞沒有戰敗,而且也不可能戰敗。

  ??可惜的是,澳大利亞沒有俄羅斯的基礎條件。

  ??作為一個沒有曆史的國家,澳大利亞根本不可能在這場大風浪中平安到達彼岸。

  ??第四次戰役結束之後,倒黴的隻有一個人:美澳聯軍總司令赫裏斯。

  ??在上任兩個月之後,赫裏斯被盧卡斯解職,頂替他的是澳軍上將溫斯頓,一個典型的新英格蘭人。

  ??當時,溫斯頓隻是美澳聯軍的代總司令。

  ??馬歇爾已經安排好了人選,即美國陸軍五星上將傑克遜,而他當時是美軍中唯一的黑人五星上將。

  ??當然,他也是美軍曆史上唯一的黑人五星上將。

  ??這個人事安排,可以說用心良苦,畢竟黑人也是有色人種,在澳大利亞也是少數,因此更有親和力。

  ??問題是,傑克遜剛剛做了一個大手術,還躺在重症監護室裏。

  ??要不然,溫斯頓也不可能成為代總司令。(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