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暫定十月十五
作者:閃爍      更新:2021-07-17 13:46      字數:4186
  在如何打第二次戰役的問題上,黃峙博有很多選擇,也有很多難題。

  ??第一次戰役結束時,也就是九月二十三日,黃峙博就動過念頭,想趁聯軍調整防禦部署的機會發動第二次戰役,隻是隨即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按照他當時的想法,動用第二十四集團軍從西線戰場上發起進攻,牽製住美軍的第三步兵師與第四步兵師一部分,然後由第六十五集團軍與第三十九集團軍從東往西進攻,在聯軍的側翼防線上撕開缺口,最後動用第十六集團軍的快速反應部隊發起縱深突擊,把第四步兵師切割出來,力爭消滅美軍主力,奪回至關重要的順川。黃峙博也留了一手,即在進攻失敗之後,已經入朝的第十五空降軍的第44空降師能在中部戰場上頂住聯軍的反擊,確保戰線無恙。

  ??讓黃峙博放棄這個想法的原因很簡單:風險與收益嚴重失衡。

  ??在僅動用一個主力集團軍,而且是首次參戰的主力集團軍的情況下,誌願軍很難在正麵戰場上取得突破,所以黃峙博不得不把希望放在側麵,讓兩個主力集團軍負責強攻,一個主力集團軍負責穿插。即便一切順利,也隻能打殘第四步兵師,無法像第一次戰役那樣殲滅兩個美軍主力師。為此,需要付出的代價卻非常巨大,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肯定會喪失戰鬥力,第十六集團軍與第二十四集團軍的損失傷亡也不會少到哪裏去,因此在此之後,誌願軍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喪失進攻能力,等於拱手讓出主動權。聯軍的損失卻要小得多,哪怕第四步兵師全軍覆沒,聯軍也能調集第二步兵師、第三步兵師與第七步兵師,在誌願軍無力挺進的時候發動進攻。

  ??結果不言而喻,就算打贏了,誌願軍也守不住戰果。

  ??明智的選擇,是在積蓄起足夠的力量後,發動決定性的進攻,而不是在戰線上跟聯軍小打小鬧。

  ??回到北京,得到陸風烈與傅秀波的肯定答複後,黃峙博更加堅定了打大仗的想法。

  ??既然能在第一次戰役中讓兩個美軍陸戰師全軍覆沒,那麽在準備充分後,就有更大的把握在西線戰場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隻是,實際情況仍然不夠理想。

  ??談判破裂時,第五十四集團軍、第十三集團軍與第四十七集團軍已經進入朝鮮,隻是沒有到達前線。

  ??雖然第三十九集團軍、第六十五集團軍與第十六集團軍的補充工作正在進行,大批補充兵員已經到達,但是三個主力集團軍的情況仍然不夠理想,很多從其他部隊抽調來的主戰裝備還沒有完成適應性改裝。

  ??以誌願軍的情況,能在十月十五日發動進攻就非常不錯了。

  ??事實上,最大的問題不在作戰部隊,而是在後勤保障上。

  ??打到這個時候,誌願軍的後勤保障仍然不夠充分。

  ??不是保障力量不夠,而是工程兵太少了。

  ??第一次戰役期間,聯軍的空中打擊很難對誌願軍的地麵部隊構成威脅,所以在戰役最後三天裏,聯軍重點轟炸了誌願軍的後勤保障線,反複轟炸橋梁隧道。雖然誌願軍已經做了相關準備,比如調集了上千台工程車輛,向朝鮮運送了數十萬噸工程物資,但是工程兵的規模非常有限,很難及時修複被炸毀的橋梁隧道。

  ??到十月七日,前線部隊隻獲得了應得物資的百分之六十。

  ??能達到這個程度,還多虧了人民軍動員的民間力量。根據不完全統計,當時至少有一百五十萬朝鮮軍民在協助誌願軍運送物資。為了盡快把物資送上前線,朝鮮各地政府甚至組織了“挑夫隊”,專門組織人力走聯軍炸不了的山間小路,用肩挑背扛的方式把彈藥、糧食等物資送上前線。

  ??沒有物資,部隊就無法作戰。

  ??為了解決物資問題,黃峙博不得不讓第四十七集團軍留下來,專門協助後勤部隊修複沿途受損的橋梁隧道。

  ??期間,他還讓戚凱威專門回去了一趟,請求總後勤部派遣更多的工程部隊。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的物資最多能堅持十天。”戚凱威拿出了一份文件,“這是後勤保障的相關資料,如果戰役在十五日打響,同時投入七個集團軍,能堅持十天就是奇跡。要想延長進攻時間,隻能讓主力部隊分批投入戰鬥。”

  ??“沒有別的辦法了?”

