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以退為進
作者:閃爍      更新:2021-07-17 13:50      字數:4326
  以軍猛攻安曼時,二月十日,俄軍再次發動了攻打德黑蘭的作戰行動。

  ??與安曼不同,中伊軍團沒有死守德黑蘭,而是放棄了德黑蘭,把這座徹底破壞掉的城市留給了俄軍。

  ??也就是說,二月十一日,“德黑蘭戰役”就宣告結束了。

  ??雖然俄羅斯當局宣稱,在經過激烈的戰鬥之後,俄軍攻占了德黑蘭,但實際情況卻是俄軍開進了德黑蘭。留給俄軍的,隻是成千上萬座被徹底炸毀的建築物,一座根本不適合軍隊駐紮的城市。

  ??更重要的是,中伊軍團破壞了德黑蘭的所有基礎設施。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俄軍占領了德黑蘭,卻無法利用這座地理位置非常關鍵的交通樞紐城市。

  ??事實上,中伊軍團的主要戰略就是“堅壁清野”。

  ??當然,這也是由伊朗的地理環境決定的。

  ??作為一個擁有一百多萬平方公裏國土的國家,而且三分之二的國土是高原與山區,伊朗有足夠的戰略縱深,也就擁有對抗強敵入侵的戰略資本。別的不說,從德黑蘭到波斯灣的港口的直線距離有數百公裏,道路裏程則高達上千公裏,就算俄軍占領了德黑蘭,也無法占領整個伊朗。

  ??此外,這也與中國的伊朗戰略有關。

  ??在中國的戰略中,伊朗就是俄軍的墳墓,或者說是俄羅斯的泥潭,隻有讓俄羅斯深陷其中,才能達到戰略目的。

  ??從某種意義上講,隻要俄軍還在伊朗作戰,就永無出頭之日。

  ??事實上,俄羅斯不可能從伊朗撤軍。

  ??當時,俄羅斯在伊朗作戰有兩個主要的戰略目的,一是切斷從中國到中東的鐵路,二是到達波斯灣北岸。

  ??顯然,這兩個目的具有很大的誘惑性。

  ??問題是,中國也正是利用了這一點,讓俄羅斯不斷向伊朗增兵,從而無法在西伯利亞投入主力部隊。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這套作戰計劃是由戚凱威親自擬定的。

  ??按照戚凱威的規劃,中伊軍團的主要任務就是誘敵深入,給俄軍一些勝利的希望,又不讓俄軍嚐到勝利的果實,從而讓俄軍為了即將到手的勝利不斷的增派作戰力量,從而消耗掉俄軍的作戰力量。

  ??事實上,這套戰術並不高明。

  ??要知道,任何有點軍事頭腦的旁觀者都能看得出來,中國在伊朗的主要戰略就是消耗俄軍的作戰部隊。

  ??問題是,俄軍中沒有幾個是旁觀者。

  ??當時,真正認清了現實的,隻有俄軍總參謀長布魯希洛夫,而且也隻有他一直反對向伊朗增兵,甚至認為應該從伊朗撤軍,從而把用在伊朗戰場上的數十萬部隊派往更加重要的西伯利亞。

  ??為此,布魯希洛夫也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把俄軍的幾支王牌部隊全部留在大後方。

  ??問題是,布魯希洛夫必須服從總統的命令。

  ??當時,俄羅斯總統並不認為伊朗戰場無關緊要,反而把伊朗當成主戰場,或者說是與美國合作的主戰場。

  ??戰後,很多人認為,俄羅斯總統的野蠻幹預是造成俄羅斯戰敗的主要原因。

  ??也許,這個道理說得通,但是考慮到當時的情況,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俄羅斯總統絕非俄羅斯戰敗的主要原因。

  ??要知道,作為精明的政治家,俄羅斯總統不可能分不清本土與海外戰場的輕重關係。

  ??俄羅斯總統堅持在伊朗用兵,隻有一個關鍵因素,即俄羅斯離不開美國的支持,還需要獲得更多的支持。

  ??戰後公布的一些資料,足以證明這個判斷。

  ??在二零五三年,俄羅斯需要進口的四十二種戰略物資中,有三十七種主要來自美國,而且占到了總進口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美國提供的戰略資源,俄羅斯根本不可能參戰。

  ??相對而言,俄羅斯最缺的不是資源,而是設備與技術。

  ??僅在二零五三年,俄羅斯就從美國進口了一萬餘台機床,並且引進了上千項技術,甚至直接引進了裝備生產線。俄軍能在二零五三年底獲得美國開發的新式主戰裝備,主要就是美國提供了成套的生產線。