  ??戚凱威搖了搖頭,拿起黃峙博放在桌上的煙盒。

  ??“這也不是問題。”黃峙博長出口氣,說道,“朝鮮就這麽大個地方,如果我們把重點放在西線戰場上,同時投入七個主力集團軍很不現實。過大的兵力密度,不會增強我軍的進攻能力,隻會使指揮變得更混亂,讓聯軍的空中打擊更有效。”

  ??戚凱威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黃峙博的意思。

  ??“這次戰役,必須分階段進行。”黃峙博沉思了一陣,說道,“現在的問題是,由誰擔當主力。”

  ??“這也是最大的問題。”

  ??黃峙博笑了笑,知道戚凱威在說什麽。

  ??按理說,第三十九集團軍、第六十五集團軍與第十六集團軍是絕對主力,三個集團軍都參加了實戰,掌握了與聯軍作戰的技巧,而且非常了解誌願軍的新戰術,特別是在惡劣電磁環境下的作戰方式。

  ??問題是,這三個集團軍的狀況都不大好。

  ??第六十五集團軍的問題最為突出,過於巨大的作戰傷亡,已經對基層部隊的士氣產生了影響。

  ??黃峙博專門過去視察了情況,官兵的情緒還不錯,隻是都希望得到補充。

  ??這不是過分的要求,而是現實中的問題。

  ??在第六十五集團軍的基層連隊中,一些連隻有不到三十名官兵,連正常情況下的一個排都不夠。此外,新補充的兵員嚴重缺乏實戰經驗,一些不到二十歲的新兵,甚至沒有掌握足夠的戰鬥技巧。

  ??讓三個集團軍打主力,確實勉為其難。

  ??可是與基層情況相反,三個集團軍的高層軍官都非常積極,而且都理所當然的認為應該是誌願軍的絕對主力。

  ??黃峙博回到新義州後,連續幾天都在應付三個集團軍派來的請戰官兵。

  ??官兵積極是好事,可是得量力而為。

  ??除了這三個已經參戰的集團軍,其他四個集團軍的兵員都很齊備,第二十四集團軍的裝備改造工作也已完成,隻是四個集團軍都沒有實戰經驗,特別是剛剛抵達的三個集團軍根本不熟悉朝鮮的情況。

  ??讓它們打主力,黃峙博確實不大放心。

  ??沉思了好一陣,黃峙博才開口說道:“先不管這些,確定怎麽打之後,再決定由誰來打主力。”

  ??“進攻方式無非兩種,一是正麵強攻、側麵突破,二是側麵強攻、正麵突破。”

  ??黃峙博點了點頭,又思考了起來。

  ??第一次戰役之後,戰場局勢變得對誌願軍非常有利。聯軍沒有從西線撤退,使其西部戰線成了突出部。如果聯軍有能力趕在誌願軍之前發起進攻,這是好事,因為可以從側翼攻擊誌願軍的防線,甚至從熙川方向發起突擊,一舉切斷東部戰場上,三個主力集團軍的後勤保障線。

  ??問題是,如果聯軍沒辦法搶先發起進攻,這就不是好事了。

  ??在側翼受到威脅的情況下,聯軍很難在正麵防線上堅守,甚至不得不把主力部隊放到側翼防線上。

  ??對誌願軍來說,這等於多了一個突破口。

  ??作為進攻者,這絕對是天大的優勢。

  ??更多的突破口,意味著更多的選擇,也就意味著更多的機會。隻要兵力充足,誌願軍甚至能把佯攻當主攻打,爭取多點突破,然後用快速穿插分割聯軍主力部隊,力爭在一場戰役中取得決定性勝利。

  ??事實上,這正是黃峙博的想法。

  ??隨著三個主力集團軍到達,誌願軍的兵力已經不成問題,甚至還有多餘的。

  ??要想打好第二次戰役,關鍵得看如何利用這些兵力,以及如何形成大縱深突破,也就得精心策劃戰術行動。

  ??沉思了很久,黃峙博在鋪開的地圖上敲了敲。

  ??看了眼黃峙博敲打的位置,戚凱威皺起了眉頭。

  ??“這隻是我現在的想法,你按照這個想法擬定草案,具體怎麽打,還得看情況。”黃峙博又點上了一根煙,說道,“你得催催李明陽,讓二部盡快提供聯軍的情報,特別是美軍主力部隊的部署情況,以及聯軍的後勤保障情況。拿到情報後,我會召開戰前會議,再決定怎麽打。”

  ??“行,我盡快擬定草案。”

  ??“多做幾手準備,別吊死在一棵樹上。”

  ??戚凱威笑了笑,表示明白黃峙博的意思。

  ??在第一次戰役中,黃峙博已經用行動證明,他是一個非常靈活的指揮官,因此在要求參謀製訂作戰計劃時,也要以靈活為主。這種指揮方式,也非常符合實際情況,因為在大規模電磁戰中,後方指揮官很難知道前線的情況,戰役進程也不見得完全符合計劃,所以需要用靈活的計劃來應對層出不窮的變化。

  ??把計劃定死,隻會自食其果。

  ??等戚凱威出去,黃峙博先給陸風烈打了電話,匯報了情況,即暫定在十月十五日發動第二次戰役。隨後他又給李國強打了電話,希望二部能在情報工作上加把勁,盡快摸清楚聯軍的底細。

  ??隻是,聯軍會束手待斃,等著誌願軍打過來嗎?(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書屋小說首發