  ??由此可見,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持,俄羅斯不可能堅持到二零五四年。

  ??事實上,當時俄羅斯有百分之三十的糧食需要從美國進口,如果沒有美國的幫助,俄羅斯早就爆發內亂了。

  ??問題是,俄羅斯不可能隻索取、不付出。

  ??要知道,美俄的關係建立在共同利益之上,俄羅斯不在美國的經濟體內,也不是美國的附屬國。

  ??由此產生的問題就是,隻有證明自身的價值,俄羅斯才能獲得美國的幫助。

  ??俄羅斯能夠證明自身價值的,就是在戰略上配合美國。如此一來,伊朗戰場就變得至關重要了。

  ??由此可見,伊朗戰場本來就是美俄利益的契合點。

  ??如果俄羅斯放棄伊朗戰場,就算美國不會放棄俄羅斯,也會降低俄羅斯的重要性,從而使俄羅斯遭受更慘重的失敗。

  ??不可否認,在政治上,俄羅斯總統是正確的。

  ??隻是,在軍事上,俄羅斯的伊朗戰略根本行不通。

  ??以俄軍的推進速度,即便中國不再向伊朗增兵,俄軍也要花上一年以上的時間,才有望占領伊朗。

  ??當然,俄羅斯總統也不是白癡。

  ??按照美俄的秘密協議,在俄羅斯占領德黑蘭之後,美國就將出兵伊朗,以便讓俄軍抽調二十萬部隊去西伯利亞。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中伊軍團放棄德黑蘭肯定與此有關。

  ??雖然沒有證據表明,在二月十一日之前,軍事情報局獲得了相關情報,但是根據中伊軍團的作戰行動,特別是戚凱威做出的特殊部署,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即便沒有情報,戚凱威也做出了準確判斷。

  ??也就是說,當時戚凱威應該知道,美國會在俄軍占領德黑蘭之後出兵伊朗。

  ??事實上,在戰後,牧浩洋就提到過,伊朗本來就是一個可以放棄的戰場,其主要價值就是牽製敵人的作戰部隊。顯然,這個“敵人”不僅僅指俄羅斯,還包括美國,也就有理由相信,當時中國軍方已經做出了準確判斷。

  ??當然,俄軍攻占德黑蘭,也替巴拉姆解了圍。

  ??要知道,巴拉姆發動“安曼會戰”的主要目的是牽製中國軍隊,即便他在最初的時候並不這麽認為。

  ??隨著俄軍占領德黑蘭,以軍在安曼的進攻又毫無建樹,巴拉姆至少可以宣稱,以軍已經成功實現了主要目的,也就沒有必要繼續強攻安曼,可以在兵力損失還不足以威脅到戰線安全的情況下結束進攻行動。

  ??更重要的是,羅林森不能由此指責巴拉姆。

  ??至少從局麵上看,以軍的進攻行動,確實牽製了中國軍隊,使中國軍隊不得不從德黑蘭撤退。

  ??至於更加長遠的戰略影響,對美國就沒有那麽有利了。

  ??雖然馬歇爾非常清楚,是中伊軍團主動放棄了德黑蘭,俄軍才能在二月十一日攻占這座已經喪失了戰略價值的城市,但是美俄有約在先,所以馬歇爾不得不考慮向伊朗派遣四個美軍師。

  ??二月十五日,在總統的催促下,馬歇爾下派了兩個師前往伊朗戰場。

  ??這兩個師先進入黑海,再翻越高加索山脈進入伊朗。

  ??兩天後,隨著美軍趕到,布魯希洛夫開始從伊朗撤離主力部隊,著手策劃在西伯利亞發動戰略反擊。

  ??問題是,美國承諾的另外兩個師要到二月底才能到達。

  ??結果就是,在二月二十日,戚凱威把之前派往伊朗的第一一三集團軍抽調了出來,用來加強中東、特別是沙特西北的戰略防線,鞏固了中國軍隊在約旦附近的防禦力量,使得以軍在“安曼會戰”中取得的勝利變得毫無價值,還使美以聯軍增加了數百公裏的戰線,降低了美以聯軍的兵力密度。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美軍還得繼續向中東增兵。

  ??當時,戚凱威隻在伊朗留下了一個集團軍,而且明確要求中伊軍團以防禦為主,充分利用伊朗的有利地形阻擊美俄聯軍。雖然到了三月初,美軍兌現了承諾,把另外兩個師派到伊朗,但是美俄聯軍的兵力優勢,並不足以攻破中伊軍團的防線,也就不可能實現打到波斯灣的戰略目的。

  ??可以說,這一係列變化對中國相對有利。

  ??原因隻有一個:中國沒有向中東與伊朗增派作戰部隊,用已有的兵力就能守住重新形成的戰線。

  ??相反,美國、以色列與俄羅斯則要動用更多的作戰部隊才能守住取得的戰果。

  ??到了這一步,中東與伊朗的局勢再次穩定下來。

  ??當然,地麵戰爭並沒因此結束。

  ??隨著伊朗的俄軍主力部隊得已解脫,布魯希洛夫開始策劃戰略反擊,集中優勢兵力圍攻西伯利亞的中國軍隊。

  ??事實上,在此之前,布魯希洛夫就在準備。

  ??在他看來,西伯利亞戰場將決定中俄戰爭的最終結局,也將決定俄羅斯的命運。隻有在這裏取勝,俄羅斯才有希望打贏這場戰爭。如果不能盡快取得勝利,那麽俄羅斯很快就會失血而亡。

  ??別忘了,西伯利亞地區出產的資源占到了俄羅斯資源總產量的百分之六十。

  ??事實上,如果西伯利亞在俄羅斯手中,俄羅斯就不會存在資源供應不足的問題,也就不需要倚重美國。

  ??問題是,俄羅斯能在西伯利亞取勝嗎?(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